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心内科无线智能测脉氧手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5615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心内科无线智能测脉氧手环,包括下夹和上夹,所述上夹位于下夹的顶部,所述下夹和上夹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下夹和上夹的前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下夹和上夹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Y形弹性带,所述Y形弹性带远离下夹的两端均缝合有布框架,四个布框架的内腔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均设置有魔术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目前所知的指脉氧夹首先是夹在手指上,不具备调节的功能,时间长了手指容易产生压疮,而且烦躁不配合的病人指脉氧夹夹不住,导致不容易收集数据,虽有无线的指脉氧检测夹,但带在手指上会出现脱落的情况,无线指脉氧检测夹从高处坠落易出现损毁的情况,增加了使用成本的问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内科无线智能测脉氧手环
本技术涉及指脉氧检测
,具体为一种心内科无线智能测脉氧手环。
技术介绍
指脉氧的检查过程用指脉氧仪轻夹指尖数秒钟,通过有创的血样检测和利用无创伤的脉搏血氧检测手指和耳垂部位的动脉血氧饱和度来表征脑血氧饱和度,以这种方式监护脑血氧参数并不能够准确实时地反映大脑组织的血氧参数的变化情况。目前所知的指脉氧夹首先是夹在手指上,不具备调节的功能,时间长了手指容易产生压疮,而且烦躁不配合的病人指脉氧夹夹不住,导致不容易收集数据,虽有无线的指脉氧检测夹,但带在手指上会出现脱落的情况,无线指脉氧检测夹从高处坠落易出现损毁的情况,增加了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心内科无线智能测脉氧手环,具有可调节和防脱落的优点,解决了目前所知的指脉氧夹首先是夹在手指上,不具备调节的功能,时间长了手指容易产生压疮,而且烦躁不配合的病人指脉氧夹夹不住,导致不容易收集数据,虽有无线的指脉氧检测夹,但带在手指上会出现脱落的情况,无线指脉氧检测夹从高处坠落易出现损毁的情况,增加了使用成本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线智能测脉氧手环,包括下夹和上夹,所述上夹位于下夹的顶部,所述下夹和上夹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下夹和上夹的前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下夹和上夹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Y形弹性带,所述Y形弹性带远离下夹的两端均缝合有布框架,四个布框架的内腔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均设置有魔术贴。优选的,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于上夹左侧的连接块,所述下夹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杆一,所述轴杆一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顶部与连接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轴杆一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扭簧,所述扭簧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座的内壁和转块固定连接。优选的,所述调节机构包括固定于下夹前侧的两个基块,左侧基块的右侧转动连接螺杆,所述螺杆的右端贯穿至右侧基块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旋钮,所述螺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所述上夹前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轴杆二,所述轴杆二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活动撑杆,所述螺套的顶部通过转轴与活动撑杆转动连接。优选的,所述螺套的后侧与下夹接触。优选的,所述下夹和上夹的右侧设置有检测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通过调节机构能够调节下夹和上夹张开角度并锁固该角度,则避免了下夹和上夹对手指产生压疮的情况,通过Y形弹性带、布框架、绑带和魔术贴的配合使用,能够在检测的过程中,将下夹和上夹绑在使用者的手腕上,即可达到可调节和防脱落的目的,解决了目前所知的指脉氧夹首先是夹在手指上,不具备调节的功能,时间长了手指容易产生压疮,而且烦躁不配合的病人指脉氧夹夹不住,导致不容易收集数据,虽有无线的指脉氧检测夹,但带在手指上会出现脱落的情况,无线指脉氧检测夹从高处坠落易出现损毁的情况,增加了使用成本的问题的问题。2、本技术通过转动机构的设置,使用者在调节调节机构时,上夹会则带动连接块运动,连接块则带动转块在轴杆一的表面进行翻转,使得扭簧受力,扭簧受力回复的过程中保证了下夹和上夹张合的稳定度,即可实现下夹和上夹张合的目的。3、本技术通过螺套的设置,螺套的后侧与下夹接触,增加了螺套左右移动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西南等轴测立体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A的局部结构放大图;图3为本技术结构东北等轴测立体示意图。