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4485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单元、主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初沉池、缺氧生化池和调节池,所述格栅池设置有废水进水口,所述缺氧生化池内填充有弹性纤维球填料,所述调节池内的水通过水泵送结构泵送至主处理单元;所述主处理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种植土层、阻根层、布水层、防堵渗滤层、通风层、精滤层和集水层;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吸附滤池和消毒池。本申请的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将生活废水回用技术与生态绿植技术进行了结合,在实现生活废水资源回用的同时,达到了建筑生态绿化、环保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
本技术涉及生活废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类对居住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未来,庭院式住宅将会得到广泛认同。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经济活动的加剧,我国又是一个缺水严重的国家,水资源已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据环境保护部统计显示,全国六百多个城市中,将近2/3的城市供水不足,每年因缺水造成的损失高达数千亿元。第五代庭院式建筑的生态理念是环保、节约以及可持续。现有的生活废水处理方式多采用管网收集后集中处理的方式,但是集中处理的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相对较高,且很多时候也没有回用,不符合第五代庭院式建筑的生态理念。现有技术中,出现了一些生活废水回用的技术和理念,但如何与生态绿植技术结合,实现建筑或庭院的生态绿化、环保、资源回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关方面的技术还比较薄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以便与生态绿植技术结合,在实现生活废水资源回用的同时,达到建筑生态绿化、环保的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问题: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单元、主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初沉池、缺氧生化池和调节池,所述格栅池设置有废水进水口,所述缺氧生化池内填充有弹性纤维球填料,所述调节池内的水通过水泵送结构泵送至主处理单元;所述主处理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种植土层、阻根层、布水层、防堵渗滤层、通风层、精滤层和集水层;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吸附滤池和消毒池。进一步,所述格栅池内的格栅分为粗格栅和细格栅,格栅的倾角为50-60°,粗格栅的过滤间距为10-20mm,细格栅的过滤间距小于2mm。进一步,所述初沉池设置有排沙口和初沉池溢流口。进一步,所述缺氧生化池设置有排泥口和排气孔。进一步,所述水泵送结构包括潜水泵和水流管,所述水流管上设置有调节阀,所述水流管与布水层连通。进一步,所述吸附滤池上设置有吸附滤池进水口和吸附滤池出水口,吸附滤池内通过承托层承托有滤料,所述滤料为生物质炭。进一步,所述消毒池上设置有消毒池进水口和消毒池出水口,所述消毒池进水口通过管道与吸附滤池出水口连通,消毒池内设置有紫外线消毒设备。进一步,所述的种植土层由原土、砂石混合而成,其表面为绿地。进一步,所述布水层厚度为200-300mm,由5-40mm的砾石充填而成,布水层中设置带孔的PVC布水管网,布水主管的管径为100-160mm,布水支管的管径为75-125mm;所述的防堵渗滤层厚度为200-300mm,滤料由砾石、石英砂混合而成,饱和渗透系数均约1×10-1-1×100cm/s;所述的精滤层厚度为400-500mm,由粉煤灰、钙质土、河沙以及陶粒混合而成,饱和透水系数1×10-2-1×10-1cm/s;所述的通风层厚度为200-300mm,其间由粒径10-40mm的砾石组成,其设有PVC材质的通风管网;所述的集水层由粒径10-40mm的砾石构成,由集水沟和总排水沟组成,其中每隔3-4米设置一条集水沟,集水沟内敷设集水管。本系统的运行模式和工作原理如下:来自小区的生活废水首先经过格栅池的格栅拦截、初沉池的初步沉淀工序去除大粒径、大密度和可浮油等,接着流入缺氧生化池,缺氧生化处理后通过调节池中的潜水泵提升,间歇性地进入主处理单元的布水层,然后经过生物质炭吸附,流入消毒池,最后通过水泵进行中水回用。1、前处理单元经过格栅拦截和初沉池去除大粒径悬浮物、大密度颗粒、可浮油后的废水,进入缺氧生化池,使大分子有机物水解为小分子有机物,提高可生化程度,缩短主处理时间。2、主处理单元废水通过调节阀调节,控制废水量,按一定比例均匀地进入布水管网。在重力作用下,废水穿过防堵渗滤层往下渗透,来不及渗滤的废水则在布水层中侧向流动,污染物被防堵渗滤层拦截和生物膜分解。废水渗透防堵渗滤层时,其中的颗粒有机物主要被防堵渗滤层拦截,并且依粒径不同而分散于各层内及其界面上,通过生物接触氧化分解。渗滤穿过防堵渗滤层的废水进入精滤层后,残留的颗粒有机物被吸附拦截和微生物分解;溶解的有机物被吸附和被土壤微生物分解,来不及渗滤的废水通过集水层收集后,通过管道进入吸附滤池。