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23308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7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耳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七层,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无纺布层、第一抗菌层、第一过滤层、第二抗菌层、第二过滤层、第三抗菌层、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抗菌层为二氧化钛涂层,所述第二抗菌层为竹纤维絮片,所述第三抗菌层为纳米银无纺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所述的抗菌层材料选用纳米银、二氧化钛、竹纤维絮片在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由于纳米银、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持久稳定的抗菌效果,使得所述的口罩可以重复使用,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竹纤维絮片能够对有效的过滤吸入和呼出气体中存在的有害物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
本技术涉及卫生防护用品
,具体涉及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
技术介绍
口罩是一种卫生用品,一般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过滤进出口鼻的空气,以达到阻挡有害的气体、气味、飞沫进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纱布或纸等制成;口罩既能阻挡外部的空气中的细菌、灰尘和有害物质,同样也能吸附和聚集自身呼吸道呼出的细菌和病毒。各种病毒和细菌以空气微媒介进行传播,对人们健康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严重的甚至会威胁人们的生命,“非典”、“甲流”、“新冠”等传染性疾病正不断侵扰人类,人们常用的预防方式是在街上或人口密集的地方带上口罩,来阻止病菌、病毒的侵入,但是由于现在所知的口罩仅为普通透气性布料缝制而成,一般只有过滤空气、阻止灰尘等物质进入身体的作用,没有抗菌与抗病毒的功能,即使有抗菌、抗病毒的功能,也只是将具有抗菌、抗病毒功能的布料缝制在口罩中或在口罩内放置一些中药、大蒜以及化学药物等材料,其不仅气味较浓,且抗菌、抗病毒效果及时间极其有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能有效的过滤吸入和呼出气体中存在的有害物质,并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功能。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耳带,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七层,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无纺布层、第一抗菌层、第一过滤层、第二抗菌层、第二过滤层、第三抗菌层、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抗菌层为二氧化钛涂层,所述第二抗菌层为竹纤维絮片,所述第三抗菌层为纳米银无纺布,所述耳带包括外延段和内贴段,所述内贴段通过魔术贴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上。纳米银的杀菌功效在于纳米单位越小越佳,比如新型冠状病毒的纳米直径在100nm(纳米单位)左右,本技术所用的纳米银单位在4~10nm,而世面上的单位则基本在25~45nm以上。所以同样在纤维上如果竟品及我们的产品含银离子达到4%,纳米银的数量就达到了竟品的数倍不止。而已新型冠状病毒举例,如一个病毒在100nm,而我们产品的可能同时有10~25个银离子攻击病毒,则其他产品可能只有2~4个。二氧化钛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依靠光催化作用,可以将细菌等有机物氧化,从而实现了抗菌效果。同时二氧化钛反射远红外所产生的远红外波频可以促进肌肤的微循环系统得到改善,加快织物覆盖下的肌肤新陈代谢,使皮肤可以更快的通过提高新陈代谢把废物迅速排出体外,且由于远红外线的热效应,促使血流速度加快,微丝血管扩张,从而达到美肤养容的功效。竹纤维中负离子浓度高达6000个/立方厘米,相当于郊外田野的负离子浓度含量,使人体倍感清新舒适。竹纤维内部特殊的超细微孔结构使其具有强劲的吸附能力,能吸附空气中甲醛、苯、甲苯、氨等有害物质,并消除人体呼吸出的异味。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纺布上设有变形条。优选的,所述魔术贴包括毛面部和勾面部,所述毛面部固定连接在内贴段尾端,所述勾面部将毛面部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上。优选的,所述第一过滤层为活性炭无纺布。优选的,所述第二过滤层为超细纤维过滤棉。优选的,所述外延段上设有用于调节外延段长度的调节扣、用于固定外延段多余部分的固定环。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纺布与第二无纺布为熔喷无纺布。优选的,所述第一无纺布层、第一抗菌层、第一过滤层、第二抗菌层、第二过滤层、第三抗菌层、第二无纺布层厚度相同。