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742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涉及市政工程,旨在解决整体预制式的地下管廊的体积和重量大,带来制造装备要求高、起吊困难、运输量大,不方便市政的安装建设的问题,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基板,基板上卡接有沿基板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基板重心上的承重板,基板上卡接有位于承重板两侧且对称设置的预制板,相邻预制板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与承重板卡接的顶板,承重板与相邻预制板之间形成有综合舱和污水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预制以及卡接的方式制备以及组装基板、预制板、顶板和承重板,方便管廊的组装,减小施工的周期,方便市政的建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
本技术涉及市政工程,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
技术介绍
综合管廊(日本称“共同沟”、中国台湾称“共同管道”),就是地下城市管道综合走廊,即在城市地下建造一个隧道空间,将电力、通信,燃气、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集于一体,设有专门的检修口、吊装口和监测系统,实施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建设和管理,是保障城市运行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命线”。不同形式的地下综合管廊,其断面形式、容纳管线种类、造价、维修及管理均有所不同,绝大部分为方形现浇式管廊,采用钢筋扎制、模板支立、混凝土浇灌与保养等,存在施工周期长,而采用整体预制式的地下管廊的体积和重量大,带来制造装备要求高、起吊困难、运输量大,不方便市政的安装建设。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通过预制以及卡接的方式制备以及组装基板、预制板、顶板和承重板,方便管廊的组装,减小施工的周期,方便市政的建设。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包括基板,基板上卡接有沿基板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基板重心上的承重板,基板上卡接有位于承重板两侧且对称设置的预制板,相邻预制板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与承重板卡接的顶板,承重板与相邻预制板之间形成有综合舱和污水舱。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制板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基板上,且顶板卡接于预制板和承重板的顶端,形成装配式的管廊,便于人们在安装管廊时,将基板放置的沟坑内,然后依次对承重板和预制板进行安装,减少管廊的装配工期,且拆卸成多个部件,解决了现有管廊体积大,重量重而带来制造装备要求高、起吊困难、运输量大,不方便市政的安装建设。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预制板的顶端设有呈L形的承载部,承载部的水平端朝向承重板方向设置,顶板的一端卡接于承载部的水平端。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呈L形的承载部,使得顶板安装时能与承载部的竖直部位贴合,增大顶板与承载部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管廊组装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顶板远离预制板的一侧开设有沿基板长度方向设置的凹部,承重板的顶端设有嵌于相邻凹部之间的嵌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板上开设的凹部,且承重板的顶端设置嵌置在凹部内的嵌部,提高顶板与承重部连接面积,提高顶板安装时的稳定性。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顶板呈弧形,承重板的上端设有与顶板的弧形凹面贴合的弧形部。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顶板呈弧形,使得在填埋管廊时,弧形的顶板使得管廊具有良好的压力承载能力,且通过弧形部的设置,提高承重板与顶板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承载部的竖直端设有贴于顶板的外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承载部贴于顶板的外表面呈弧形,提高接触面积且限制顶板向管廊的两侧位移,使得预制板与顶板之间具有良好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基板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预制板底端的长槽,预制板背向承重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与基板连接的撑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开设的长槽容纳预制板与基板卡接,同时通过若干撑脚的设置,提高预制板安装的稳定性,对预制板和顶板起到支撑作用。