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沉淀池池底淤泥刮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2994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沉淀池池底淤泥刮除装置,移动装置有两组,分别位于沉淀池上端的两侧,其中导轨下端与沉淀池连接,上端设有滑槽,支撑板下端位于滑槽内,上端的两侧均设有挡块,挡块下端通过电动伸缩杆a连有连接块,驱动轮组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板下端的两侧,并与连接块下端连接;高度调节装置位于两组移动装置之间,其中顶板位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上端,且表面设有通孔,中间连接板位于顶板下方,其上表面设有减震杆,且减震杆上端穿过通孔并连有限位块,弹簧套设于减震杆的外部,底板位于中间连接板的下方,并通过电动伸缩杆b与中间连接板连接,刮件有多个,分别均匀设置于底板的下端;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移动及调节操作便捷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沉淀池池底淤泥刮除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处理
,具体涉及一种沉淀池池底淤泥刮除装置。
技术介绍
沉淀池是通过沉淀作用去除水中悬浮物的一种构筑物,其在废水处理中广为使用;沉淀在使用的过程中,需定期的通过刮除装置对池底面以及侧壁沉积的污泥进行清理,防止污泥腐蚀沉淀池;然而,现有的刮除装置在使用时,其移动操作不太方便,同时,由于沉淀池池底的能见度较低,无法及时观察并确定刮件与沉淀池池底面的接触,从而容易导致刮件与沉淀池池底面之间因发生相互作用力而造成刮件与沉淀池池底面发生损坏的问题;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开发一种结构合理、移动及调节操作便捷的沉淀池池底淤泥刮除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移动及调节操作便捷的沉淀池池底淤泥刮除装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沉淀池池底淤泥刮除装置,包括移动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和刮件,所述移动装置有两组,分别固定设置于沉淀池上端开口处的两侧,其包括导轨、支撑板和驱动轮组,所述导轨下端与沉淀池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端的中间位置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板下端位于滑槽内,并与滑槽的槽底面接触,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下端通过电动伸缩杆a连接有连接块,所述驱动轮组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板下端的两侧,且驱动轮组下端与滑槽的槽底面接触,上端与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位于两组移动装置之间,其包括顶板、中间连接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固定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上端,且顶板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中间连接板位于顶板下方,并通过位于其两端的滑块滑动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中间连接板上表面与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下端与中间连接板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上端经通孔位于顶板上方,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减震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顶板和中间连接板之间,所述底板位于中间连接板的下方,其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电动伸缩杆b,并通过电动伸缩杆b与中间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刮件有多个,分别均匀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下端。所述支撑板的下表面固定设置有橡胶防滑垫,并通过橡胶防滑垫与滑槽的槽底面紧密接触。所述连接块的侧端与支撑板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所述通孔有四个,分别均匀设置于所述顶板上。所述电动伸缩杆b有四个,分别沿底板的长度方向均匀设置于底板的上表面。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中间连接板和底板之间设置电动伸缩杆b,使用时,利用电动伸缩杆b的伸缩性,可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b的展开长度,从而通过底板带动刮件垂直方向上下位移,进而使刮件的下端与沉淀池的池底面接触,采用此结构,可增加对刮件高度调节操作的便捷性;通过设置弹簧和减震杆,可在使用的过程中,待刮件与沉淀池的池底面接触后,随着电动伸缩杆b的继续展开,此时,刮件可受池底面的反作用力,通过底板和电动伸缩杆b带动中间连接板沿支撑板向上滑动,并使弹簧压缩,采用此结构,可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避免因未能及时观察并发现刮件与沉淀池池底面的接触,而造成刮件以及沉淀池的池底面在电动伸缩杆b压力作用下受到损坏的问题;通过设置导轨、滑槽、支撑板、驱动轮组、挡块、电动伸缩杆a和连接块,可在使用时,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a的展开,带动连接块以及驱动轮组沿支撑板垂直向下位移,待驱动轮组的下端与滑槽的槽底面紧密接触后,随着电动伸缩杆a的继续展开,此时,驱动轮组受滑槽的反向作用力,可通过挡块带动支撑板向上移动,从而断开支撑板下端与滑槽槽底面之间的紧密接触,进而利用驱动轮组的转动,即可带动移动装置以及高度调节装置和刮件沿滑轨的移动,增加了移动操作的便捷性;总的,本专利技术具有结构合理、移动及调节操作便捷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正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移动装置与高度调节装置连接的正视图的剖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中导轨、支撑板和驱动轮组连接的侧视图的剖视图。图中:1、移动装置11、导轨111、滑槽12、支撑板13、驱动轮组14、挡块15、电动伸缩杆a16、连接块17、橡胶防滑垫2、高度调节装置21、顶板211、通孔22、中间连接板23、底板24、减震杆25、限位块26、弹簧27、电动伸缩杆b3、刮件。