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苏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及其加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31526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及其加工方法,所述疏冰表面上设有防粘织构形貌;所述防粘织构形貌为若干均布在疏冰表面上的凸台;分布防粘织构形貌的所述疏冰表面上设有速脱织构形貌;所述速脱织构形貌为交错分布在具有防粘织构形貌的所述疏冰表面上的凹坑。所述凸台为方形锥台,所述方形锥台的侧面与疏冰表面圆弧过渡;所述凹坑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加工的所述跨尺度复合微造型织构使金属表面转变为疏冰面,降低表面覆冰时冰与表面的粘结力,达到防粘、速脱以及防浸润的功效。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composite texture metal ice free surface and a processing method thereo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及其加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及其加工方法。
技术介绍
结冰是自然界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但有时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造成巨大灾难。2008年,我国南方遭遇了罕见的“冻雨”灾害,导致受灾地区高压输线电路以及塔架等覆冰、拉断以及倒塌。对电力、能源、通讯等领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除了结冰的危害,在生活中人们也需要制冰,如今制冰系统的需求越来越大,其中脱冰技术尤为重要,但是当前的脱冰技术方案脱冰成本高、脱冰能耗高、冰块质量差以及空间占比大等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表面科学的发展,表面微织构技术的应用越来越成熟,在诸多领域包括亲水、超疏水和减摩等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铝基材表面的疏冰改性方法,通过阳极氧化处理在铝基材表面形成多个微纳米级的孔洞,在铝基材表面制造出类似于荷叶表面的结构。但是该方法的阳极氧化处理采用的是硫酸溶液和化学修饰剂溶液,会造成环境污染,同时制造效率低、表面结构不可控并且对材料有一定的限制。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黏弹性疏冰表面,在弹性基体中掺入有机凝胶颗粒珠形成黏弹性疏冰涂层,该疏冰涂层虽然降低了冰与表面的粘结力,但是该涂层工艺复杂,加工成本高,涂层与底材的粘附力强度有限,长时间工作易脱落,应用场合受限。现有技术提供了一种仿秦岭箭竹叶防冰雪多层不等高微纳结构,多层微纳结构为阵列排布的柱状结构体、梭型结构体、乳突状结构体和柱状纳米结构组成,采用金属、无机非金属和聚合物等材料制备。该多层微纳结构减小了冰雪与表面的黏附强度,但是该防冰结构过于复杂,不易难度大、加工成本高,无法实现自动化。现阶段人们对疏冰的研究主要在疏水的机理上进行的,当水滴在表面接触角>90°时为疏水表面,当水滴在表面的接触角>150°时为超疏水表面。进一步,当水的接触状态为Cassie或者Wenzel-Cassie时,水没有或者全部浸入表面织构中,水与织构表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垫”,这些空气由表面的织构捕捉形成,此时为疏水;当水与表面的接触状态为Wenzel时,水完全浸入表面的微织构中,表面为亲水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及其加工方法,在分布有方形凸台的金属表面上,通过皮秒激光脉冲加工速脱织构形貌,两种织构耦合形成所述跨尺度复合织构。本专利技术通过调节表面的粗糙度,利用加工的所述跨尺度复合微造型织构使金属表面转变为疏冰面,降低表面覆冰时冰与表面的粘结力,达到防粘、速脱以及防浸润的功效。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的。一种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所述疏冰表面上设有防粘织构形貌;所述防粘织构形貌为若干均布在疏冰表面上的凸台;分布防粘织构形貌的所述疏冰表面上设有速脱织构形貌;所述速脱织构形貌为交错分布在具有防粘织构形貌的所述疏冰表面上的凹坑。进一步,所述凸台为方形锥台,所述方形锥台的侧面与疏冰表面圆弧过渡;所述凹坑的横截面为半椭圆形。进一步,所述方形锥台的特征几何参数为:所述方形锥台的顶部边长为l=[300nm,5000nm];所述方形锥台的高度为h=[150nm,10000nm];相邻所述方形锥台之间的中心间距为kraise∈[l+100nm,l+5000nm]。