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48238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首先在炉前加料跨施工钢筋混凝土平台,并在钢筋混凝土平台上预留出钢平台空间,在钢平台空间的四周设置固定件,并对炉前加料跨中的两台钢包车进行连接形成移动支撑台,而后基于钢平台空间在移动支撑台上搭设滑移台架,将炉壳、托圈先后吊装至滑移台架上形成套组,并将套组移动至移动支撑台旁侧的转炉底座的上方以进行转炉安装,转炉安装结束,通过固定件在钢平台空间安装钢平台以与钢筋混凝土平台共同形成完整的炉前操作平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转炉炼钢领域,更为具体地,涉及一种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转炉炼钢工程转炉本体设备安装
,涉及转炉炉壳、脱圈滑移顶升方法安装就位转炉设备及炉前操作平台施工顺序。转炉炼钢系统施工中,转炉安装通常采用滑移顶升的方法进行,先将脱圈和炉壳在地面分别拼装为整体,然后在炉前加料跨将脱圈和炉壳先后吊装到钢包车上方滑移顶升台架上,通过卷扬牵引至转炉跨基础上下落就位,这种方法比较成熟,是目前采用最多的方法,但是转炉吊装施工要占用转炉炉前主操作平台区域,影响到炉前主操作平台的施工进度,为此,在转炉安装期间如何确保炉前主操作平台的施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亟需一种实现炉前混凝土平台既可在转炉安装前施工,又可与转炉安装同时施工,大大减少主操作平台的施工时间、节约宝贵工期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以解决转炉吊装施工要占用转炉炉前主操作平台区域,影响到炉前主操作平台的施工进度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在炉前加料跨施工钢筋混凝土平台,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上预留出钢平台空间;在所述钢平台空间的四周设置固定件,并对所述炉前加料跨中的两台钢包车进行连接以形成移动支撑台;基于所述钢平台空间在所述移动支撑台上搭设滑移台架,将转炉的炉壳、托圈先后吊装至所述滑移台架上形成套组;将所述套组从所述钢平台空间牵引至所述移动支撑台旁侧的转炉底座的上方以形成转炉,并且通过所述固定件在所述钢平台空间安装钢平台以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共同形成完整的炉前操作平台。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上宽下窄的金属固定件。优选地,所述滑移台架为双层架构。优选地,搭设滑移台架的过程,包括:在所述移动支撑台上搭设台架下部;在所述台架下部的上方搭设台架上部以形成双层的滑移台架。优选地,所述台架下部包括中间框架和设置在所述中间框架两边的边部支撑架;所述台架上部包括沿所述中间框架向上延伸的顶部框架,和沿所述边部框架向上延伸,并与所述顶部框架相交的支撑框;并且,所述台架下部与所述台架上部通过法兰螺栓相连接。优选地,在将转炉的炉壳、托圈先后吊装至所述滑移台架上形成套组的过程中,在所述滑移台架、所述炉壳、所述托圈之间设置千斤顶。优选地,通过卷扬或倒料牵引钢水罐车将所述套组移动至所述移动支撑台旁侧的转炉底座的上方以进行转炉安装。优选地,所述钢平台包括横梁和纵梁,并且所述横梁与所述纵梁垂直交错。优选地,通过所述固定件在所述钢平台空间安装钢平台以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共同形成完整的炉前操作平台的过程,包括:使所述钢平台两边的纵梁的两端放置在所述固定件上以将所述钢平台固定在所述钢平台空间上;在所述钢平台空间的上方绑扎钢筋,在所述钢筋上浇筑混凝土以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共同形成完整的炉前操作平台。从上面的描述可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首先在炉前加料跨施工钢筋混凝土平台,并在钢筋混凝土平台上预留出钢平台空间,在钢平台空间的四周设置固定件,并对炉前加料跨中的两台钢包车进行连接形成移动支撑台,而后基于钢平台空间在移动支撑台上搭设滑移台架,将炉壳、托圈先后吊装至滑移台架上形成套组,并将套组移动至移动支撑台旁侧的转炉底座的上方以进行转炉安装,转炉安装结束,通过固定件在钢平台空间安装钢平台以与钢筋混凝土平台共同形成完整的炉前操作平台。附图说明通过参考以下结合附图的说明及权利要求书的内容,并且随着对专利技术的更全面理解,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目的及结果将更加明白及易于理解。在附图中: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的流程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中钢筋混凝土平台与钢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过程S120、S130的示意图;图4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中转炉安装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中转炉安装时炉前操作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中的钢平台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中完整的炉前操作平台的俯视示意图。