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实施例:如图1、图2、图3所示,一种沉淀池池底淤泥刮除装置,包括移动装置1、高度调节装置2和刮件3,所述移动装置1有两组,分别固定设置于沉淀池上端开口处的两侧,其包括导轨11、支撑板12和驱动轮组13,所述导轨11下端与沉淀池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端的中间位置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111,所述支撑板12下端位于滑槽111内,并固定设置有橡胶防滑垫17,通过橡胶防滑垫17与滑槽111的槽底面紧密接触,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挡块14,所述挡块14下端通过电动伸缩杆a15连接有连接块16,且连接块16的侧端与支撑板12的外侧面滑动连接;所述驱动轮组13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板12下端的两侧,且驱动轮组13下端与滑槽111的槽底面接触,上端与连接块16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2位于两组移动装置1之间,其包括顶板21、中间连接板22和底板23,所述顶板21固定设置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的上端,且顶板21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通孔211,所述中间连接板22位于顶板21下方,并通过位于其两端的滑块滑动设置于两个支撑板12之间,且中间连接板22上表面与通孔211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减震杆24,所述减震杆24下端与中间连接板22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上端经通孔211位于顶板21上方,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25,所述减震杆24的外部套设有弹簧26,所述弹簧26固定设置于顶板21和中间连接板22之间,所述底板23位于中间连接板22的下方,其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有四个电动伸缩杆b27,并通过电动伸缩杆b27与中间连接板2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刮件3有多个,分别均匀固定设置于底板23的下端。本专利技术在使用时,首先,控制电动伸缩杆a15使其展开,电动伸缩杆a15的展开配合连接块16与支撑板12外侧面的滑动连接,可带动连接块16以及驱动轮组13沿支撑板12垂直向下位移,待驱动轮组13的下端与滑槽111的槽底面紧密接触后,随着电动伸缩杆a15的继续展开,此时,驱动轮组13受滑槽111的反向作用力,可通过挡块14带动支撑板12向上移动,从而断开支撑板12下端与滑槽111槽底面之间的紧密接触,而后,控制电动伸缩杆b27使其展开,电动伸缩杆b27的展开可通过底板23带动刮件3垂直向下位移,从而使刮件3的下端与沉淀池的池底面接触,最后,利用驱动轮组13的转动,即可通过移动装置1带动高度调节装置2和刮件3沿滑轨11移动,从而利用刮件3实现对沉淀池池底面淤泥的刮除,本专利技术利用驱动轮组13的滚动效果,可增加移动装置1在带动高度调节装置2以及刮件3沿滑轨11移动时操作的便捷性;同时,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弹簧26和减震杆24,且中间连接杆22通过位于其两端的滑块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沉淀池池底淤泥刮除装置,包括移动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和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有两组,分别固定设置于沉淀池上端开口处的两侧,其包括导轨、支撑板和驱动轮组,所述导轨下端与沉淀池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端的中间位置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板下端位于滑槽内,并与滑槽的槽底面接触,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下端通过电动伸缩杆a连接有连接块,所述驱动轮组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板下端的两侧,且驱动轮组下端与滑槽的槽底面接触,上端与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位于两组移动装置之间,其包括顶板、中间连接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固定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上端,且顶板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中间连接板位于顶板下方,并通过位于其两端的滑块滑动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中间连接板上表面与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下端与中间连接板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上端经通孔位于顶板上方,并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减震杆的外部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固定设置于顶板和中间连接板之间,所述底板位于中间连接板的下方,其上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电动伸缩杆b,并通过电动伸缩杆b与中间连接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刮件有多个,分别均匀固定设置于底板的下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沉淀池池底淤泥刮除装置,包括移动装置、高度调节装置和刮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装置有两组,分别固定设置于沉淀池上端开口处的两侧,其包括导轨、支撑板和驱动轮组,所述导轨下端与沉淀池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端的中间位置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滑槽,所述支撑板下端位于滑槽内,并与滑槽的槽底面接触,上端的两侧均固定设置有挡块,所述挡块下端通过电动伸缩杆a连接有连接块,所述驱动轮组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板下端的两侧,且驱动轮组下端与滑槽的槽底面接触,上端与连接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高度调节装置位于两组移动装置之间,其包括顶板、中间连接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固定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的上端,且顶板表面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通孔,所述中间连接板位于顶板下方,并通过位于其两端的滑块滑动设置于两个支撑板之间,且中间连接板上表面与通孔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减震杆,所述减震杆下端与中间连接板的上表面垂直固定连接,上端经通孔位于顶板上方,并固定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鹏
申请(专利权)人:许昌市建安区恒业建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