3、后处理单元进入吸附滤池的废水,通过生物质炭的吸附作用,进一步的去除污染物。最后,经过消毒池消毒后通过水泵进行中水回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申请的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单元、主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初沉池、缺氧生化池和调节池,所述格栅池设置有废水进水口,所述缺氧生化池内填充有弹性纤维球填料,所述调节池内的水通过水泵送结构泵送至主处理单元;所述主处理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种植土层、阻根层、布水层、防堵渗滤层、通风层、精滤层和集水层;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吸附滤池和消毒池。本申请的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将生活废水回用技术与生态绿植技术进行了结合,在实现生活废水资源回用的同时,达到了建筑生态绿化、环保的目的。补充来说,本申请的优点还体现在如下方面:1、该联合处理系统可以设置在小区,占用的土地可以进行绿化,不仅完善了小区绿化,而且节约了绿化的占地资源;2、由于该联合处理系统新建构筑物较少,维护管理方便无需专人值守,因此,建设成本和运行费用低;3、该联合处理系统出水水质能达到城市杂用水标准,其出水能为庭院式建筑的绿化提供水源;4、该系统抗冲击负荷能力强,剩余污泥少;5、相比传统的废水土地处理系统,该联合处理系统使用寿命较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平面图;图2为格栅池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初沉池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缺氧生化池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调节池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主处理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吸附滤池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消毒池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包括前处理单元、主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1、初沉池2、缺氧生化池3和调节池4,具体来说,格栅池1、初沉池2、缺氧生化池3和调节池4可以通过管道连通,也可以通过隔墙隔开、在隔墙上开设水流孔的方式连通,本实施例采用隔墙隔开的形式。所述格栅池1设置有废水进水口101,所述缺氧生化池3的侧壁设置有排气孔303;所述调节池4内的水通过水泵送结构8泵送至主处理单元5,所述水泵送结构包括潜水泵801和水流管802,如图5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单元、主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1)、初沉池(2)、缺氧生化池(3)和调节池(4),所述格栅池设置有废水进水口(101),所述缺氧生化池内填充有弹性纤维球填料(301),所述调节池内的水通过水泵送结构(8)泵送至主处理单元(5);所述主处理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种植土层(501)、阻根层(502)、布水层(503)、防堵渗滤层(504)、通风层(505)、精滤层(506)和集水层(507);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吸附滤池(6)和消毒池(7)。/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处理单元、主处理单元和后处理单元,所述前处理单元包括依次连通的格栅池(1)、初沉池(2)、缺氧生化池(3)和调节池(4),所述格栅池设置有废水进水口(101),所述缺氧生化池内填充有弹性纤维球填料(301),所述调节池内的水通过水泵送结构(8)泵送至主处理单元(5);所述主处理单元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布置的种植土层(501)、阻根层(502)、布水层(503)、防堵渗滤层(504)、通风层(505)、精滤层(506)和集水层(507);所述后处理单元包括吸附滤池(6)和消毒池(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池内的格栅(102)分为粗格栅和细格栅,格栅的倾角为50-60°,粗格栅的过滤间距为10-20mm,细格栅的过滤间距小于2mm。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初沉池设置有排沙口(201)和初沉池溢流口(20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缺氧生化池设置有排泥口(302)和排气孔(303)。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生态智能建筑的生活废水回用联合处理系统,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江兰龙华运邢汉君刘智勇何浪平曾志华王子规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恒圣创新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