其中的附图标记包括:1、钢筋混凝土平台;2、钢平台空间;3、固定件;4、钢包车;5、滑移台架;51、台架下部;52、台架上部;53、中间框架;54、边部框架;55、顶部框架;56、支撑框;6、转炉底座;7、托圈;8、炉壳;9、钢平台;10、横梁;11、纵梁;12、转炉;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标号指示相似或相应的特征或功能。具体实施方式转炉炼钢系统施工中,转炉安装通常采用滑移顶升的方法进行,但是转炉吊装施工要占用转炉炉前主操作平台区域,影响到炉前主操作平台的施工进度,为此,在转炉安装期间如何确保炉前主操作平台的施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设备安装方法,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以下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技术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共同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包括:S110:在炉前加料跨施工钢筋混凝土平台,并在钢筋混凝土平台上预留出钢平台空间;S120:在钢平台空间的四周设置固定件,并对炉前加料跨中的两台钢包车进行连接形成移动支撑台;S130:基于钢平台空间在移动支撑台上搭设滑移台架,将转炉的炉壳、托圈先后吊装至滑移台架上形成套组;S140:将套组从钢平台空间牵引至移动支撑台旁侧的转炉底座的上方以形成转炉,并且通过固定件在钢平台空间安装钢平台以与钢筋混凝土平台共同形成完整的炉前操作平台。在图1、图2共同所示的实施例中,步骤S110为直接施工炉前操作平台的钢筋混凝土部分,并在钢筋混凝土平台1上预留出钢平台空间2以使后续再预留的钢平台内进行转炉安装,如此炉前混凝土平台可在转炉安装前施工,也可同时施工,大大减少了主操作平台的施工时间、节约了宝贵的工期。如图1、图2、图3共同所示,步骤S120为在钢平台空间的四周设置固定件3,并对炉前加料跨中的两台钢包车4(又名钢水罐车)进行连接以形成移动支撑台,该两台钢包车为炉前加料跨炉下轨道上的两辆钢水罐车,其可处于钢筋混凝土平台附近,也可直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n在炉前加料跨施工钢筋混凝土平台,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上预留出钢平台空间;/n在所述钢平台空间的四周设置固定件,并对所述炉前加料跨中的两台钢包车进行连接以形成移动支撑台;/n基于所述钢平台空间在所述移动支撑台上搭设滑移台架,将转炉的炉壳、托圈先后吊装至所述滑移台架上形成套组;/n将所述套组从所述钢平台空间牵引至所述移动支撑台旁侧的转炉底座的上方以形成转炉,并且通过所述固定件在所述钢平台空间安装钢平台以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共同形成完整的炉前操作平台。/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炉前加料跨施工钢筋混凝土平台,并在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上预留出钢平台空间;
在所述钢平台空间的四周设置固定件,并对所述炉前加料跨中的两台钢包车进行连接以形成移动支撑台;
基于所述钢平台空间在所述移动支撑台上搭设滑移台架,将转炉的炉壳、托圈先后吊装至所述滑移台架上形成套组;
将所述套组从所述钢平台空间牵引至所述移动支撑台旁侧的转炉底座的上方以形成转炉,并且通过所述固定件在所述钢平台空间安装钢平台以与所述钢筋混凝土平台共同形成完整的炉前操作平台。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固定件为上宽下窄的金属固定件。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滑移台架为双层架构。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搭设滑移台架的过程,包括:
在所述移动支撑台上搭设台架下部;
在所述台架下部的上方搭设台架上部以形成双层的滑移台架。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炉安装与炉前操作平台的交叉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台架下部包括中间框架和设置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明金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华冶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华北冶建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