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舒适透气冰感T恤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45859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舒适透气冰感T恤,包括由针织面料拼接而成的T恤本体,针织面料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交织而成,所述针织面料由多个循环单元在横向和纵向上排布而成,每个循环单元至少包括三个线圈横列,每个线圈横列均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共同交织而成,第一横线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线圈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集圈、集圈、成圈、集圈、集圈;第三横线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成圈。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圈形成的网孔,有利于透气散热,也可以提升针织面料的延展性,同时不至于暴露皮肤,同时形成网孔机理,相比于传统的纬平针组织,视觉更加新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舒适透气冰感T恤
本技术涉及一种舒适透气冰感T恤。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运动服装兼具功能性和美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炎热的夏季,穿上凉感服装不仅能帮助人体散热,提升舒适度,还能适当调高室内空调温度,达到节能减排目的。目前市场上流行的凉感服装面料一般采用以下方案制作而成:1、在T恤龟背(又称领弯)部位烫降温铝片,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帮忙人体散热,如阿迪达斯在其夏季跑步T恤产品中使用此方案。优点是实现工艺简单,成本较低;缺点是铝片与皮肤接触面积有限,降温效果不持久2、采用涤纶纱线或普通涤纶与阳离子涤纶混纺纱线织造,后者能使面料呈现双色花灰效,在纺丝液中添加纳米级高导热率矿石粉,或对纤维进行亲水改性,使面料具有吸湿速干、散热降温功能,面料获得永久凉感,辅以凉感助剂,提升凉感体验。多采用平纹组织织造,使面料表面平滑,增加面料与皮肤接触面积,进一步增加凉感。优点是采用涤纶纱线,原料成本较低;缺点是凉感效果不及锦纶,且市场上出现的基本是平纹组织,同质化严重,不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3、采用锦涤混纺纱线,或锦纶纱线织造,因锦纶导热系数高,能迅速导散人体热量,且回潮率为4.5%,能迅速吸收皮肤散发的水汽,达到降温的目的,因而锦纶纤维具有天然凉感,更能提升T恤的凉感体验。因锦纶和涤纶染色性能差异,锦涤混纺纱线织造的面料也具备双色花灰效果。为进一步提升Qmax值,一般也使用改性纤维,并辅以凉感整理,能有效提升凉感体验。优点是凉感效果优良,缺点是成本较高,且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基本是平纹组织,同质化严重,不利于提升产品竞争力。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舒适透气、具有较佳冰凉感、视觉新颖的T恤。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这样的技术方案:一种舒适透气冰感T恤,包括由针织面料拼接而成的T恤本体,针织面料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交织而成,所述针织面料由多个循环单元在横向和纵向上排布而成,每个循环单元至少包括三个线圈横列,每个线圈横列均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共同交织而成,锦涤混纺纱和氨纶重叠在一起,锦涤混纺纱呈现在针织面料的一表面,氨纶呈现在针织面料的另一表面,多个线圈横列依次设为第一线圈横列、第二线圈横列以及第三线圈横列,第一横线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线圈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集圈、集圈、成圈、集圈、集圈;第三横线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成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锦涤混纺纱中涤纶的规格为35D/36F,锦纶的规格为35D/36F。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氨纶的规格为30D。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一个循环单元中,所述第一线圈横列的个数为9个。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针织面料的克重为175g/m2。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后,每个线圈横列均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共同交织而成,锦纶纤维具有天然凉感,其导热系数高,能迅速导散人体热量,且回潮率为4.5%,能迅速吸收皮肤散发的水汽,达到降温的目的,且手感柔软舒适,亲肤性好;涤纶速干性好,与锦纶混纺后,能提升面料整体速干性,避免出汗后长时间粘皮肤,大大降低穿着舒适性;氨纶的加入,使得针织面料获得更好的弹性,穿着无束缚感,通过本技术集圈形成的网孔,有利于透气散热,也可以提升针织面料的延展性,同时不至于暴露皮肤,同时形成网孔机理,相比于传统的纬平针组织,视觉更加新颖。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织针面料的组织结构示意图。图中:T恤本体1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进一步解释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详细阐述。参照图1至图2,一种舒适透气冰感T恤,包括由针织面料拼接(具体可以采用缝接)而成的T恤本体10。针织面料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交织而成,所述针织面料由多个循环单元在横向和纵向上排布而成,每个循环单元至少包括三个线圈横列,每个线圈横列均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共同交织而成,锦涤混纺纱和氨纶重叠在一起,形成共同延伸和编织的纱线组,锦涤混纺纱呈现在针织面料的一表面,具体是呈现在正面,氨纶呈现在针织面料的另一表面,具体是呈现在反面。本技术中,多个线圈横列依次设为第一线圈横列、第二线圈横列以及第三线圈横列,第一横线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在实施例中,第一线圈横列在纵向上重复9次;第二线圈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集圈、集圈、成圈、集圈、集圈;第三横线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成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锦涤混纺纱中涤纶的规格为35D/36F,锦纶的规格为35D/36F。本技术的D,业界称为丹尼尔数,其系指9000米纱线的重量(单位为克)。本技术中的F,是指一根纱线中微细纤维的根数。优选地,锦纶和涤纶采用拉伸变形丝,纤维呈卷曲状态,纱体蓬松自然,赋予面料类似棉的手感,且具有良好的保型性和自然的延展性。优选地,锦纶和涤纶采用半光纱线,消除化纤面料所特有的极光,赋予面料自然的光泽,提升产品档次。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氨纶的规格为30D。优选地,锦纶质量百分比为50%,涤纶质量百分为37.5%,氨纶占12.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针织面料的克重为175g/m2。本技术的集圈组织形成提花网孔面料,填补提花类冰感亲肤产品空白。在凉感方面,本案中材料洗前Q-max值达到0.287,按照GB/T8629-20174N洗涤程序洗涤10次后悬挂晾干,Q-max值为0.274,大大高于业内标准要求的0.18。另外,根据特步Q_TBZG010-2019面料亲肤性能的检测和评价,其原理是模拟面料与人体的接触状态,表征亲肤性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标准要求。本技术的产品形式并非限于本案图示和实施例,任何人对其进行类似思路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技术的专利范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舒适透气冰感T恤,包括由针织面料拼接而成的T恤本体,针织面料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面料由多个循环单元在横向和纵向上排布而成,每个循环单元至少包括三个线圈横列,每个线圈横列均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共同交织而成,锦涤混纺纱和氨纶重叠在一起,锦涤混纺纱呈现在针织面料的一表面,氨纶呈现在针织面料的另一表面,多个线圈横列依次设为第一线圈横列、第二线圈横列以及第三线圈横列,第一横线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线圈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集圈、集圈、成圈、集圈、集圈;第三横线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成圈、成圈、集圈、成圈、成圈。/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舒适透气冰感T恤,包括由针织面料拼接而成的T恤本体,针织面料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交织而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织面料由多个循环单元在横向和纵向上排布而成,每个循环单元至少包括三个线圈横列,每个线圈横列均由锦涤混纺纱和氨纶共同交织而成,锦涤混纺纱和氨纶重叠在一起,锦涤混纺纱呈现在针织面料的一表面,氨纶呈现在针织面料的另一表面,多个线圈横列依次设为第一线圈横列、第二线圈横列以及第三线圈横列,第一横线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成圈、成圈、成圈、成圈、成圈;第二线圈横列中各线圈的结构依次为集圈、集圈、成圈、集圈、集圈;第三横线横列中各线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卫程熙谢焓伍嫣王鸿达马冬冬
申请(专利权)人:柯林福建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