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4676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用于提高原位管线的安全性以及管线区域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效率,该方法包括:步骤一、确定原位管线部位、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和原位管线保护区域;步骤二、确定导墙开挖参数和原位管线部位的所处区域状况;步骤三、原位管线支护和导墙沟槽开挖:导沟开挖和土方开挖,对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步骤四、导墙施作:对安装导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后的导墙进行模板安装、砼浇筑和模板拆除;步骤五、地下连续墙施作:槽段划分、开槽处理、冲孔处理、刷壁清洁处理、槽段检验和清底换浆刷壁、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分段吊装、墙体砼浇灌和钢梁板接头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地铁施工通常是在城区范围内施工,在施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较多的原位管线干扰,给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带来了诸多不便,因而,如何实现既不损害原位管线,又能有效地施作地下连续墙成了重要解决的一个问题。目前,对于管线区域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采用的是将管线临时移位到扩大的路面的方式。但是,上述管线区域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方法,存在管线的迁改,而管线的迁改耗用时间长、影响施工进度和存在安全隐患,从而导致了原位管线的安全性以及管线区域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用于提高原位管线安全性以及管线区域的地下连续墙的施工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所述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原位管线部位、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和原位管线保护区域:根据原位管线位置示意图和地下原位管群统计表,对施工区域进行原位管线位置确定,得到初步原位管线位置,在所述初步原位管线位置上依次进行开挖、原位管线状况查核和保护区域确定,得到原位管线部位、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和原位管线保护区域,所述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包括原位管线的标高、埋深、走向、规格、容量、用途、性质和完好程度;步骤二、确定导墙开挖参数和原位管线部位的所处区域状况: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已知的点坐标,对所述原位管线部位进行测量放样,得到导墙开挖参数,并根据所述导墙开挖参数确定所述原位管线部位的所处区域状况,所述导墙开挖参数包括导墙的开挖位置和开挖宽度;步骤三、原位管线支护和导墙沟槽开挖:根据所述原位管线状况信息、所述原位管线保护区域和所述导墙开挖参数,对所述原位管线部位进行导沟开挖和土方开挖,得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和导墙沟槽,并根据所述所处区域状况,采用钢梁和/或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步骤四、导墙施作:制作导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并将所述导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安装在所述导墙沟槽上,得到安装后的导墙,对所述安装后的导墙的边墙和翼缘依次进行模板安装、砼浇筑和模板拆除,得到最终导墙;步骤五、地下连续墙施作:对所述最终导墙进行槽段划分,得到待开挖单元槽段,对所述待开挖单元槽段依次进行开槽处理、冲孔处理和刷壁清洁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对所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进行槽段检验和清底换浆刷壁,得到地下连续墙槽段,将预先制作好的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分段吊装至所述地下连续墙槽段的槽内,得到吊装槽段,对所述吊装槽段进行墙体砼浇灌,并对墙体砼浇灌后的吊装槽段进行钢梁板接头处理,得到地下连续墙,其中,所述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包括宽度为2.7m的第一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和宽度为2.8m的第二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所处区域状况,采用钢梁和/或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包括:当所述所处区域状况为原位管线处于地下连续墙施工区域内时,通过钢梁和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当所述所处区域状况为原位管线处于导墙沟槽开挖区域内时,通过钢梁,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悬吊支护;当所述所处区域状况为原位管线横跨地下连续墙施工区域时,通过素砼和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可选的,所述最终导墙为厚度为20cm、强度等级为C20的钢筋砼构筑物;所述最终导墙的上面板宽度为1.2m、下缘板深度为1.5m以及净宽为820mm。