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大节段支架体系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4639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大节段支架体系施工方法,包括步骤:1)施工准备;2)安装劲性撑柱;3)安装支撑钢管;4)设置支撑顶梁;5)施工箱梁已浇段;6)设置悬吊撑架和预压水箱;7)安装后浇合拢段模板;8)浇筑后浇合拢段混凝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位套筒及柱底塞块紧固劲性撑柱,在相邻的劲性撑柱之间设置撑柱连接筋,可有效提升劲性撑柱的整体性和布设效率;通过压板紧固栓紧固支撑钢管,提升了支撑钢管的整体性,改善了支撑钢管的受力性能;可通过应力传感器测试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的受力,可有效降低箱梁已浇段相对位置控制的难度;降低了箱梁模板安装的难度,解决了箱梁钢筋笼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大节段支架体系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可有效降低支架体系布设的难度、改善后浇合拢段受力性能、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的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大节段支架体系施工方法,适用于箱梁浇筑工程。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建设内容越来越多,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越来越多。在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施工时,现场施工的难点通常集中在支架体系布设、现场浇筑质量和后浇合拢段混凝土浇筑等方面。现有技术中已有一种现浇连续箱梁支模体系及施工方法,包括桩承式现浇连续箱梁支架体系、现浇连续箱梁外模和现浇连续箱梁内模;所述桩承式现浇连续箱梁支架体系包括分配梁、贝雷梁、承重梁、卡扣装置、钢立柱、水平撑杆、剪刀撑杆、连接钢板、法兰板、加强肋、软基层、硬基层、扣板圈和灌注桩;所述现浇连续箱梁外模包括翼缘板模、铰接螺栓、背肋、侧模、底模、安全网、撑杆、可调顶托、分配梁、贝雷梁、承重梁、剪刀撑和钢立柱;所述现浇连续箱梁内模包括钢面板、侧肋、第二螺栓、条钢、撑杆、可调顶托、顶肋、定位钢筋和第一螺栓。该施工方法虽然解决了钻孔灌注桩钢立柱与上部横桥向承重梁能够快连易拆、连接安全稳固的问题,但是在支架体系布设的难度、施工效率、受力性能的稳定性等方面尚存改进之处。鉴于此,为有效降低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大节段支架体系的现场施工难度、提高施工质量,目前亟待专利技术一种可以降低支架体系布设难度、改善后浇合拢段受力性能、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的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大节段支架体系施工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但可以降低支架体系布设的难度,而且可以提高现场施工效率的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大节段支架体系施工方法。这种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大节段支架体系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施工步骤:1)施工准备:施工硬化地面和桥梁墩柱,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2)安装劲性撑柱:现场测绘确定控位套筒和连接撑墩的平面位置,并将控位套筒和连接撑墩与硬化地面连接牢固;先将压重袋体自劲性撑柱的底部插入控位套筒内,再将劲性撑柱插入控位套筒内,然后将柱底塞块插入劲性撑柱与控位套筒的间隙内;将撑柱连接箍套设于劲性撑柱的外部,在撑柱连接箍上设置柱侧连槽,并在镜像相对的柱侧连槽之间设置撑柱连接筋,并通过连筋塞块紧固撑柱连接筋;在相对的撑柱连接箍与连接撑墩之间设置撑柱连杆;在已浇筑的桥梁墩柱外周设置墩侧抱箍,并使墩侧抱箍外侧的箍侧连接筋与相邻的柱侧