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子型内燃机及其工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41809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子型内燃机,它的工作原理是由任何易燃物质驱动的,效率高、可靠、易于制造,技术成果是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备及其工作方法来实现的,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燃机中总是有最大的力矩作用,而且是通过最大工作力矩来实现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燃机具有简单的技术结构,可以形成不同的尺寸和重量,可以在模块化结构的基础上构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内燃机没有往返运动的机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转子型内燃机及其工作方法
目前,最广泛的使用是活塞式动力装置和各种用途的传动装置,而转子型内燃机(ICE)或涡轮发动机(TA)明显稀少。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传统的活塞式的二冲程和四冲程发动机已广为人知。具有圆柱体形活塞的运动元件在固定的腔内进行线性的往复运动,该腔可以是一个气缸。活塞通过连杆与曲轴连接,在预先压缩混合燃料和氧化剂(可以是空气)的蒸汽在活塞与气缸之间的密封空间中燃烧时,由于热气体增加的压力,实现活塞的线性工作运动与燃烧过程同时进行,通过连杆机构将活塞本身的往复运动变成曲轴的旋转运动。例如,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周期由连续的技术阶段组成:吸收(进入)工作混合物,压缩工作混合物,点燃工作混合物与工作物膨胀(实际工作冲程),排出废气。每个冲程的工艺过程都是通过气缸内的活塞向上或向下运动实现的,并且它完成了曲轴旋转的半圈。这意味着,在4个冲程中曲轴旋转运行两圈,曲轴旋转的这两圈事实证明,只有一个工作冲程,进行工作并产生了有效的功率,也就是燃烧—膨胀冲程。它在整个工作周期的2圈的轴旋转中完成半圈的工作,也就是说是工作冲程是每个工作周期的四分之一。
技术介绍
已知的转子发动机设计包括行星运动的工作元件,其中最著名的转子发动机为F.范克尔和F.弗雷德[H.哈宁.C.斯齐泽诺夫,汽车转子活塞发动机-1964年]。三角形转子通过连接在其内部的锯齿形齿盘绕着固定在发动机侧盖上的齿轮旋转。在这种情况下,转子角的顶点在发动机工作室内部的表面滑行,该工作室拥有两个共轭圆柱体形状。当转子在壳体侧壁和转子棱面旋转时,其体积会逐渐发生变化,也就意味着存在连续的四冲程发动机中的压缩-膨胀的过程。自17世纪以来,已知的具有密封叶片(转子-叶片)的转子发动机[里卡多G.R高速内燃机-M;机械制造书籍出版社,1960年]。专利技术了这种机器的现代设计是A.佐勒的《转子压缩机》。在圆形或椭圆形的腔室里配置转子,转子的旋转轴相对于主体中心偏移。转子内置可移动叶片,可沿径向延伸,其边缘与主体壁邻接。相邻叶片延伸高度的差异导致它们的面积差异,因此,当向相邻压力叶片之间的空间施加压力时,就会产生朝向更大面积叶片运动的力,从而使转子旋转。不过由于这种结构的根本缺陷,尽管确实存在实现这一原理的气体发动机,但基于该技术原理尚未制造出高质量的内燃机。自1791年以来,燃气轮机的原理一直为人所知。[戴维,诺曼(2003),燃气轮机-开发和工程。钟表制造商出版。第206页。ISBN1-929148-20-8],公开了涡轮机组。在这种热机系统中,燃烧燃料的工作气体通过喷嘴从燃烧室释放出来,进入涡轮转子叶片使其运动。活塞发动机的效率相对较高(达到60%)和良好的发动机寿命[发动机寿命//苏联大百科全书/普罗霍罗夫;第三版;苏联大百科全书,1974年,T.17.-C.63.-616c]。由于有大量的交变惯性负荷和往复运动的曲柄连杆机构,以及结构十分复杂的配气机构驱动,低功率限制了转速和扭矩的增大。范克尔和弗莱德的转子发动机的设计相对简单,功率效率很高。[H.哈宁;C.斯齐泽诺夫;汽车转子活塞发动机-M;1964年],但它们排放的温度和毒性也都很高,而且主要部件的热容强度和磨损率较高,燃油和机油消耗较高,而且相对活塞式发动机没有扭矩优势,且主要零件制造复杂。高功率涡轮机的缺点是经济效率低和低加速性,对材料耐热性的高要求,不能创建具有良好结构和技术性能的小重量和尺寸的涡轮机。现有的低效率的内燃机,主要是将两种不同冲程(技术操作流程):《燃烧-工作物体》冲程和《工作物体膨胀》冲程,组合为《燃烧-膨胀》一个联合冲程。在这样一个联合冲程中,两个不同的过程进行得不好也不完整。在燃烧条件下的膨胀将产生一种机构,在这个机构中,膨胀过程将在极端的工作条件下进行,而在压力和温度下降的急剧条件下燃烧不完全进行。因此,为了实现这种技术流程本质上的折衷方案,必须对现有的发动机冷却和接受在非常高温下将燃烧的废气排放。现代内燃机平均热力学功率不超过30%。已知的内燃机(6-冲程转子发动机,具有旋转的封闭部件,用于不同目的的转子部分,燃烧室容积恒定,配置在工作转子内)--《旋转式内燃机》(Rotaryinternalcombustionengine),美国专利技术专利号US3,699,930。该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个转子内燃机,具有简单的工作部件和独立的工作流体的压缩部分以及膨胀部分。