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常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428289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将扩孔剂和原凹土粉混合研磨后,经设计的模具压制煅烧成型为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将该吸附剂用于水污染净化,显示出优异的吸附去除水中染料的性能,其对水中品红、孔雀石绿、结晶紫、罗丹明B等染料均具有良好的吸附脱除效果,且不会造成二次化学污染,从而证实该吸附剂具有较好的普遍性。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of honeycomb renewable porous attapulgite adsorb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环境保护
,尤其涉及一种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水污染净化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相比其它污染,水体污染覆盖面极广,对人类健康和生态平衡造成的影响也更深远。利用吸附技术去除水中污染物,因快速、高效、工艺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在工业生产中被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吸附剂如活性炭,尽管有很好的吸附效果,但由于其价格昂贵,不耐高温,再生困难等缺点,从而限制了其实际应用。因此,开发低成本可再生高效吸附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凹凸棒石(简称“凹土”)是一种链层状含水镁铝硅酸盐天然粘土矿物,内部孔道发达、比表面积较大,吸附性能良好且耐高温,是一种理想的低成本天然吸附剂。然而天然凹凸棒石粘土孔道内部含有较多的杂质,且晶束团聚堆积严重,从而降低了凹土良好的吸附性能。尽管研究人员利用酸、碱、表面活性剂等对其改性,提高了它的吸附性能,但是凹土在改性过程中损耗较高且易产生二次化学污染。更重要的是,改性的凹土粉体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很容易流失,回收再利用困难,而且还需要后续分离操作工艺,从而导致工业化生产成本提高。为解决粉体凹土难回收再利用等问题,一些研究人员尝试将凹土粉成型为颗粒使用,但目前的凹土成型工艺一般是通过添加粘结剂、增塑剂、润滑剂等助剂,经溶液搅拌、干燥、捏合、挤出、煅烧等工艺流程,整个成型流程长,生产成本高、二次化学污染大,而且颗粒状凹土在使用过程中,阻力也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粉体凹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难回收再利用、目前的成型工艺流程长、化学助剂添加多、颗粒状凹土阻力大等问题,本专利技术以天然凹土为原料,添加单组分扩孔剂,通过自己设计的蜂窝模具将其压制成型为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一种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天然凹土(Pal)和扩孔剂作为前驱体放入研钵,研磨0.5-3h。其中,扩孔剂为甲基纤维素、淀粉、葡萄糖或CTAB,扩孔剂占混合粉体质量的10%-40%。进一步的,研磨时间是1h。(2)、称取混合粉体放入自设计的蜂窝状模具,在4-8Mpa的压力下静置1-20s,获得蜂窝状凹土片。模具为蜂窝圆柱状,其外直径=12mm、高=3mm,内部分布6个圆孔,每个圆孔直径=1.8mm。进一步的,压力P=7Mpa,静置时间t=2s。制得的蜂窝凹土片厚度h=3mm,外直径Ф=12mm,内部均匀分布6个直径Ф=1.8mm的小圆孔。(3)、将蜂窝凹土片放入坩埚,并将其置于马弗炉中,以1-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450-750℃,焙烧2-6h,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进一步的,升温速率2℃/min,煅烧温度700℃,焙烧时间是4h。有益效果将粉体凹土成型为蜂窝片,有效解决了凹土粉在实际使用中易流失、难回收再利用的问题,避免了后续分离操作工艺。利用单组份造孔剂并通过热处理蜂窝状凹土,可在凹土中形成多孔结构,有效增强了其吸附性能。本专利技术不需要添加额外的粘结剂、增塑剂、润滑剂、引发剂等成型助剂,与添加许多化学助剂,再通过干燥、捏合、挤出成型的工艺相比,本专利技术成型工艺流程短且简单、成本低、二次化学污染小。