连槽通过撑柱连接筋连接;3)安装支撑钢管:将支撑钢管依次穿过钢管组拼架的拼架环管,拼架环管与压板紧固栓连接,并通过压板紧固栓对钢管压板施加紧固压力,钢管压板紧贴支撑钢管外壁;将支撑钢管整体吊设于劲性撑柱之间,并采用柱管连接筋将支撑钢管与劲性撑柱连接牢固;4)设置支撑顶梁:校正劲性撑柱和支撑钢管的顶面标高,并在劲性撑柱和支撑钢管的顶端设置支撑顶梁;在支撑顶梁的内部设置拉筋反压板,并在拉筋反压板与墩侧抱箍之间设置紧固拉筋;对紧固拉筋施加张拉应力,通过支撑顶梁对劲性撑柱和支撑钢管施加紧固压力;5)施工箱梁已浇段:进行箱梁已浇段的浇筑施工,并在箱梁已浇段内预设型钢锚筋;6)设置悬吊撑架和预压水箱:在劲性撑柱与箱梁已浇段之间设置支撑控位体;根据箱梁已浇段之间的后浇合拢段的重量和空间线形要求,在箱梁已浇段上设置预压水箱,并通过支撑控位体对箱梁已浇段施加顶压力;在箱梁已浇段上设置悬吊撑架,并在悬吊撑架的连接挂梁与箱梁已浇段之间设置连接垫梁;将悬吊撑梁设于箱梁已浇段的下部,并通过支撑吊杆将悬吊撑梁与连接挂梁连接牢固;在箱梁已浇段临近后浇合拢段部位设置降温水管;将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的一端通过型钢锚筋与箱梁已浇段连接牢固,另一端通过横向控位体与箱梁已浇段上的反力支撑体相接;在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上分别设置应力传感器,并通过横向控位体对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施加横向顶压力;7)安装后浇合拢段模板:在箱梁已浇段内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撑架底板,在相对的撑架底板之间设置紧固撑杆,并在撑架底板上设置内置撑架;在内置撑架的顶部设置第一底模;在悬吊撑梁上依次设置悬挂横梁和第二底模,并通过支撑吊杆使第二底模与箱梁已浇段连接紧密;在悬吊撑梁上设置模板撑柱,在悬挂横梁上设置箱梁外模,箱梁外模内设置箱梁内模,在箱梁外模与箱梁内模之间设置箱梁钢筋笼,并使模板撑柱与箱梁外模通过外置撑杆和模板压板连接,使内置撑架与箱梁内模通过内置撑杆和模板压板连接;分别在相邻的第一型钢之间、相邻的第二型钢之间设置型钢定位模;8)浇筑后浇合拢段混凝土:在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下部分别设置钢筋笼吊筋,钢筋笼吊筋与箱梁钢筋笼连接,并通过钢筋笼吊筋限定箱梁钢筋笼的位置;采用外部混凝土灌注设备进行后浇合拢段混凝土浇筑,并根据应力传感器测量的第一型钢与第二型钢的应力情况,通过预压水箱上的水箱连接管同步排除预压水箱内的水体。作为优选:步骤2)所述压重袋体包括包裹布袋和布袋填充体;所述包裹布袋采用土工布缝合而成,所述布袋填充体采用中粗砂材料;所述劲性撑柱采用钢管轧制而成;所述撑柱连接箍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圆环形,内径与劲性撑柱的外径相同,撑柱连接箍包括两块形状相同的柱侧箍板,并在柱侧箍板的外侧焊接柱侧连槽;所述柱侧连槽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U形,与柱侧箍板焊接连接;所述撑柱连接筋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U形,两端嵌入柱侧连槽内;所述撑柱连杆包括螺母和螺杆,并使螺母两侧螺杆的紧固方向相反,撑柱连杆两端分别与相接的连接撑墩和撑柱连接箍通过连杆转铰连接。作为优选:步骤3)所述钢管组拼架包括4~9个拼架环管,并使拼架环管呈矩形等间隔布设,相邻的拼架环管通过拼架连接板连接牢固;所述拼架环管的管壁上设置与压板紧固栓连接的螺纹;所述压板紧固栓采用螺杆轧制而成,插入拼架环管端设置钢管压板,并与钢管压板通过板侧连接槽连接。作为优选:步骤4)所述拉筋反压板设于支撑顶梁的顶部或中部,与支撑顶梁绑扎连接或焊接连接。作为优选:步骤6)所述支撑控位体采用液压千斤顶;所述悬吊撑架包括斜向撑杆和连接挂梁,并使斜向撑杆与连接挂梁之间、相接的斜向撑杆之间均通过撑杆连接铰连接;所述支撑吊杆采用螺杆轧制而成,一端穿过连接挂梁后采用螺栓连接,另一端通过悬挂吊槽与悬吊撑梁连接;所述反力支撑体采用钢板轧制而成,横断面呈L形,与箱梁已浇段通过支撑体锚筋连接;所述应力传感器采用表面应变计或钢板计;所述第一型钢和第二型钢横断面呈T形。作为优选:步骤7)所述第一底模和第二底模采用合金模板;所述型钢定位模采用合金模板,嵌固于第一型钢或第二型钢下部的T形槽道内;所述外置撑杆和内置撑杆均包括螺栓和螺杆,并使螺栓两侧螺杆的紧固方向相反,外置撑杆与模板撑柱通过撑杆端铰连接。