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撑脚包括呈中空结构的三角部以及固定连接在三角部底端的连接部,连接部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三角部和连接部,使得撑脚具有稳定的支撑结构,同时通过,连接部上的螺栓孔,能将膨胀螺栓贯穿螺栓孔与基板连接,提高预制板与基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本技术进一步设置为:承重板的一侧卡接有位于污水舱内的置物板,置物板的底端设有若干支撑柱,承重板背向置物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沿基板长度方向设置的上撑架和下撑架,若干下撑架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管件的管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位于污水舱内的置物板,能放置污水管,且通过支撑柱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而后通过上撑架和下撑架能分别对电气管和信息电缆进行支撑,并通过卡箍的设置提高电气管的安装强度。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预制板通过卡接的方式固定在基板上,且顶板卡接于预制板和承重板的顶端,形成装配式的管廊,便于人们在安装管廊时,将基板放置的沟坑内,然后依次对承重板和预制板进行安装,减少管廊的装配工期,且拆卸成多个部件,解决了现有管廊体积大,重量重而带来制造装备要求高、起吊困难、运输量大,不方便市政的安装建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的放大示意图;图3为图1中B部的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爆炸图;图5为图4中C部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基板;2、承重板;3、预制板;4、顶板;5、综合舱;6、污水舱;7、承载部;8、凹部;9、嵌部;10、弧形部;11、长槽;12、撑脚;13、三角部;14、连接部;15、螺栓孔;16、置物板;17、支撑柱;18、上撑架;19、下撑架;20、管箍。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如图1所示,包括由混泥土材质浇筑的基板1,基板1上卡接有沿基板1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基板1重心上的承重板2,基板1上卡接有位于承重板2两侧且对称设置的预制板3,相邻预制板3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与承重板2卡接的顶板4,且顶板4呈弧形,承重板2与相邻预制板3之间形成有综合舱5和污水舱6。如图1所示,承重板2的一侧卡接有位于污水舱6内的置物板16,置物板16的底端设有若干支撑柱17,承重板2背向置物板16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沿基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上撑架18和下撑架19,若干下撑架19上螺纹连接有用于固定管件的管箍20。如图2所示,预制板3的顶端设有呈L形的承载部7,承载部7的水平端朝向承重板2方向设置,顶板4的一端卡接于承载部7的水平端,承载部7的竖直端设有贴于顶板4的外表面,具体的承载部7的竖直端朝向承重板2的一侧呈弧形。如图3所示,顶板4远离预制板3的一侧开设有沿基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凹部8,承重板2的顶端设有嵌于相邻凹部8之间的嵌部9,承重板2的上端形成有与顶板4的弧形凹面贴合的弧形部10。如图4和图5所示,基板1上开设有用于容纳预制板3底端的长槽11,预制板3背向承重板2的一侧固定连接有若干与基板1连接的撑脚12,其中撑脚12包括呈中空结构的三角部13以及固定连接在三角部13底端的连接部14,连接部14上开设有若干螺栓孔15。在安装管廊时,能将基板1放置在挖好的沟道内,然后将承重板2通过卡接的方式立在承重板2的对称轴线上,然后依次将预制板3通过卡接的方式将其底端嵌至长槽11内,通过有三角部13和连接部14组成撑脚12能对预制板3起到较好的支撑作用,通过开设的螺栓孔15,使得人们能通过将膨胀螺栓贯穿螺栓孔15与基板1固定连接,提高预制板3和基板1之间的连接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卡接有沿基板(1)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基板(1)重心上的承重板(2),所述基板(1)上卡接有位于承重板(2)两侧且对称设置的预制板(3),相邻所述预制板(3)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与承重板(2)卡接的顶板(4),所述承重板(2)与相邻所述预制板(3)之间形成有综合舱(5)和污水舱(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板(1),所述基板(1)上卡接有沿基板(1)长度方向设置且位于基板(1)重心上的承重板(2),所述基板(1)上卡接有位于承重板(2)两侧且对称设置的预制板(3),相邻所述预制板(3)的顶端可拆卸连接有与承重板(2)卡接的顶板(4),所述承重板(2)与相邻所述预制板(3)之间形成有综合舱(5)和污水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板(3)的顶端设有呈L形的承载部(7),所述承载部(7)的水平端朝向承重板(2)方向设置,所述顶板(4)的一端卡接于承载部(7)的水平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远离预制板(3)的一侧开设有沿基板(1)长度方向设置的凹部(8),所述承重板(2)的顶端设有嵌于相邻凹部(8)之间的嵌部(9)。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市政用装配式地下管廊,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4)呈弧形,所述承重板(2)的上端设有与顶板(4)的弧形凹面贴合的弧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佰桥
申请(专利权)人:永欣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