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装井盖开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44195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铺装井盖开启装置,包括车体、动力机构、支撑机构、起重臂、起盖机构,在所述车体上固定所述动力机构与支撑机构,所述起重臂滑动支撑在所述支撑机构上,且该起重臂的中心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起重臂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起盖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起重臂的两侧;所述起盖机构包括吊环、连接销、连接体、吊杆与吊钩,所述吊环与所述起重臂滑动连接,在所述吊环的下端开设有销孔,所述连接体的上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销孔相连,所述连接体的下端与所述吊杆的上端相连,在所述吊杆的下端形成所述吊钩。其显著效果是: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约人工的支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铺装井盖开启装置
本技术涉及到井盖开启
,具体的,涉及一种铺装井盖开启装置。
技术介绍
市政路面通常根据美观设计需求设置了检修、维护(如雨水、污水、线缆设置地下铺设等)的孔洞,称为“铺装井”。为了方便检修、维护加装了可方便开启的井盖(圆形或方形)。井盖铺设后如果没有开启需求基本是每年巡检进行开启一次,那么由于铺装井盖结构特性,导致其四周缝隙经过雨水洗刷地面将会囤积泥沙,而泥沙通过水夯实了原预留的缝隙,给后期开启井盖增加困难。现有铺装井盖的开启多采用人工的方式进行,一般需要拿着铁棍或铁钩,将铁钩或铁棍带钩的一端伸入井盖的椭圆形通孔内,然后通过人工往上提拉或者翘起井盖,以将笨重的井盖开启。但是,目前的这种开井盖方式显然比较费时费力,不仅很浪费人力,而且在开井盖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手滑而导致井盖砸伤脚的情况。然而,人工开启容易破坏井盖原有结构,导致井盖及周边彩砖面目全非,复原时只有重新修复或更换,这样大大增加维修成本(每个井盖成本千元以上)和修复时间。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铺装井盖开启装置,能够有效降低井盖维护开启时的工作量成本、人工、修复成本,提高施工效率。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铺装井盖开启装置,其关键在于:包括车体、动力机构、支撑机构、起重臂、起盖机构,在所述车体上固定所述动力机构与支撑机构,所述起重臂滑动支撑在所述支撑机构上,且该起重臂的中心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起重臂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起盖机构滑动设置于所述起重臂的两侧;所述起盖机构包括吊环、连接销、连接体、吊杆与吊钩,所述吊环与所述起重臂滑动连接,在所述吊环的下端开设有销孔,所述连接体的上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销孔相连,所述连接体的下端与所述吊杆的上端相连,在所述吊杆的下端形成所述吊钩。进一步的,所述车体由两根横梁与一根纵梁连接而成,所述纵梁的两端连接在两根横梁的中部,在所述纵梁的中部设置所述动力机构与支撑机构。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根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柱,在两根支撑柱之间跨接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开设有过孔,所述起重臂的顶臂自上而下穿过所述过孔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柱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起重臂卡设于该限位槽内。进一步的,所述起重臂包括支撑体,在该支撑体下表面的中部设置通过顶臂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在所述支撑体下表面的两侧分别通过一根连接臂连接有支撑臂,所述起盖机构与所述支撑臂滑动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连接臂垂直连接于所述支撑体的两端,所述支撑臂与所述连接臂的下端垂直连接。进一步的,在所述支撑体的左右两端还形成有用于放置所述起盖机构的挂钩。进一步的,所述起盖机构还包括调节杆与平衡杆,所述调节杆的上端向上穿过所述连接体并设置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杆的下端与所述平衡杆相连接,在所述平衡杆的中部连接所述吊杆。进一步的,在所述车体的下方还设置有移动机构,在所述车体的前后还设置有与所述移动机构相配合的第一扶手与第二扶手。进一步的,在所述起重臂上还固定有至少两根导向杆,在所述支撑机构上的相应位置设置有导向套,所述导向杆插设于所述导向套内。