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采用劲性撑柱与支撑钢管组合支撑上部的支撑顶梁,在劲性撑柱的内部填充压重袋体,并可通过控位套筒及柱底塞块紧固劲性撑柱,在相邻的劲性撑柱之间设置撑柱连接筋,可有效提升劲性撑柱的整体性和布设效率。(2)本专利技术通过钢管组拼架限定支撑钢管的位置,并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大节段支架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n1)施工准备:施工硬化地面(1)和桥梁墩柱(2),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n2)安装劲性撑柱:现场测绘确定控位套筒(3)和连接撑墩(4)的平面位置,并将控位套筒(3)和连接撑墩(4)与硬化地面(1)连接牢固;先将压重袋体(5)自劲性撑柱(6)的底部插入控位套筒(3)内,再将劲性撑柱(6)插入控位套筒(3)内,然后将柱底塞块(7)插入劲性撑柱(6)与控位套筒(3)的间隙内;将撑柱连接箍(8)套设于劲性撑柱(6)的外部,在撑柱连接箍(8)上设置柱侧连槽(9),并在镜像相对的柱侧连槽(9)之间设置撑柱连接筋(10),并通过连筋塞块(11)紧固撑柱连接筋(10);在相对的撑柱连接箍(8)与连接撑墩(4)之间设置撑柱连杆(12);在已浇筑的桥梁墩柱(2)外周设置墩侧抱箍(13),并使墩侧抱箍(13)外侧的箍侧连接筋(14)与相邻的柱侧连槽(9)通过撑柱连接筋(10)连接;/n3)安装支撑钢管:将支撑钢管(15)依次穿过钢管组拼架(16)的拼架环管(17),拼架环管(17)与压板紧固栓(18)连接,并通过压板紧固栓(18)对钢管压板(19)施加紧固压力,钢管压板(19)紧贴支撑钢管(15)外壁;将支撑钢管(15)整体吊设于劲性撑柱(6)之间,并采用柱管连接筋(20)将支撑钢管(15)与劲性撑柱(6)连接牢固;/n4)设置支撑顶梁:校正劲性撑柱(6)和支撑钢管(15)的顶面标高,并在劲性撑柱(6)和支撑钢管(15)的顶端设置支撑顶梁(21);在支撑顶梁(21)的内部设置拉筋反压板(22),并在拉筋反压板(22)与墩侧抱箍(13)之间设置紧固拉筋(23);对紧固拉筋(23)施加张拉应力,通过支撑顶梁(21)对劲性撑柱(6)和支撑钢管(15)施加紧固压力;/n5)施工箱梁已浇段:进行箱梁已浇段(24)的浇筑施工,并在箱梁已浇段(24)内预设型钢锚筋(25);/n6)设置悬吊撑架和预压水箱:在劲性撑柱(6)与箱梁已浇段(24)之间设置支撑控位体(26);根据箱梁已浇段(24)之间的后浇合拢段(27)的重量和空间线形要求,在箱梁已浇段(24)上设置预压水箱(28),并通过支撑控位体(26)对箱梁已浇段(24)施加顶压力;在箱梁已浇段(24)上设置悬吊撑架(29),并在悬吊撑架(29)的连接挂梁(30)与箱梁已浇段(24)之间设置连接垫梁(31);将悬吊撑梁(32)设于箱梁已浇段(24)的下部,并通过支撑吊杆(33)将悬吊撑梁(32)与连接挂梁(30)连接牢固;在箱梁已浇段(24)临近后浇合拢段(27)部位设置降温水管(34);将第一型钢(35)和第二型钢(36)的一端通过型钢锚筋(25)与箱梁已浇段(24)连接牢固,另一端通过横向控位体(37)与箱梁已浇段(24)上的反力支撑体(38)相接;在第一型钢(35)和第二型钢(36)上分别设置应力传感器(39),并通过横向控位体(37)对第一型钢(35)和第二型钢(36)施加横向顶压力;/n7)安装后浇合拢段模板:在箱梁已浇段(24)内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撑架底板(40),在相对的撑架底板(40)之间设置紧固撑杆(41),并在撑架底板(40)上设置内置撑架(42);在内置撑架(42)的顶部设置第一底模(43);在悬吊撑梁(32)上依次设置悬挂横梁(44)和第二底模(45),并通过支撑吊杆(33)使第二底模(45)与箱梁已浇段(24)连接紧密;在悬吊撑梁(32)上设置模板撑柱(46),在悬挂横梁(44)上设置箱梁外模(47),箱梁外模(47)内设置箱梁内模(50),在箱梁外模(47)与箱梁内模(50)之间设置箱梁钢筋笼(54),并使模板撑柱(46)与箱梁外模(47)通过外置撑杆(48)和模板压板(49)连接,使内置撑架(42)与箱梁内模(50)通过内置撑杆(51)和模板压板(49)连接;分别在相邻的第一型钢(35)之间、相邻的第二型钢(36)之间设置型钢定位模(52);/n8)浇筑后浇合拢段混凝土:在第一型钢(35)和第二型钢(36)下部分别设置钢筋笼吊筋(53),钢筋笼吊筋(53)与箱梁钢筋笼(54)连接,并通过钢筋笼吊筋(53)限定箱梁钢筋笼(54)的位置;采用外部混凝土灌注设备进行后浇合拢段(27)混凝土浇筑,并根据应力传感器(39)测量的第一型钢(35)与第二型钢(36)的应力情况,通过预压水箱(28)上的水箱连接管(55)同步排除预压水箱(28)内的水体。/n...

