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其制备方法及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9425743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盐酸小檗碱药物载体领域,具体提供一种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其制备方法及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载体包括RH 60,Span80,EG和PSO。按质量称取RH 60,Span 80和EG,并在一定温度下搅拌混匀成第一混合物,将第一混合物和PSO根据一定重量比准确称量,各组分置于容器中,在一定温度下搅拌混合均匀成第二混合物。向容器中滴加水相,混合均匀成为第三混合物,即为目标样品。所述微乳液药物载体能够与盐酸小檗碱起到协同增效的作用,可减少盐酸小檗碱的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其制备方法及在抗菌药物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属于盐酸小檗碱药物载体
,具体涉及一种盐酸小檗碱微乳液、所述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菌药物、食品清洗剂及皮肤外用制剂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公开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必然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经成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盐酸小檗碱是从植物中提取出来的异喹啉类生物碱,也称为黄连素。其通常为黄色结晶性针状体粉末;无臭,味极苦;微溶于水和乙醇。现有研究表明,盐酸小檗碱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包括抗菌、抗炎、抗肿瘤、抗心律不齐及抗胰岛素抵抗,临床主要用于肠道感染及菌痢等。盐酸小檗碱肠道吸收很差,大剂量长期应用则容易出现上腹部不适,食欲不振、腹痛、腹泻或便秘等胃肠道反应,造成病人用药次数频繁,耐受性差、药效差,从而大大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将盐酸小檗碱包埋在药物载体中可以有效克服上述缺点,从而发挥其有益作用。目前市售盐酸小檗碱制剂主要是片剂和胶囊剂,随着制剂技术的发展,己陆续出现了以下载体及剂型:口腔崩解片、泡腾片、环糊精包合物、脂质体、微囊、凝胶、微乳液、溶致液晶。研究者发现某些药物与制剂的配伍能发生协同作用,可以大大降低药物的用量,从而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江南大学施瑜的研究中,利用胶束包载抗癌药物DOX,同等用药浓度下,载药胶束样品相比抗癌药物溶液对癌症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值)明显降低。采用适当的载体对药物进行包载有望降低难溶药物的用量,改善药物无法吸收带来的副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研究背景,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构筑一种对盐酸小檗碱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的载体,增强其腹泻和其他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效果,以及易感食源性致病菌的生鲜食品表面(如果蔬原料、鲜切果蔬、净菜)抑菌、保鲜效果等,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为了实现该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并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水包油型的微乳液,为了实现所述协同增效,所述微乳液中采用具有一定抗氧化活性的牡丹籽油。所述牡丹籽油作为一种可食用、并且可添加至护肤品中的植物油,安全性能良好,并且牡丹籽油可在一定程度遮掩盐酸小檗碱的不良气味,增加药物入口的顺应性。基于上述药物及油相,本专利技术还针对微乳液中所需的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等成分进行了探究。经验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所述微乳液制剂稳定、并且制剂与药物产生了协同效果,其抗氧化性能及抗菌性能均出现了显著的提升。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上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制剂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的研究中,上述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及油相的混合顺序及温度对所述微乳液制剂的稳定效果具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方法将所述表面活性剂首先在较高温度下进行混合,之后依次混入油相及药物,以利于载体辅料的充分结合和药物的溶解,有助于所制备微乳液的均匀性和稳定性,再加入水相,得到一种O/W型的微乳液制剂。除此之外,上述水包油型的微乳液制剂还更加适宜开发成一种外用制剂,如用于抑制皮肤表面或果蔬表面的细菌等。现有研究中,盐酸小檗碱常用于治疗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同样可用于上述胃肠炎、细菌性痢疾等肠道感染、眼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等治疗药物。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验证结果,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制剂表现出协同抗菌的效果。根据现有研究结果,盐酸小檗碱对于包括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百日咳杆菌、白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以及阿米巴原虫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因此,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还提供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在制备抗菌药物中的应用。另外,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所述提供的盐酸小檗碱微乳液中各原料及用量均为安全剂量,不仅可用于开发成为一种口服液体制剂,还可作为一种外用制剂发挥杀菌功效及抗氧化功效。