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安装后的导墙的边墙和翼缘依次进行模板安装、砼浇筑和模板拆除,得到最终导墙,包括:将木楔设置于预先制作好的模板的底脚部位,得到设置模板;将所述设置模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后的导墙的边墙和翼缘的位置处,得到初步安装模板,并按照设计密度对所述初步安装模板进行木撑设置,得到待浇筑模板;对所述待浇筑模板进行砼浇筑,并通过振捣棒和预设距离条件,对砼浇筑的砼进行振捣得到砼浇筑构筑物,所述预设距离条件为所述振动棒与支护后的原位管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0cm;对所述砼浇筑构筑物的砼强度进行监测,得到监测砼强度,当所述监测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对所述砼浇筑构筑物上的模板进行拆除,得到最终导墙。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待开挖单元槽段依次进行开槽处理、冲孔处理和刷壁清洁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包括:按照设计的开槽宽度和冲孔宽度,对所述待开挖单元槽段的预设位置依次进行开槽处理和冲孔处理,得到开槽冲孔的单元槽段,所述开槽宽度为开槽机抓斗的宽度,所述冲孔宽度比所述开槽宽度小0.4m;对所述开槽冲孔的单元槽段的下侧土层进行刷壁清洁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所述下侧土层为支护后的原位管线下侧的土层。可选的,所述待开挖单元槽段的预设位置为与支护后的原位管线之间的距离为1m的位置;当按照设计的开槽宽度和冲孔宽度,对所述待开挖单元槽段的预设位置依次进行开槽处理和冲孔处理时,所述开槽机抓斗与所述支护后的原位管线的距离大于或等于1m。可选的,所述对所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进行槽段检验和清底换浆刷壁,得到地下连续墙槽段,包括:检测所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的槽段检验参数,所述槽段检验参数包括所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的平面位置偏差、槽段深度和槽段壁面垂直度;根据所述槽段检验参数,对所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进行槽底部土碴淤泥吸除和换浆处理,得到换浆单元槽段;对所述换浆单元槽段的两端的接头进行泥皮清除,得到地下连续墙槽段。可选的,所述根据所述槽段检验参数,对所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进行槽底部土碴淤泥吸除和换浆处理,得到换浆单元槽段,包括:判断所述槽段检验参数是否符合设计检验条件;若所述槽段检验参数符合设计检验条件,则在设计时段的末端时刻时,通过泥浆反循环的方式,将所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中的槽底部沉积土碴淤泥进行吸除,得到清底单元槽段;当检测到所述清底单元槽段的槽底沉碴厚度小于10cm时,通过符合规定指标的泥浆,对所述清底单元槽段进行换浆处理,得到换浆单元槽段,所述换浆单元槽段内的泥浆面低于所述最终导墙的顶面,所述泥浆面与所述顶面之间的距离为30cm。可选的,所述将预先制作好的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分段吊装至所述地下连续墙槽段的槽内,得到吊装槽段,包括:将预先制作好的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中的第一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吊装至所述地下连续墙槽段内的原位管线的一侧,所述第一抗拉钢筋结构物件设有宽度为0.6m的无冠梁预埋筋部位,所述第一抗拉钢筋结构物件与所述地下连续墙槽段内的原位管线之间的距离为0.3m;将预先制作好的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中的第二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吊装至所述地下连续墙槽段内的原位管线的另一侧,得到吊装槽段,其中,吊装后的第一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和第二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合并为一体,所述第二抗拉钢筋结构物件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n步骤一、确定原位管线部位、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和原位管线保护区域:根据原位管线位置示意图和地下原位管群统计表,对施工区域进行原位管线位置确定,得到初步原位管线位置,在所述初步原位管线位置上依次进行开挖、原位管线状况查核和保护区域确定,得到原位管线部位、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和原位管线保护区域,所述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包括原位管线的标高、埋深、走向、规格、容量、用途、性质和完好程度;/n步骤二、确定导墙开挖参数和原位管线部位的所处区域状况: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已知的点坐标,对所述原位管线部位进行测量放样,得到导墙开挖参数,并根据所述导墙开挖参数确定所述原位管线部位的所处区域状况,所述导墙开挖参数包括导墙的开挖位置和开挖宽度;/n步骤三、原位管线支护和导墙沟槽开挖:根据所述原位管线状况信息、所述原位管线保护区域和所述导墙开挖参数,对所述原位管线部位进行导沟开挖和土方开挖,得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和导墙沟槽,并根据所述所处区域状况,采用钢梁和/或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n步骤四、导墙施作:制作导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并将所述导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安装在所述导墙沟槽上,得