本技术的显著效果是:1、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一次性投入能够长期使用,且使用方便,不具有技术门槛,易于推广;2、相较于传统的人工时开启,效率提高了10倍以上,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并节约人工的支出,同时还避免了因井盖开启造成的路面的恢复费用;对于网线开通或弱电检修、巡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3、通过设置的第一扶手和第二扶手,不仅可以实现车体的前进、后退或转向,还能够在井盖开启时对车体位置进行粗、精两段式定位,有效提高了井盖的开启效率;4、起重臂的顶臂自上而下穿过支撑梁上开设的过孔,有效地节省了占用的空间,提高本装置的通过性和使用效果;5、起盖机构滑套在起重臂上,从而可自由调节位置,从而使得两个起盖机构之间的距离可调,进而能够适应于不同尺寸规格的铺装井盖;同时,还具有调节方便、操作难度低的优点,不需要任何培训即可上手;6、通过调节杆与调节螺母的配合,可根据车体与井盖之间的高度,适应性的设置调节杆位于连接体下方的长度,从而实现吊钩高低位置的调节以适应车体与井盖之间的高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右视图;图5是本技术的俯视图;图6是所述起重臂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所述起重臂的主视图;图8是所述起重臂的右视图;图9是所述起盖机构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所述起盖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结构示意图;图11是所述起盖机构的主视图;图12是所述起盖机构的左视图;图13是本技术一个视角的工作状态图;图14是本技术另一个视角的工作状态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以及工作原理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图5所示,一种铺装井盖开启装置,包括车体10、动力机构20、支撑机构30、起重臂40、起盖机构50,在所述车体10上固定所述动力机构20与支撑机构30,所述起重臂40滑动支撑在所述支撑机构30上,且该起重臂40的中心与所述动力机构20相连接,所述起重臂40在动力机构20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所述起盖机构50滑动设置于所述起重臂40的两侧。对于车体10:参见附图1-附图5,所述车体10由两根横梁11与一根纵梁12连接而成,所述纵梁12的两端连接在两根横梁11的中部,在所述纵梁12的中部设置所述动力机构20与支撑机构30。进一步的,在所述车体10的下方还设置有由若干万向轮构成的移动机构60,在所述车体10的前后还设置有与所述移动机构60相配合的第一扶手13与第二扶手14,且所述第一扶手13的高度高于第二扶手14,在进行转移时主要通过高度更高的第一扶手15进行,以更节省体力,同时还在井盖开启时进行粗略定位,使得车体10位于待开启井盖的上方;而所述第二扶手14则是在井盖开启时对车体10的位置进行微调以实现精确定位,使得起重臂40上的起盖机构50与井盖位置相适应,从而能够快速、准确将井盖开启。具体的,所述第一扶手13包括与所述车体10固定连接的两根第一连接杆131,在两根第一连接杆131的上部分别连接有附连接杆132,在两根附连接杆132的顶端连接有扶手杆133,通过推拉扶手杆133可实现车体10的前进、后退或转向,在所述第一连接杆131的上端连接有第一推拉杆134,且所述第一推拉杆134、扶手杆133的两端均形成有第一把手135。所述第二扶手14包括与所述车体10固定连接的第二连接杆141,在所述第二连接杆141的上端连接有第二推拉杆142,且所述第二推拉杆142的两端均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铺装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动力机构、支撑机构、起重臂、起盖机构,在所述车体上固定所述动力机构与支撑机构,所述起重臂滑动支撑在所述支撑机构上,且该起重臂的中心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起重臂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在所述起重臂的两侧均滑动设置有所述起盖机构;/n所述起盖机构包括吊环、连接销、连接体、吊杆与吊钩,所述吊环与所述起重臂滑动连接,在所述吊环的下端开设有销孔,所述连接体的上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销孔相连,所述连接体的下端与所述吊杆的上端相连,在所述吊杆的下端形成所述吊钩。/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铺装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车体、动力机构、支撑机构、起重臂、起盖机构,在所述车体上固定所述动力机构与支撑机构,所述起重臂滑动支撑在所述支撑机构上,且该起重臂的中心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所述起重臂在动力机构的驱动下可上下运动,在所述起重臂的两侧均滑动设置有所述起盖机构;
所述起盖机构包括吊环、连接销、连接体、吊杆与吊钩,所述吊环与所述起重臂滑动连接,在所述吊环的下端开设有销孔,所述连接体的上端通过连接销与所述销孔相连,所述连接体的下端与所述吊杆的上端相连,在所述吊杆的下端形成所述吊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装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体由两根横梁与一根纵梁连接而成,所述纵梁的两端连接在两根横梁的中部,在所述纵梁的中部设置所述动力机构与支撑机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铺装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机构包括两根与所述车体固定连接的支撑柱,在两根支撑柱之间跨接有支撑梁,所述支撑梁上开设有过孔,所述起重臂的顶臂自上而下穿过所述过孔并与所述动力机构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铺装井盖开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上形成有限位槽,所述起重臂卡设于该限位槽内。


5.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阚翼飞
申请(专利权)人:龙湖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