因此,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食品清洗剂及皮肤外用制剂,提供上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在食品杀菌或皮肤杀菌、抗氧化领域的应用。以上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首先提供了一种盐酸小檗碱的微乳液制剂,所述微乳液制剂制备过程简便,微乳液载体平均粒径均在60nm以下,粒径分布均匀,结构稳定,制备得到的微乳液能够保持较长时间(60天以上)的稳定。说明上述药物进入机体有望实现更好的吸收效果,其稳定性良好有利于工业生产和保存。2、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微乳液载体对盐酸小檗碱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经验证,微乳液制剂形式的药物抗氧化及抑菌效果都表现出了提升。基于该功效,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制剂在临床用药时可减少盐酸小檗碱的用量,有望降低现有用药方式带来的副作用。附图说明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图1为RH60-Span80-EG/PSO/H2O体系的拟三元相图;图2为空白微乳液与包载盐酸小檗碱后微乳液样品粒径的变化;图3为不同微乳液样品粒径随时间的变化;图4为不同样品对DPPH·的清除能力;图5为不同样品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作用效果;图6为不同药物在溶液和微乳液中对DPPH·的清除能力图(1为药物溶液,2为药物微乳液)。具体实施方式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专利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专利技术所属
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正如
技术介绍
所介绍的,盐酸小檗碱的肠道吸收作用较差,长期高剂量用药可能导致严重的胃肠道副作用。为了解决如上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制剂,所述制剂能够与盐酸小檗碱实现协同作用,能够有效提高所述药物的抗氧化及抗菌性能。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提供一种盐酸小檗碱微乳液,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中包括盐酸小檗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相及油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牡丹籽油。常规的微乳液构成中通常包括四种成分——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油相及水相。其中,油相通常采用大豆油、芝麻油、茶油等注射用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目的在于通过载体包覆作用提高盐酸小檗碱的药效,实现协同效果。基于该思路,本专利技术首先联想到采用具有药效活性的植物油作为油相,其中,牡丹籽油是由牡丹籽提取的木本坚果植物油,经证实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功效,属于食用油、并且常添加至护肤品中,使用安全。为了提供一种稳定的微乳液制剂,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对所述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及比例进行探究。本专利技术所述非离子型表面活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中包括盐酸小檗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相及油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牡丹籽油。/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中包括盐酸小檗碱、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水相及油相,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相为牡丹籽油。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其特征在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包括吐温80、吐温60、吐温40、司盘80、司盘60、司盘20、硬脂酸蔗糖脂、硬脂酸三苷脂、氢化蓖麻油或月桂酸三苷脂中的一种或几种的混合;所述助表面活性剂为醇类制剂,包括乙醇、正丙醇、异丙醇、正丁醇、异丁醇、正戊醇、异戊醇、己醇、辛醇、甘油、1,2-丙二醇、乙基己基甘油中的一种或几种。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中包括氢化蓖麻油;
优选的,为氢化蓖麻油聚氧乙烯醚CO40或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醚RH60;
或,所述表面活性剂还包括司盘80或司盘20;
进一步的,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的构成原料包括盐酸小檗碱、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醚RH60、司盘80、乙基己基甘油及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其特征在于,所述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醚、司盘80和乙基己基甘油的重量比为0.5-2:0.5-2:0.5-2;
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中,所述盐酸小檗碱、氢化蓖麻油聚乙二醇醚、司盘80、乙基己基甘油、牡丹籽油及水的重量比为0.05~0.15:1.5~2.5:0.5~1.5:0.5~1.5:0.5~1.5:90~99;进一步的,所述重量比为0.08~0.12:1.5~2.0:0.5~1.0:0.5~1.0:0.5~1.0:92~97;更进一步的,所述重量比为0.07~0.11:1.7~2.0:0.7~1.0:0.7~1.0:0.7~1.0:93~96。


5.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盐酸小檗碱微乳液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表面活性剂与助表面活性剂混合得到第一混合物,所述第一混合物与牡丹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茂润刘峰韩聪杜雅珉焦文晓甄文娜刘金鹏袁丽雪
申请(专利权)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