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6999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包括纵向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侧面设置挂架,支撑柱的下端设置于手术床上;手术床上方设置互相平行的一根手臂架杆以及一根挂杆,所述手臂架杆、挂杆分别与支撑柱的上端水平连接。通过上述结构,保证了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头部不会受到手术铺单、医疗器械的压迫,降低了因为压迫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医护人员在长时间手臂悬空手持手术拉钩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手臂架杆的支撑,延缓了手臂疲劳的过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撑架,特别是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
技术介绍
手术过程中,为了防止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的交叉感染,在病人身上会铺设数层无菌手术单,虽然保证了手术的无菌状态,但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至于病人的问题在于:手术铺单面积较大且较重,在将病人全身遮盖的过程中容易压到医疗器械,对病人造成医源性损伤,尤其是病人头面部的损伤。除了患者颜面部压疮外,还可导致气管导管及呼吸道通路脱开连接、弯折闭塞等情况直接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安全。另外,需要说明的是,个别病人在麻醉后,仍处于睁眼状态,轻者角膜损伤,重者导致失明。因此为了防止手术铺单对病人造成器官特别是眼睛的伤害,位于病人头部位置的手术铺单往往需要与病人的身体脱离接触。至于医护人员的问题则在于:手术过程中需要保持切口敞开,以便医生观察病人内部解剖并进行手术。然而病人自身肌肉组织在没有外部作用的情况下会慢慢恢复至闭合状态。因此,需要其医护人员通过手术拉钩在旁辅助以保持伤口的敞开。当医护人员站在病人头部位置且长时间手持手术拉钩时往往极易出现疲劳。为此,经常会出现医护人员的手臂无意识的触碰到病人颜面部(特别是眼睛),对病人造成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该支撑架能够在手术过程中将手术铺单架离于病人头部的上方并同时提供一个能对医护人员手臂进行支撑的平台。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包括纵向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侧面设置挂架,支撑柱的下端设置于手术床上;手术床上方设置互相平行的一根手臂架杆以及一根挂杆,所述手臂架杆、挂杆分别与支撑柱的上端水平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具有彼此铰接的第一段、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上端设置半齿轮,第二段的下端设置与半齿轮适配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表面凹设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半齿轮的齿槽相对时,插接有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一段的下端设置限位齿轮,限位齿轮的下端面上纵向设置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可转动的插接于手术床上,所述限位齿轮外部套设与其适配的限位齿圈,限位齿圈与手术床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齿圈与限位齿轮间的间隙中插接第二限位销。进一步地,所述手臂架杆与支撑柱可向上翻动的铰接。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柱的上部水平设置导套,所述导套上设置滑槽,挂杆插接于导套中;第一锁紧螺栓穿过滑槽后螺接于挂杆。进一步地,所述手臂架杆上套设两个滑套,滑套侧面螺接第二锁紧螺栓,所述第二锁紧螺栓的端部穿透滑套后抵接于手臂架杆的表面,所述滑套的上部设置靠垫。进一步地,所述靠垫的上表面呈U型。进一步地,所述靠垫与滑套之间设置第二转轴。进一步地,所述挂架的侧立面上设置挂钩,所述挂钩挂载支撑柱中以使挂架与支撑柱可拆卸连接。工作原理:病人手术前,医护人员将各种医疗器械安装到位,然后将医疗器械的导管、线路挂载在挂架上。接着,医护人员将手术铺单摊开于病人身上。随后使头部位置的手术铺单挂载在手臂架杆以及挂杆上,以防止手术铺单压迫到气管导管等医疗器械及病人的颜面部。而在后续的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可以通过将手臂架设在手臂架杆上来保持长时间的持手术拉钩的姿态。有益效果:通过上述结构,保证了手术过程中病人的头部不会受到手术铺单、医疗器械等的压迫,降低了因为压迫而导致的医疗事故发生的概率。