【技术特征摘要】
1.大跨变截面连续现浇箱梁大节段支架体系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施工步骤:
1)施工准备:施工硬化地面(1)和桥梁墩柱(2),制备施工所需的材料和装置;
2)安装劲性撑柱:现场测绘确定控位套筒(3)和连接撑墩(4)的平面位置,并将控位套筒(3)和连接撑墩(4)与硬化地面(1)连接牢固;先将压重袋体(5)自劲性撑柱(6)的底部插入控位套筒(3)内,再将劲性撑柱(6)插入控位套筒(3)内,然后将柱底塞块(7)插入劲性撑柱(6)与控位套筒(3)的间隙内;将撑柱连接箍(8)套设于劲性撑柱(6)的外部,在撑柱连接箍(8)上设置柱侧连槽(9),并在镜像相对的柱侧连槽(9)之间设置撑柱连接筋(10),并通过连筋塞块(11)紧固撑柱连接筋(10);在相对的撑柱连接箍(8)与连接撑墩(4)之间设置撑柱连杆(12);在已浇筑的桥梁墩柱(2)外周设置墩侧抱箍(13),并使墩侧抱箍(13)外侧的箍侧连接筋(14)与相邻的柱侧连槽(9)通过撑柱连接筋(10)连接;
3)安装支撑钢管:将支撑钢管(15)依次穿过钢管组拼架(16)的拼架环管(17),拼架环管(17)与压板紧固栓(18)连接,并通过压板紧固栓(18)对钢管压板(19)施加紧固压力,钢管压板(19)紧贴支撑钢管(15)外壁;将支撑钢管(15)整体吊设于劲性撑柱(6)之间,并采用柱管连接筋(20)将支撑钢管(15)与劲性撑柱(6)连接牢固;
4)设置支撑顶梁:校正劲性撑柱(6)和支撑钢管(15)的顶面标高,并在劲性撑柱(6)和支撑钢管(15)的顶端设置支撑顶梁(21);在支撑顶梁(21)的内部设置拉筋反压板(22),并在拉筋反压板(22)与墩侧抱箍(13)之间设置紧固拉筋(23);对紧固拉筋(23)施加张拉应力,通过支撑顶梁(21)对劲性撑柱(6)和支撑钢管(15)施加紧固压力;
5)施工箱梁已浇段:进行箱梁已浇段(24)的浇筑施工,并在箱梁已浇段(24)内预设型钢锚筋(25);
6)设置悬吊撑架和预压水箱:在劲性撑柱(6)与箱梁已浇段(24)之间设置支撑控位体(26);根据箱梁已浇段(24)之间的后浇合拢段(27)的重量和空间线形要求,在箱梁已浇段(24)上设置预压水箱(28),并通过支撑控位体(26)对箱梁已浇段(24)施加顶压力;在箱梁已浇段(24)上设置悬吊撑架(29),并在悬吊撑架(29)的连接挂梁(30)与箱梁已浇段(24)之间设置连接垫梁(31);将悬吊撑梁(32)设于箱梁已浇段(24)的下部,并通过支撑吊杆(33)将悬吊撑梁(32)与连接挂梁(30)连接牢固;在箱梁已浇段(24)临近后浇合拢段(27)部位设置降温水管(34);将第一型钢(35)和第二型钢(36)的一端通过型钢锚筋(25)与箱梁已浇段(24)连接牢固,另一端通过横向控位体(37)与箱梁已浇段(24)上的反力支撑体(38)相接;在第一型钢(35)和第二型钢(36)上分别设置应力传感器(39),并通过横向控位体(37)对第一型钢(35)和第二型钢(36)施加横向顶压力;
7)安装后浇合拢段模板:在箱梁已浇段(24)内的顶面和底面均设置撑架底板(40),在相对的撑架底板(40)之间设置紧固撑杆(41),并在撑架底板(40)上设置内置撑架(42);在内置撑架(42)的顶部设置第一底模(43);在悬吊撑梁(32)上依次设置悬挂横梁(44)和第二底模(45),并通过支撑吊杆(33)使第二底模(45)与箱梁已浇段(24)连接紧密;在悬吊撑梁(32)上设置模板撑柱(46),在悬挂横梁(44)上设置箱梁外模(47),箱梁外模(47)内设置箱梁内模(50),在箱梁外模(47)与箱梁内模(50)之间设置箱梁钢筋笼(54),并使模板撑柱(4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志捷叶莘方渭春董亚周海波赵玺蒋新春鲁江章俊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交工金筑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