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回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4251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管道回拖装置,包括:基础座,其用于设置于地面上;第一导向轮组,其装设于所述基础座上,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呈正“V”型布置;第二导向轮组,其装设于所述基础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轮组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轮组包括两个第二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呈倒“V”型布置;其中:管道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与所述第二导向轮组所围成的孔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管道回拖装置
本技术涉及非开挖
,尤其涉及一种管道回拖装置。
技术介绍
在非开挖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将管道回拖的施工工序,现有技术中,通常利用移动设备拖拽管道的末端而将管道回拖,然而,由于管道具有长度很大的特点,管道的中段会因自身重力而产生挠曲而与地面接触,管道与地面接触会增大回拖阻力,且容易损坏管道的外表面。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道回拖装置。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管道回拖装置,包括:基础座,其用于设置于地面上;第一导向轮组,其装设于所述基础座上,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呈正“V”型布置;第二导向轮组,其装设于所述基础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轮组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轮组包括两个第二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呈倒“V”型布置;其中:管道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与所述第二导向轮组所围成的孔洞。优选地,所述基础座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向轮组的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分别枢接于所述基础座的两个竖直的立架上。优选地,每个所述第二导向轮均设置于U型板架,所述U型板架枢接于所述立架上;其中:所述第二导向轮位于所述U型板架的外侧,所述U型板架的内侧装设有电机,所述电机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导向轮。优选地,所述立架上设置有第一弹簧定位部,所述U型板架上设置有第二弹簧定位部,所述第一弹簧定位部与所述第二弹簧定位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使得所述第二导向轮以一定预紧力压靠于所述管道上。优选地,以所述U型板架的枢转中心为中心,在所述立架上周向开设有多个限位孔,所述第一弹簧定位部具有插接部,所述第一弹簧定位部借由所述插接部可选择性的插接所述限位孔,以通过改变所述弹簧的压缩程度而改变所述第二导向辊对所述管道的预紧力。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公开的管道回拖装置的有益效果是:1、该回拖装置能够将管道中段支离地面,并借由导向轮的导向作用而减小管道回拖过程中所遭遇的阻力。2、第二导向轮借由弹簧所提供的预紧力以及电机的驱动而对管道施加一定推力,进而能够与移动设备配合而提高回拖效率。本技术中描述的技术的各种实现或示例的概述,并不是所公开技术的全部范围或所有特征的全面公开。附图说明在不一定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可以在不同的视图中描述相似的部件。具有字母后缀或不同字母后缀的相同附图标记可以表示相似部件的不同实例。附图大体上通过举例而不是限制的方式示出各种实施例,并且与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书一起用于对所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在适当的时候,在所有附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指代同一或相似的部分。这样的实施例是例证性的,而并非旨在作为本装置或方法的穷尽或排他实施例。图1为本技术的实施例所提供的管道回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向视图。图3为图1的局部B的放大视图。附图标记:10-第一导向轮组;11-第一导向轮;20-第二导向轮组;21-第二导向轮;30-基础座;31-立架;40-U型板架;41-销轴;50-电机;60-弹簧;61-第一弹簧定位部;62-第二弹簧定位部;63-限位孔。具体实施方式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为了保持本技术实施例的以下说明清楚且简明,本技术省略了已知功能和已知部件的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管道回拖装置,该管道回拖装置与移动设备配合以用于对管道进行回拖作业。如图1至图3所示,该管道回拖装置包括:基础座30、第一导向轮组10、第二导向轮组20、U型板架40、电机50以及弹簧60。基础座30用于设置于管道中段所对应的地面上,该基础座30大致呈U型。第一导向轮组10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轮11,两个第一导向轮11对称的装设于基础座30上,该两个第一导向轮11呈正“V”型布置。第二导向轮组20位于第一导向轮组10的上方,该第二导向轮组20包括两个第二导向轮21,两个第二导向轮21呈倒“V”型布置。第一导向轮组10的两个第一导向轮11与第二导向轮组20的两个第二导向轮21共同限定出一个孔洞,管道用于穿设该孔洞,移动设备用于拖拽管道的端部,管道在中段被上述的管道回拖装置支离地面。每个第一导向轮11均位于U型板架40的外侧,每个U型板架40的内侧均装设有电机50,该电机50用于驱动第二导向轮21转动。U型板架40借由销轴41枢接于基础座30的立架31上,在立架31上开设有以枢转中心为中心周向布置的多个限位孔63;在限位孔63上插接有第一弹簧定位部61,在U型板架40上设置有第二弹簧定位部62,弹簧60设置于第一弹簧定位部61与第二弹簧定位部62之间。如此,弹簧60通过对U型板架40施力而使第二导向轮21以一定预紧力压靠于管道外,并且使第一弹簧定位部61选择性插入不同限位孔63中以改变弹簧60的压缩程度,进而改变第二导向轮21对管道外侧的预紧力。在移动设备对管道的端部实施拖拽时,第一导向轮11不但对管道中段起到支撑作用,而且第一导向轮11对管道起到导向作用以减小管道的阻力;第二导向轮21借由弹簧60对管道进行压靠,并借由电机50的驱动而转动,进而对管道施加向前的推力,进而与移动设备配合而提高回拖效果。本技术所提供的管道回拖装置的优势在于:1、该回拖装置能够将管道中段支离地面,并借由导向轮的导向作用而减小管道回拖过程中所遭遇的阻力。2、第二导向轮21借由弹簧60所提供的预紧力以及电机50的驱动而对管道施加一定推力,进而能够与移动设备配合而提高回拖效率。此外,尽管已经在本技术中描述了示例性实施例,其范围包括任何和所有基于本技术的具有等同元件、修改、省略、组合(例如,各种实施例交叉的方案)、改编或改变的实施例。权利要求书中的元件将被基于权利要求中采用的语言宽泛地解释,并不限于在本说明书中或本申请的实施期间所描述的示例,其示例将被解释为非排他性的。因此,本说明书和示例旨在仅被认为是示例,真正的范围和精神由以下权利要求以及其等同物的全部范围所指示。以上描述旨在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例如,上述示例(或其一个或更多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管道回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n基础座,其用于设置于地面上;/n第一导向轮组,其装设于所述基础座上,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呈正“V”型布置;/n第二导向轮组,其装设于所述基础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轮组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轮组包括两个第二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呈倒“V”型布置;其中:/n管道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与所述第二导向轮组所围成的孔洞。/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道回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础座,其用于设置于地面上;
第一导向轮组,其装设于所述基础座上,所述第一导向轮组包括两个第一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一导向轮呈正“V”型布置;
第二导向轮组,其装设于所述基础座上且位于所述第一导向轮组的上方,所述第二导向轮组包括两个第二导向轮,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呈倒“V”型布置;其中:
管道用于穿过所述第一导向轮组与所述第二导向轮组所围成的孔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道回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座呈U型结构,所述第二导向轮组的两个所述第二导向轮分别枢接于所述基础座的两个竖直的立架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管道回拖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导向轮均设置于U型板架,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秋霞田英杰乔志国李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中油昆仑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