本专利技术首创得到的蜂窝状多孔凹土片应用在污水和废气处理领域,相比于实心颗粒状凹土吸附剂,传质阻力小,从而可以有效降低生产能耗,提高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Pal、SPal、再生后的XPal-4的X射线衍射图;图2是原凹土、蜂窝状凹土片的形貌,a为原土为粉状颗粒,b为成型后的凹土片呈蜂窝状;图3为(a、b)原凹土、(c、d)XPal-4的N2吸脱附等温线和孔径分布;图4为(a)XPal-1、XPal-2、XPal-3、XPal-4随时间增加对品红的去除率;(b)吸附75min后对品红的吸附率;图5为(a)XPal-4/6M、XPal-4、XPal-4/8M、XPal-4/1S、XPal-4/3S随时间增加对品红的去除率;(b)吸附75min后对品红的吸附率;图6为(a)XPal-4/6D、XPal-4、XPal-4/8D、XPal-4/3h、XPal-4/5h随时间增加对品红的去除率;(b)吸附75min后对品红的吸附率;图7是(a)XPal-4、DPal-4、PPal-4、CPal-4、SPal及SAl随时间增加对品红的去除率;(b)吸附75min后对品红的吸附率;图8为(a)PXPal-4、XPal-4、HXPal-4形貌;(b)PXPal-4、XPal-4、HXPal-4随时间增加对品红的去除率;(c)吸附75min后对品红的吸附率;(d)XPal-4循环使用5次对品红的去除率;图9为XPal-4对水中不同染料的吸附去除效果。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称取0.45g天然凹土和0.05g甲基纤维素,放入研钵充分研磨1h后,将粉体倒入自设计的蜂窝模具中,在7Mpa的压力下静置2s获得蜂窝状凹土。将蜂窝状凹土片放入马弗炉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焙烧4h,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定义为XPal-1。实施例2称取0.4g天然凹土和0.1g甲基纤维素,放入研钵充分研磨1h后,将粉体倒入自设计的蜂窝模具中,在7Mpa的压力下静置2s获得蜂窝状凹土。将蜂窝状凹土片放入马弗炉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焙烧4h,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定义为XPal-2。实施例3称取0.35g天然凹土和0.15g甲基纤维素,放入研钵充分研磨1h后,将粉体倒入自设计的蜂窝模具中,在7Mpa的压力下静置2s获得蜂窝状凹土。将蜂窝状凹土片放入马弗炉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焙烧4h,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定义为XPal-3。实施例4称取0.3g天然凹土和0.2g甲基纤维素,放入研钵充分研磨1h后,将粉体倒入自设计的蜂窝模具中,在7Mpa的压力下静置2s获得蜂窝状凹土。将蜂窝状凹土片放入马弗炉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焙烧4h,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定义为XPal-4。实施例5称取0.3g天然凹土和0.2g甲基纤维素,放入研钵充分研磨1h后,将粉体倒入自设计的蜂窝模具中,在6Mpa的压力下静置2s获得蜂窝状凹土。将蜂窝状凹土片放入马弗炉以2℃/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700℃,焙烧4h,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定义为XPal-4/6M。实施例6称取0.3g天然凹土和0.2g甲基纤维素,放入研钵充分研磨1h后,将粉体倒入自设计的蜂窝模具中,在8Mpa的压力下静置2s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将扩孔剂与原凹土粉混合研磨后,放入蜂窝模具中,压制成型为蜂窝状凹土片;再将蜂窝状凹土片煅烧脱除扩孔剂后获得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为:将扩孔剂与原凹土粉混合研磨后,放入蜂窝模具中,压制成型为蜂窝状凹土片;再将蜂窝状凹土片煅烧脱除扩孔剂后获得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蜂窝状可再生多孔凹凸棒石吸附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1)、将扩孔剂和原凹土粉混合研磨0.5-3h后,称取粉体放入蜂窝模具中,在4-8MPa的压力下静置1-20s,获得蜂窝凹土片;
(2)、将蜂窝凹土片放入坩埚,并将其置于马弗炉中,以1-10℃/min的升温速率加热至450-750℃,焙烧2-6h,自然冷却至室温,获得蜂窝状可再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少莽关媛李忠玉管子琦许涛陈张驰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