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过滤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913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过滤器,包括下壳体和过滤单体,下壳体包括底壳和花盘,底壳上具有供流体流动的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在底壳上分别形成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第一流体口设置在第一环形集液槽内,第二流体口设置在第二环形集液槽内,第一流体口的内径尺寸包括第一周向内径和第一径向内径,第二流体口的内径尺寸包括第二周向内径和第二径向内径,其中,第一周向内径的长度记为D1,第二周向内径的长度记为D2,而第一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记为D3,第二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记为D4,所述D1和D3、D2和D4之间满足:D1>D3、D2>D4。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液体能够在多个滤芯之间快速且均匀分配的过滤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过滤器
本技术涉及过滤领域,特别是一种过滤器。
技术介绍
过滤是工业、食品行业上生产许多产品的重要工序,应用于固液、固气等物态之间的分离,进而将流体提纯净化。通常使用过滤器完成过滤操作,待处理的流体经过过滤器过滤后,其杂质被过滤器中的滤芯阻挡,得到洁净的液体。但现有的过滤器内大都使用一个滤芯进行过滤,不能满足大流量的过滤需求。在公开号为CN210206082U的专利文本中公开了一种六芯并联过滤器,包括有六个过滤器单体、支撑板和花盘,所述六个过滤器单体通过花盘安装在支撑板上,液体先后通过花盘上开设的进液口和出液口进入和排出过滤器单体,完成过滤。该类多芯结构的过滤器解决了现有的过滤器过滤流量低的问题,满足大流量的过滤需求。该种多芯过滤器内部的多个滤芯大都是通过串联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的,该种串联结构容易导致液体在多个滤芯之间分配不均,例如,靠近进液口的滤芯更易得到液体,而远离进液口的滤芯容易出现液体供应不足的现象。久而久之,使得靠近进液口处的滤芯损耗较大,而且该种分配模式也对过滤器的过滤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达到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得液体能够在多个滤芯之间快速且均匀分配的过滤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过滤器,包括下壳体和多个过滤单体,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壳和花盘,所述底壳与花盘之间密封固定,所述花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过滤单体底部的两个接口密封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内,所述底壳具有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所述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分别在所述底壳上形成有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所述底壳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集液槽和第二环形集液槽,所述第一环形集液槽和第二环形集液槽环绕所述底壳的中心而成,所述第一流体口设置在第一环形集液槽内,所述第二流体口设置在第二环形集液槽内,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第一环形集液槽上方,所述第二安装座位于第二环形集液槽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口的内径尺寸包括第一周向内径和第一径向内径,所述第二流体口的内径尺寸包括第二周向内径和第二径向内径,所述第一周向内径沿着第一环形集液槽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周向内径沿着第二环形集液槽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内径和第二径向内径均沿着所述底壳的半径延伸,所述第一周向内径的长度记为D1,所述第二周向内径的长度记为D2,所述第一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记为D3,所述第二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记为D4,所述D1和D3、D2和D4之间满足:D1>D3、D2>D4。为了满足大流量的过滤需求,本技术的过滤器具有多个过滤单体。待过滤液体通过第一流体管的输送从第一流体口进入过滤器内,并在第一环形集液槽内流动,并分配进入过滤单体内,而过滤后的洁净液体聚集在第二环形集液槽内,并通过第二流体口排出过滤器。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均具有周向内径和径向内径,其中,第一流体口的第一周向内径长度记为D1,第二流体口的第二周向内径记为D2,而第一流体管的下下端口内径记为D3,第二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记为D4,D1和D3、D2和D4之间满足:D1>D3、D2>D4。如此设计,液体通过第一流体管进入过滤器内,在穿过第一周向内径较大的第一流体口后,液体能够快速的填充在第一环形集液槽内,进而将液体均匀且高效的分配给位于不同位置处的过滤单体,有效的提高了位于第一流体口远处的过滤单体的利用率。特别的,在过滤器刚处于工作状态时,液体的供应量还不是很足够的情况下,若第一流体口的第一周向内径较小,此时,液体的过滤主要通过第一流体口近处的过滤单体完成,远离第一流体口的过滤单体得到的液体较少,利用率低,从而进一步导致了第一流体口近处的过滤单体的损耗较严重,不利于过滤器的整体的过滤效果;同样的,完成过滤的液体从各个位置处的过滤单体排出,并汇集在第二环形集液槽内,而第二周向内径较大的第二流体口能够将第二环形集液槽内的液体迅速排出过滤器,避免液体堵塞。本技术过滤单体是通过膜前后的压差实现过滤过程,在远离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处的过滤单体因待过滤的液体供应量不足以及过滤后的液体不能及时排出,导致其膜前后的压差较小,影响其过滤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径向内径记为A1,所述第二径向内径记为A2,所述A1和D3、A2和D4之间满足:A1<D3、A2<D4。第一流体口的第一径向内径A1小于第一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D3,第二流体口的第二径向内径A2小于第二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D4。如此设计,通过第一流体管的液体在穿过第一流体口时,由于第一流体口的径向内径小于第一流体管的内径,因此液体能够在第一流体口的周向方向上快速的汇集,并快速的充斥在第一环形集液槽内;同样的,径向内径较小的第二流体口能够使得第二环形集液槽内的液体迅速的流动到第二流体口处。该种结构的过滤器在满足过滤流量的同时,又能够保证过滤器的整体过滤效率。