该专利技术设计的是基于著名的别尔曼发动机方案(E.I.阿卡托夫,B.C.博洛尼亚和其他船舶转子发动机;L;造船,1967年,第34页)。转子型发动机壳体中有两个转子部分的结构部件,每个部件位于自己的腔室中。每个腔内都有两个转子叶片旋转及有两个闭合鼓轮。第一个结构部件(转子部分)是工作混合物压缩部分(压缩机),而第二个结构部件(转子部分)是燃烧膨胀部分(动力机或转子动力部分)。每个结构部件是通过转子和闭合鼓轮旋转而改变压缩或膨胀的体积进行工作。通过转子的旋转,转子叶片与闭合鼓轮表面之间形成一个可变容积的部分。要求保护的专利技术和所参考的现有技术之间相似的特征是发动机的基本工作元件——旋转盘,其以具有活塞式叶片盘形元件的形式制成,其中一个压缩了工作混合物的新的供料,另一个将燃烧工作气体(工作流体)的压力转为机械旋转运动,与锁紧鼓的每个转子成对工作,并带有用于旋转叶片通过的腔。目前所参考的现有技术的缺点是以下设计结构特点:在该结构中,建议将一个循环中的两项技术过程结合在一起:压缩工作混合物燃烧过程和燃烧气体膨胀过程;不稳定的空转运行;在这种设计中,进行转子部分压缩部分和动力转子部分膨胀部分的闭合和开启过程的元件,在两个转子部分的转子端面上设置有凹槽。这一方案意味着,在短时间内,它们将无法在动力转子部分的整个转子叶片中提供气体交换过程,从而大大削弱发动机的热力学效率。在足够长的情况下,这些管道将保障完整的气体交换过程,这些管道的长度相当于《死容积》,在将压缩气体从一个转子部分移到另一个转子部分时,将毫无意义地扩大并降低了压缩程度。在这种设计中,转子上设置三个叶片,在转子部分设置两个闭合鼓轮,每一个闭合鼓轮有两个通过转子叶片的凹槽。因此,转子和闭合鼓轮的侧圆柱体表面应以不同的线性速度运动,这需要将表面活性润滑,并在其接触线上发生摩擦-滑动。在这种设计中,转子上设置三个叶片,在转子部分设置两个闭合鼓轮,每一个闭合鼓轮有两个转子叶片通过的凹槽。因此,当转子在叶片之间旋转时,当高压气体燃烧时,在一定时间内会形成“死区”,将两个相邻的转子叶片夹在(转子动力部分)之间,无法产生有用的膨胀工作。对于压缩机转子部分也是如此:在工作流程中,每一个旋转周期都将有一段时间,工作混合物被夹在相邻转子叶片之间不会被压缩。在两个转子部分中,每旋转一周都会出现这样的区域,将大大降低所参考的现有技术的发动机的效率。已知的《内燃机》中公开了:5-冲程转子发动机,具有旋转的闭合元件,独立的工作流体的压缩部分和膨胀部分以及固定容积的独立燃烧室结构的《转子内燃机》。俄罗斯专利技术专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子型内燃机,其包含:定子,至少两个转子,至少两个鼓轮和一对齿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定子是固定壳体,转子至少一个为主动转子,至少一个为被动转子,在这种情况下,主动转子的鼓轮至少有一个叶片,而被动转子的鼓轮至少有一个通道用于通过主动转子的鼓轮的叶片,其特征在于,/n所述定子中包含:形式是闭合孔的减压机构,进气阀以及用于燃料点火装置的点火部件。/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90927 EA 2019920301.一种转子型内燃机,其包含:定子,至少两个转子,至少两个鼓轮和一对齿轮,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定子是固定壳体,转子至少一个为主动转子,至少一个为被动转子,在这种情况下,主动转子的鼓轮至少有一个叶片,而被动转子的鼓轮至少有一个通道用于通过主动转子的鼓轮的叶片,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中包含:形式是闭合孔的减压机构,进气阀以及用于燃料点火装置的点火部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一对齿轮,相对不能滑动,且分别与主动转子和被动转子为一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被动转子还包含与被动转子的鼓轮的通道相配合的通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转子型内燃机的转子轴与各自鼓轮和齿轮是一体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每个转子都有一个以上的鼓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子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设置在转子轴上的所述鼓轮之间设置相对的位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主动转子和被动转子中较大鼓轮与较小鼓轮的比为1到N的整数,前提是较小鼓轮的叶片或通道不超过1个。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子型内燃机,其特征在于,被动转子和主动转子鼓轮的数量比例,等于被动转子鼓轮的通道数量与主动转子鼓轮的叶片数量的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列克谢·米海洛维奇·奥勒尔
申请(专利权)人:阿列克谢·米海洛维奇·奥勒尔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俄罗斯;RU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