进一步,所述凹坑形貌的特征几何参数为:所述凹坑的半椭圆形短轴为γ为制冷系数;所述凹坑的深度为Depth=τpit*Diameter,τpit为所述凹坑几何系数相邻所述凹坑中心之间距离为kpit∈[Diameter+(l+kraise),Diameter+10*(l+kraise);所述圆形凹坑的面积占有率为进一步,所述制冰系数γ是制冷温度T与加权后的制冷相对湿度wt对疏冰影响的综合系数。进一步,所述制冷系数γ=ρ*|T|/100℃+(1-ρ)*wt/100%,其中:T为制冷温度,T∈[-20℃,0℃];wt为制冷相对湿度,wt∈[30%,80%];ρ为制冷温湿权重,ρ∈[0,1]。一种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的加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通过飞秒激光脉冲在疏冰表面上加工防粘织构形貌;通过皮秒激光脉冲在具有防粘织构形貌的所述疏冰表面上加工交错排布的速脱织构形貌。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所采用的纳米或亚纳米级均匀阵列密布的方形凸台和交错分布的圆形微凹坑复合形貌,具备优越的复印能力。2.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所采用的纳米或亚纳米级均匀密布的方形凸台和交错分布的凹坑复合形貌,在液体与表面的交界面处截留空气形成“空气垫”,同时凹坑内存在一定的压强对液体作用一个托举力,极大阻碍了液体浸入织构中,从而降低了液体对表面的浸润性,实现防粘功效。3.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所采用的纳米或亚纳米级均匀密布的方形凸台和交错分布的凹坑复合形貌,在液体凝固全过程中,始终阻碍液体或凝固的液体浸入微结构中,减少了凝固的液体与表面的接触面积,降低冰与表面粘结力,实现疏冰和快速脱冰的功效。4.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所采用的纳米或亚纳米级均匀密布的方形凸台和交错分布的凹坑复合形貌,采用超短脉冲激光加工快速加工复合微结构,该技术方案相较于传统的疏水和疏冰技术方法,如化学腐蚀、喷涂疏水和疏冰涂层等,具有成本低、加工效率高。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三维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截面图。图3为图1的俯视放大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液滴与疏冰表面的接触示意图。图5为液滴结冰过程中以及结冰后与表面的接触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脱冰过程示意图。图中:1-凸台;2-凹坑;3-过冷水;4-冰。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轴向”、“径向”、“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冰表面上设有防粘织构形貌;所述防粘织构形貌为若干均布在疏冰表面上的凸台(1);分布防粘织构形貌的所述疏冰表面上设有速脱织构形貌;所述速脱织构形貌为交错分布在具有防粘织构形貌的所述疏冰表面上的凹坑(2)。/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疏冰表面上设有防粘织构形貌;所述防粘织构形貌为若干均布在疏冰表面上的凸台(1);分布防粘织构形貌的所述疏冰表面上设有速脱织构形貌;所述速脱织构形貌为交错分布在具有防粘织构形貌的所述疏冰表面上的凹坑(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台(1)为方形锥台,所述方形锥台的侧面与疏冰表面圆弧过渡;所述凹坑(2)的截面为半椭圆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锥台的特征几何参数为:
所述方形锥台的顶部边长为l=[300nm,5000nm];
所述方形锥台的高度为h=[150nm,10000nm];
相邻所述方形锥台之间的中心间距为kraise∈[l+100nm,l+5000nm]。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复合织构金属疏冰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坑(2)形貌的特征几何参数为:
所述凹坑(2)的半椭圆形短轴长度为γ为制冷系数;
所述凹坑(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符永宏谷泽辉张炳圣纪敬虎陈天阳符昊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大学江苏凯德电控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