图中:1、下夹;2、上夹;3、转动机构;31、连接块;32、连接座;33、轴杆一;34、转块;35、扭簧;4、调节机构;41、基块;42、螺杆;43、旋钮;44、螺套;45、轴杆二;46、活动撑杆;5、Y形弹性带;6、布框架;7、绑带;8、魔术贴;9、检测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线智能测脉氧手环,包括下夹1和上夹2,上夹2位于下夹1的顶部,下夹1和上夹2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机构3,转动机构3包括固定于上夹2左侧的连接块31,下夹1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32,连接座32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杆一33,轴杆一33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块34,转块34的顶部与连接块31固定连接,轴杆一33表面的前侧和后侧均套设有扭簧35,扭簧35的两端分别与连接座32的内壁和转块34固定连接,通过转动机构3的设置,使用者在调节调节机构4时,上夹2会则带动连接块31运动,连接块31则带动转块34在轴杆一33的表面进行翻转,使得扭簧35受力,扭簧35受力回复的过程中保证了下夹1和上夹2张合的稳定度,即可实现下夹1和上夹2张合的目的,下夹1和上夹2的前侧设置有调节机构4,调节机构4包括固定于下夹1前侧的两个基块41,左侧基块41的右侧转动连接螺杆42,螺杆42的右端贯穿至右侧基块41的右侧并固定连接有旋钮43,螺杆42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套44,上夹2前侧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轴杆二45,轴杆二45的表面转动连接有活动撑杆46,螺套44的顶部通过转轴与活动撑杆46转动连接,螺套44的后侧与下夹1接触,通过螺套44的设置,螺套44的后侧与下夹1接触,增加了螺套44左右移动时的稳定性,下夹1和上夹2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Y形弹性带5,Y形弹性带5远离下夹1的两端均缝合有布框架6,四个布框架6的内腔设置有绑带7,绑带7的两端均设置有魔术贴8,下夹1和上夹2的右侧设置有检测口9。工作原理:本技术使用时,使用者转动旋钮43,旋钮43则带动螺杆42转动,由于螺套44与螺杆42为螺纹连接关系,则带动螺套44在螺杆42的表面左右运动,螺套44则带动活动撑杆46的底端移动,则活动撑杆46的顶端在轴杆二45的表面转动,即可带动上夹2运动,上夹2则通过连接块31带动转块34在轴杆一33的表面转动进而调节了下夹1和上夹2之间的开合角度,使用者将手指插入检测口9中,通过调节机构4调节下夹1和上夹2至合适的开合角度,再通过绑带7将两个Y形弹性带5分别束缚在使用者手心和手背处,并通过魔术贴8将绑带7粘合在使用者手腕处,即可达到防脱落和可调节的目的。综上:该心内科无线智能测脉氧手环,通过调节机构4能够调节下夹1和上夹2张开角度并锁固该角度,则避免了下夹1和上夹2对手指产生压疮的情况,通过Y形弹性带5、布框架6、绑带7和魔术贴8的配合使用,能够在检测的过程中,将下夹1和上夹2绑在使用者的手腕上,即可达到可调节和防脱落的目的,解决了目前所知的指脉氧夹首先是夹在手指上,不具备调节的功能,时间长了手指容易产生压疮,而且烦躁不配合的病人指脉氧夹夹不住,导致不容易收集数据,虽有无线的指脉氧检测夹,但带在手指上会出现脱落的情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心内科无线智能测脉氧手环,包括下夹和上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位于下夹的顶部,所述下夹和上夹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下夹和上夹的前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下夹和上夹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Y形弹性带,所述Y形弹性带远离下夹的两端均缝合有布框架,四个布框架的内腔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均设置有魔术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内科无线智能测脉氧手环,包括下夹和上夹,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夹位于下夹的顶部,所述下夹和上夹的左侧设置有转动机构,所述下夹和上夹的前侧设置有调节机构,所述下夹和上夹相背的一侧均安装有Y形弹性带,所述Y形弹性带远离下夹的两端均缝合有布框架,四个布框架的内腔设置有绑带,所述绑带的两端均设置有魔术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无线智能测脉氧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机构包括固定于上夹左侧的连接块,所述下夹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内腔固定连接有轴杆一,所述轴杆一的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块,所述转块的顶部与连接块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心内科无线智能测脉氧手环,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杆一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海文李虹高奋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