另外,医护人员在长时间手臂悬空手持手术拉钩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手臂架杆的支撑,延缓了手臂疲劳的过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本技术的机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爆炸图;图3是支撑柱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靠垫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100.支撑柱110.第一段120.第二段121.弧形凹槽122.第一限位槽130.半齿轮140.第一限位销150.限位齿轮160.第一转轴170.限位齿圈180.第二限位销190.导套191.滑槽200.挂架210.挂钩300.手臂架杆310.滑套320.第二锁紧螺栓330.靠垫340.第二转轴400.挂杆410.第一锁紧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1~4所示的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包括一根纵向设置的支撑柱100,该支撑柱的下端与手术床(图中未示出)相连接。在支撑柱的侧面上设置有能够挂载医疗仪器导管以及线路的挂架200。优选的,挂架可以采用树形结构,以减少线路、管路间的干涉。于此同时,在手术床的上方还设置有一根手臂架杆300以及一根挂杆400。其中,手臂架杆与挂杆之间互相平行设置。而且,上述二者的端部均与支撑柱的上端水平连接,以实现对手术铺单以及医护人员手臂的支撑。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了能够实现手术中对应不同角度的手术铺单铺设要求以及医护人员的手臂摆放要求。支撑柱具有彼此铰接的第一段110以及第二段120。第一段的上端设置有一个半齿轮130,而第二段的下端则设置有与半齿轮适配的弧形凹槽121,从而保证第二段能够绕半齿轮转动。同时,在弧形凹槽的表面上还凹设有一条第一限位槽122。当第一限位槽转动至与半齿轮的齿槽相对时,二者形成的间隙中可以抽入一根限制第二段转动的第一限位销140。需要说明的是,手臂架杆以及挂杆与第二段的上端水平连接。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当手术过程中无需使用本技术时,为了减少本技术对手术的干扰。本技术与手术床之间为可拆卸连接。另外,为了适应不同的手臂摆放角度以及手术铺单的架设位置的要求。本技术具有一定的水平角度调节功能。具体的,第一段110的下端设置有一颗限位齿轮150,该限位齿轮的下端面上纵向的设置有一根第一转轴160。该第一转轴可转动的插接在手术床的床沿上。当不需要使用本技术时,将第一转轴从手术床中拔出即可。而为了对第一转轴进行约束,防止其发生不必要的转动。在手术床上还固定设置有一个限位齿圈170,限位齿轮插接在限位齿圈中。上述二者之间的齿槽相对时形成间隙,在间隙中插接有一根第二限位销180,以防止上述二者的相对转动。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了减小本技术在不使用时所占用的存储空间,手臂架杆300与支撑柱之间为可向上翻动的铰接。当不使用时,可将手臂架杆向上翻转至呈竖立状态。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为了进一步地减小本技术所需的存储空间以及方便医护人员对本技术进行消毒。支撑柱100的上部还具有一根水平设置的导套190,在导套上开设有一条沿其自身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191。挂杆的一端滑动配合的插接在导套中。同时,一颗第一锁紧螺栓410穿过滑槽后螺接在挂杆上。当第一锁紧螺栓拧紧后,挂杆与导套之间的摩擦力增大而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侧面设置挂架,支撑柱的下端设置于手术床上;手术床上方设置互相平行的一根手臂架杆以及一根挂杆,所述手臂架杆、挂杆分别与支撑柱的上端水平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设置的支撑柱,支撑柱的侧面设置挂架,支撑柱的下端设置于手术床上;手术床上方设置互相平行的一根手臂架杆以及一根挂杆,所述手臂架杆、挂杆分别与支撑柱的上端水平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具有彼此铰接的第一段、第二段,所述第一段的上端设置半齿轮,第二段的下端设置与半齿轮适配的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的表面凹设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与半齿轮的齿槽相对时,插接有第一限位销,所述第一段的下端设置限位齿轮,限位齿轮的下端面上纵向设置第一转轴,第一转轴可转动的插接于手术床上,所述限位齿轮外部套设与其适配的限位齿圈,限位齿圈与手术床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齿圈与限位齿轮间的间隙中插接第二限位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手术床上的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柱下端设置限位齿轮,限位齿轮的下端面上纵向设置第一转轴,转轴可转动的插接于手术床上,所述限位齿轮外部套设与其适配的限位齿圈,限位齿圈与手术床固定连接,所述限位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春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嘉善县第一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