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46851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属于锚索施工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包括底座,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的顶部安装有转盘,转盘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铰接座,铰接座上转动安装有围护板,工作台顶部的另一端铰接有伸缩杆,围护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放置板上安装有钻锚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角度调节机构对转盘角度进行更加精准的调整,从而便于安装锚索,通过升降机构使得工作台上下移动实现了高度调整,通过壳体可以同时实现注浆、钻孔和锚索固定,有效减少了施工分布进行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施工工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锚索施工
,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
技术介绍
在土木工程建设中,预应力锚固技术已经成为最常见的岩土体加固措施,锚索支护是通过其预应力钢绞线,直接在滑面上产生抗滑阻力,增大抗滑摩擦阻力,使结构面处于压紧状态,以提高边坡岩体的整体性,从而从根本上改善岩体的力学性能,有效地控制岩体的位移,促使其稳定,达到整治顺层、滑坡及危岩、危石的目的。目前,施工工艺大概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钻孔技术在土层中钻孔,然后在孔内安装锚索并注浆形成锚固体,锚固体的锚固力通过钢绞线传递给边坡防护结构,从而保证边坡的稳定;目前,锚索施工常用的锚注支护技术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现有的锚注支护技术,其钻孔、锚固、注浆等工序需分开进行,而且此过程基本由人工操作完成,施工工艺过于复杂;第二,锚索插入锚孔过程中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且由人工高空作业,存在安全隐患;第三,在进行锚索固定时,需要调整角度,现有技术操作精度过小,需要反复进行角度核对,其消耗的时间过多。
技术实现思路
1.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本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对转盘角度的进行更加精准的调整,壳体可以同时实现注浆、钻孔和锚索固定,有效减少了施工分布进行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施工工期。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包括底座,底座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若干行走轮,所述的底座的顶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角度调节机构的顶部安装有转盘,转盘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机构,升降机构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工作台;所述的工作台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铰接座,铰接座上转动安装有围护板,工作台顶部的另一端铰接有伸缩杆,伸缩杆的输出端与围护板铰接,围护板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放置板上安装有钻锚注组件。进一步地,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包括第一蜗杆,第一蜗杆转动安装在底座的一端,第一蜗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手轮,第一蜗杆的内侧传动安装有第一蜗轮,底座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蜗杆,第二蜗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手轮,第二蜗杆的内侧传动安装有第二蜗轮,第二蜗轮与第一蜗轮相互啮合,第一蜗轮的顶部同轴固定安装有转盘。进一步地,所述的升降机构包括安装座,安装座内侧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三蜗轮,第三蜗轮的底部传动安装有第三蜗杆,第三蜗杆转动安装在转盘上,第三蜗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手轮。进一步地,所述的安装座内侧的中部转动安装有两个传动齿轮,两个传动齿轮之间相互啮合,其中一个传动齿轮的外端与第三蜗轮啮合,另一个传动齿轮的外端传动安装有同步齿轮,同步齿轮与安装座转动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同步齿轮与第三蜗轮的齿数相同,同步齿轮与第三蜗轮的外侧均同轴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杆,第一连杆的顶端均铰接有第二连杆,第二连杆的顶端与工作台铰接。进一步地,所述的钻锚注组件包括壳体,壳体固定安装在放置板上,壳体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控制开关面板。进一步地,所述的壳体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注浆导管,注浆导管的一侧设有锚索安装座,锚索安装座固定安装在壳体上,锚索安装座的上方设有钻杆连接头,钻杆连接头转动安装在壳体上。进一步地,所述的围护板上开设有锚索插孔,锚索插孔可穿插锚索导入锚索安装座,锚索安装座可对锚索进行固定安装。3.有益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手轮转动第一蜗杆,然后第一蜗杆带动第一蜗轮转动,此时第一蜗轮会带动转盘大幅度转动,通过第二手轮转动带动第二蜗轮转动,由于第二蜗轮与第一蜗轮有较大的齿数差,所以第二蜗轮带动第一蜗轮进行小幅度转动,这样可以实现对转盘角度的进行更加精准的调整,从而方便对锚索进行安装,通过第三手轮带动第三蜗杆转动,从而使得第三蜗轮、两个传动齿轮和同步齿轮转动,进而使得同步齿轮与第三蜗轮的转动方向相反,也就使得第一连杆相向或者相背转动,使得工作台上下移动,这就实现了工作台的高度调整,通过壳体可以同时实现注浆、钻孔和锚索固定,有效减少了施工分布进行的时间,从而进一步减少了施工工期。