本技术所述的二氧化钛涂层为将二氧化钛用常规方法喷涂在竹纤维絮片上,所述的竹纤维絮片、纳米银无纺布、活性炭无纺布、超细纤维过滤棉、熔喷无纺布均是市面上能够购买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通过设置第一抗菌层、第二抗菌层、第三抗菌层使得所述的口罩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功能;(2)本技术所述的抗菌层材料选用纳米银、二氧化钛、竹纤维絮片在具有良好的抗菌、抗病毒效果的同时,还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由于纳米银、二氧化钛具有良好的持久稳定的抗菌效果,使得所述的口罩可以重复使用,第一过滤层、第二过滤层、竹纤维絮片能够对有效的过滤吸入和呼出气体中存在的有害物质;(3)本技术通过外延段上设有用于调节外延段长度的调节扣、用于固定外延段多余部分的固定环,可以根据佩戴者不同的脸的尺寸调节耳带的长短,广泛的适用各个年龄层;(4)本技术通过将内贴段用魔术贴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上;可以根据需要更换耳带。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另一视角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的口罩本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1:口罩本体;2:第一无纺布层;3:第一抗菌层;4:第一过滤层;5:第二抗菌层;6:第二过滤层;7:第三抗菌层;8:第二无纺布层;9:变形条;10:外延段;11:内贴段;12:调节扣;13:固定环;14:毛面部;15:勾面部。具体实施方式现在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技术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技术有关的构成。在本技术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本技术所述的二氧化钛涂层为将二氧化钛用常规方法喷涂在竹纤维絮片上,所述的竹纤维絮片、纳米银无纺布、活性炭无纺布、超细纤维过滤棉、熔喷无纺布均是市面上能够购买的。请参阅图1、图2、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1和耳带,所述口罩本体1包括七层,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无纺布层2、第一抗菌层3、第一过滤层4、第二抗菌层5、第二过滤层6、第三抗菌层7、第二无纺布层8,所述第一无纺布上设有变形条9;所述第一抗菌层3为二氧化钛涂层,所述第二抗菌层5为竹纤维絮片,所述第二过滤层6为超细纤维过滤棉;所述第三抗菌层7为纳米银无纺布,所述第一过滤层4为活性炭无纺布;所述耳带包括外延段10和内贴段11,所述内贴段11通过魔术贴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8上;所述魔术贴包括毛面部14和勾面部15,所述毛面部14固定连接在内贴段11尾端,所述勾面部15将毛面部14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8上,所述外延段10上设有用于调节外延段10长度的调节扣12、用于固定外延段10多余部分的固定环13;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与第二无纺布层8为熔喷无纺布;所述第一无纺布层2、第一抗菌层3、第一过滤层4、第二抗菌层5、第二过滤层6、第三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七层,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无纺布层、第一抗菌层、第一过滤层、第二抗菌层、第二过滤层、第三抗菌层、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抗菌层为二氧化钛涂层,所述第二抗菌层为竹纤维絮片,所述第三抗菌层为纳米银无纺布,所述耳带包括外延段和内贴段,所述内贴段通过魔术贴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上。/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菌抗病毒口罩,包括口罩本体和耳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口罩本体包括七层,从外到内依次包括第一无纺布层、第一抗菌层、第一过滤层、第二抗菌层、第二过滤层、第三抗菌层、第二无纺布层,所述第一抗菌层为二氧化钛涂层,所述第二抗菌层为竹纤维絮片,所述第三抗菌层为纳米银无纺布,所述耳带包括外延段和内贴段,所述内贴段通过魔术贴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病毒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纺布上设有变形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菌抗病毒口罩,其特征在于,所述魔术贴包括毛面部和勾面部,所述毛面部固定连接在内贴段尾端,所述勾面部将毛面部可拆卸的连接在第二无纺布层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建新罗刚义张洪莲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雷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