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径向内径A1等于所述第一环形集液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径向内径A2等于第二环形集液槽的宽度。如此设计,从第一流体口进入过滤器的液体能够快速充斥在第一环形集液槽的整体宽度方向上,减小液体的流动时间,增加整体的过滤效率;同样的,等于第二环形集液槽宽度的第二流体口也增大了流体的排放量,避免液体在第二环形集液槽内堵塞。而且该种结构也能避免在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处出现死角,进而避免了液体中的杂质在过滤器的某处淤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体管包括中空的第一中间段,所述第二流体管包括中空的第二中间段,所述第一中间段和第二中间段的上端口均与所述底壳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中间段具有从下到上逐渐缩小的第三径向内径和从下到上逐渐增大的第三周向内径,所述第二中间段具有从下到上逐渐缩小的第四径向内径和从下到上逐渐增大的第四周向内径。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均具有中间段,中间段均具有从下到上逐渐缩小的径向内径和从下到上逐渐增大的周向内径,而且中间段的上端口具与底壳的下表面接触。如此设计,当液体在第一流体管内流动时,经过第一中间段转换,使得液体的流动性更加适应第一流体口的结构,进而让液体快速的分布在第一环形集液槽内;同样的,当液体从第二流体口处排出底壳时,第二中间段能更好的承接排出的液体,保证液体流动的稳定。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流体管的下端口和第一中间段的上端口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所述第二流体管的下端口和第二中间段的上端口的面积分别为S3和S4,所述第一流体口的面积为S5,所述第二流体口的面积为S6,所述S1、S2和S5以及S3、S4和S6之间满足:S5≥S2≥S1,S6≥S4≥S3。过滤器各部件的面积关系为:S5≥S2≥S1,S6≥S4≥S3。如此设计,液体从第一流体管的下端口进入流体管道,从第一流体管的上端口,即第一中间段的上端口排出流体管道,并通过第一流体口进入底壳过程中,在流动方向上保证液体流动的稳定性,避免液体在流动时出现堵塞的现象,满足了过滤的流量需求;同样的,液体通过第二流体口排出底壳,通过第二中间段的上端口进入流体管,并从第二流体管的下端口排出流体管道的过程中,保证底壳内的液体能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过滤器,包括下壳体和多个过滤单体,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壳和花盘,所述底壳与花盘之间密封固定,所述花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过滤单体底部的两个接口密封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内,所述底壳具有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所述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分别在所述底壳上形成有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所述底壳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集液槽和第二环形集液槽,所述第一环形集液槽和第二环形集液槽环绕所述底壳的中心而成,所述第一流体口设置在第一环形集液槽内,所述第二流体口设置在第二环形集液槽内,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第一环形集液槽上方,所述第二安装座位于第二环形集液槽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口的内径尺寸包括第一周向内径和第一径向内径,所述第二流体口的内径尺寸包括第二周向内径和第二径向内径,所述第一周向内径沿着第一环形集液槽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周向内径沿着第二环形集液槽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内径和第二径向内径均沿着所述底壳的半径延伸,所述第一周向内径的长度记为D1,所述第二周向内径的长度记为D2,所述第一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记为D3,所述第二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记为D4,所述D1和D3、D2和D4之间满足:D1>D3、D2>D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过滤器,包括下壳体和多个过滤单体,所述下壳体包括底壳和花盘,所述底壳与花盘之间密封固定,所述花盘上设置有多个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所述过滤单体底部的两个接口密封的安装在所述第一安装座和第二安装座内,所述底壳具有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所述第一流体管和第二流体管分别在所述底壳上形成有第一流体口和第二流体口,所述底壳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环形集液槽和第二环形集液槽,所述第一环形集液槽和第二环形集液槽环绕所述底壳的中心而成,所述第一流体口设置在第一环形集液槽内,所述第二流体口设置在第二环形集液槽内,所述第一安装座位于第一环形集液槽上方,所述第二安装座位于第二环形集液槽上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口的内径尺寸包括第一周向内径和第一径向内径,所述第二流体口的内径尺寸包括第二周向内径和第二径向内径,所述第一周向内径沿着第一环形集液槽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二周向内径沿着第二环形集液槽的周向延伸,所述第一径向内径和第二径向内径均沿着所述底壳的半径延伸,所述第一周向内径的长度记为D1,所述第二周向内径的长度记为D2,所述第一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记为D3,所述第二流体管的下端口内径记为D4,所述D1和D3、D2和D4之间满足:D1>D3、D2>D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内径记为A1,所述第二径向内径记为A2,所述A1和D3、A2和D4之间满足:A1<D3、A2<D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径向内径A1等于所述第一环形集液槽的宽度,所述第二径向内径A2等于第二环形集液槽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过滤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流体管包括中空的第一中间段,所述第二流体管包括中空的第二中间段,所述第一中间段和第二中间段的上端口均与所述底壳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一中间段具有从下到上逐渐缩小的第三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杨小华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