到安装后的导墙,对所述安装后的导墙的边墙和翼缘依次进行模板安装、砼浇筑和模板拆除,得到最终导墙;/n步骤五、地下连续墙施作:对所述最终导墙进行槽段划分,得到待开挖单元槽段,对所述待开挖单元槽段依次进行开槽处理、冲孔处理和刷壁清洁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对所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进行槽段检验和清底换浆刷壁,得到地下连续墙槽段,将预先制作好的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分段吊装至所述地下连续墙槽段的槽内,得到吊装槽段,对所述吊装槽段进行墙体砼浇灌,并对墙体砼浇灌后的吊装槽段进行钢梁板接头处理,得到地下连续墙,其中,所述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包括宽度为2.7m的第一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和宽度为2.8m的第二抗拉钢筋结构物件。/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确定原位管线部位、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和原位管线保护区域:根据原位管线位置示意图和地下原位管群统计表,对施工区域进行原位管线位置确定,得到初步原位管线位置,在所述初步原位管线位置上依次进行开挖、原位管线状况查核和保护区域确定,得到原位管线部位、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和原位管线保护区域,所述原位管线状况信息包括原位管线的标高、埋深、走向、规格、容量、用途、性质和完好程度;
步骤二、确定导墙开挖参数和原位管线部位的所处区域状况:根据设计图纸要求和已知的点坐标,对所述原位管线部位进行测量放样,得到导墙开挖参数,并根据所述导墙开挖参数确定所述原位管线部位的所处区域状况,所述导墙开挖参数包括导墙的开挖位置和开挖宽度;
步骤三、原位管线支护和导墙沟槽开挖:根据所述原位管线状况信息、所述原位管线保护区域和所述导墙开挖参数,对所述原位管线部位进行导沟开挖和土方开挖,得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和导墙沟槽,并根据所述所处区域状况,采用钢梁和/或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
步骤四、导墙施作:制作导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并将所述导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安装在所述导墙沟槽上,得到安装后的导墙,对所述安装后的导墙的边墙和翼缘依次进行模板安装、砼浇筑和模板拆除,得到最终导墙;
步骤五、地下连续墙施作:对所述最终导墙进行槽段划分,得到待开挖单元槽段,对所述待开挖单元槽段依次进行开槽处理、冲孔处理和刷壁清洁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对所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进行槽段检验和清底换浆刷壁,得到地下连续墙槽段,将预先制作好的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分段吊装至所述地下连续墙槽段的槽内,得到吊装槽段,对所述吊装槽段进行墙体砼浇灌,并对墙体砼浇灌后的吊装槽段进行钢梁板接头处理,得到地下连续墙,其中,所述槽段连续墙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包括宽度为2.7m的第一抗拉钢筋结构物件和宽度为2.8m的第二抗拉钢筋结构物件。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所处区域状况,采用钢梁和/或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包括:
当所述所处区域状况为原位管线处于地下连续墙施工区域内时,通过钢梁和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
当所述所处区域状况为原位管线处于导墙沟槽开挖区域内时,通过钢梁,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悬吊支护;
当所述所处区域状况为原位管线横跨地下连续墙施工区域时,通过素砼和钢套管,对所述开挖后的原位管线进行支护。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最终导墙为厚度为20cm、强度等级为C20的钢筋砼构筑物;
所述最终导墙的上面板宽度为1.2m、下缘板深度为1.5m以及净宽为820mm。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安装后的导墙的边墙和翼缘依次进行模板安装、砼浇筑和模板拆除,得到最终导墙,包括:
将木楔设置于预先制作好的模板的底脚部位,得到设置模板;
将所述设置模板安装在所述安装后的导墙的边墙和翼缘的位置处,得到初步安装模板,并按照设计密度对所述初步安装模板进行木撑设置,得到待浇筑模板;
对所述待浇筑模板进行砼浇筑,并通过振捣棒和预设距离条件,对砼浇筑的砼进行振捣得到砼浇筑构筑物,所述预设距离条件为所述振动棒与支护后的原位管线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50cm;
对所述砼浇筑构筑物的砼强度进行监测,得到监测砼强度,当所述监测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5%时,对所述砼浇筑构筑物上的模板进行拆除,得到最终导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原位管线保护的地下连续墙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待开挖单元槽段依次进行开槽处理、冲孔处理和刷壁清洁处理,得到处理后的单元槽段,包括:
按照设计的开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阿梅夏文宇何运涛陈昌平孔琪刘安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广州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