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整体结构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立体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角度调节机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升降机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台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钻锚注组件结构示意图。图中:1、底座;2、行走轮;3、角度调节机构;31、第一蜗杆;32、第一手轮;33、第一蜗轮;34、第二蜗杆;35、第二手轮;36、第二蜗轮;4、转盘;5、升降机构;51、安装座;52、第三蜗杆;53、第三手轮;54、第三蜗轮;55、传动齿轮;56、同步齿轮;57、第一连杆;58、第二连杆;6、工作台;7、铰接座;8、伸缩杆;9、围护板;91、锚索插孔;10、放置板;11、钻锚注组件;111、壳体;112、控制开关面板;113、钻杆连接头;114、注浆导管;115、锚索安装座。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实施例1从图1-6可以看出,本实施例的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若干行走轮2,行走轮2可以方便对整个设备进行移动,也方便于携带,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3,角度调节机构3的顶部安装有转盘4,转盘4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工作台6。工作台6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铰接座7,铰接座7上转动安装有围护板9,工作台6顶部的另一端铰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输出端与围护板9铰接,伸缩杆8可以调整工作台6的倾斜角度,围护板9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上安装有钻锚注组件11。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第一蜗杆31,第一蜗杆31转动安装在底座1的一端,第一蜗杆31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手轮32,第一手轮32用于带动第一蜗杆31转动,第一蜗杆31的内侧传动安装有第一蜗轮33,底座1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蜗杆34,第二蜗杆34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手轮35,第二手轮35用于带动第二蜗杆34转动,第二蜗杆34的内侧传动安装有第二蜗轮36,第二蜗轮36的齿数小于第一蜗轮33,第二蜗轮36与第一蜗轮33相互啮合,第一蜗轮33的顶部同轴固定安装有转盘4。通过第一手轮32转动第一蜗杆31,然后第一蜗杆31带动第一蜗轮33转动,此时第一蜗轮33会带动转盘4大幅度转动,通过第二手轮35转动带动第二蜗轮36转动,由于第二蜗轮36与第一蜗轮33有较大的齿数差,所以第二蜗轮36带动第一蜗轮33进行小幅度转动,这样可以实现对转盘4角度的进行更加精准的调整,从而方便对锚索进行安装。升降机构5包括安装座51,安装座51内侧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三蜗轮54,第三蜗轮54的底部传动安装有第三蜗杆52,第三蜗杆52转动安装在转盘4上,第三蜗杆52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手轮53,第三手轮53用于带动第三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若干行走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3),角度调节机构(3)的顶部安装有转盘(4),转盘(4)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工作台(6);/n所述的工作台(6)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铰接座(7),铰接座(7)上转动安装有围护板(9),工作台(6)顶部的另一端铰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输出端与围护板(9)铰接,围护板(9)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上安装有钻锚注组件(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包括底座(1),底座(1)的底部转动安装有若干行走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1)的顶部安装有角度调节机构(3),角度调节机构(3)的顶部安装有转盘(4),转盘(4)的顶部安装有升降机构(5),升降机构(5)的输出端固定安装有工作台(6);
所述的工作台(6)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铰接座(7),铰接座(7)上转动安装有围护板(9),工作台(6)顶部的另一端铰接有伸缩杆(8),伸缩杆(8)的输出端与围护板(9)铰接,围护板(9)顶部固定安装有放置板(10),放置板(10)上安装有钻锚注组件(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角度调节机构(3)包括第一蜗杆(31),第一蜗杆(31)转动安装在底座(1)的一端,第一蜗杆(31)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一手轮(32),第一蜗杆(31)的内侧传动安装有第一蜗轮(33),底座(1)的另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二蜗杆(34),第二蜗杆(34)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二手轮(35),第二蜗杆(34)的内侧传动安装有第二蜗轮(36),第二蜗轮(36)与第一蜗轮(33)相互啮合,第一蜗轮(33)的顶部同轴固定安装有转盘(4)。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注浆锚索施工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升降机构(5)包括安装座(51),安装座(51)内侧的一端转动安装有第三蜗轮(54),第三蜗轮(54)的底部传动安装有第三蜗杆(52),第三蜗杆(52)转动安装在转盘(4)上,第三蜗杆(52)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三手轮(53)。


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则树张辉李长宾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