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DIC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粘合剂组合物及表面保护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75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7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即便在膜厚薄的情况下也维持固化性、并且即使在高温高湿下也能够维持表面保护膜的被粘物的透明性的粘合剂组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A)、固化剂(B)以及磷固化促进剂(C),上述氨基甲酸酯树脂(A)具有酸基,上述固化剂(B)包含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固化剂、及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固化剂,上述磷固化促进剂(C)为鏻盐。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粘合剂组合物及表面保护膜
本专利技术涉及粘合剂组合物及表面保护膜。
技术介绍
以防止各种基材表面的污染、损伤为目的,使用了表面保护膜。例如,在显示装置的制造步骤中,上述表面保护膜贴附于光学部件等,并且在不需要表面保护的阶段从光学部件等上剥离。作为用于这样的表面保护膜的粘合剂,已知有:包含具有酯键的聚合物、脂肪酸酯和固化剂的再剥离型粘合剂(例如,参照对比文件1);以及,包含氨基甲酸酯树脂、固化剂和有机酸的二酯或三酯的再剥离型粘合剂(例如,参照对比文件2、3);包含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聚氨酯、交联剂、碳二亚胺化合物及有机溶剂的粘合剂组合物(例如,参照对比文件4)。另外,已知有包含使多异氰酸酯、多元醇及二羟基羧酸等反应而得的氨基甲酸酯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粘合剂组合物(例如,参照对比文件5)。此外,已知有包含氨基甲酸酯树脂和多异氰酸酯固化剂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该氨基甲酸酯树脂可通过使环状酸酐与作为氨基甲酸酯预聚物、具有羟基的多氨基化合物及反应停止剂的反应产物的聚氨酯脲进一步反应而得(例如,参照对比文件6)。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186062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6-186029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16-186064号公报专利文献4:国际公开第2017/010158号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2010-180290号公报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1-026418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若将以往已知的专利文献1~4所记载的粘合剂用于表面保护膜,则当在高温高湿下放置时,存在有表面保护膜的被粘物被污染成白色(白雾)的问题。为了解决该问题,本专利技术人进行了研究,发现通过将环氧固化剂并用于专利文献5~6所述的粘合剂,从而利用协同效应而显著地改善白雾性,但是在使用了以往所用的环氧固化促进剂的情况下,发现当粘合剂的膜厚变薄时,则存在有固化性降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即便在膜厚薄的情况下也维持固化性、并且即使在高温高湿下也能够维持表面保护膜的被粘物的透明性的粘合剂组合物。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的特征在于,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A)、固化剂(B)以及磷固化促进剂(C),上述氨基甲酸酯树脂(A)具有酸基,上述固化剂(B)包含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固化剂、及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固化剂,上述磷固化促进剂(C)为鏻盐。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即便在膜厚薄的情况下也维持固化性,并且即使在高温高湿下也能够维持表面保护膜的被粘物的透明性。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粘合剂组合物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A)、固化剂(B)以及磷固化促进剂(C)。上述氨基甲酸酯树脂(A)是多元醇(a1)与多异氰酸酯(a2)的反应产物,且具有酸基。上述多元醇(a1)是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化合物,并优选包含聚合物多元醇(a1-1)、具有酸基的多元醇(a1-2)、以及根据需要的链增长剂(a1-3)。上述聚合物多元醇(a1-1)表示数均分子量优选为500以上、更优选为70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0以上、并优选为10000以下、更优选为5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0以下的多元醇。在本专利技术中,数均分子量及重均分子量表示经由聚苯乙烯换算的、根据凝胶渗透色谱法测定而得的值。作为上述聚合物多元醇(a1-1),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例如可列举出聚醚多元醇、聚酯多元醇、聚碳酸酯多元醇、具有2个以上羟基的含羟基的液状二烯系聚合物等。上述聚醚多元醇可列举出:以1种或2种以上具有2个以上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例如,分子量为50以上且小于500)作为引发剂、且使环氧烷烃(alkyleneoxide)加成聚合而得的物质;或者,根据需要使用1种或2种以上具有2个以上上述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例如,分子量为50以上且小于500)作为引发剂、且使环状醚开环聚合而得的物质。作为上述具有2个以上活性氢原子的化合物,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丙二醇、1,3-丙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新戊二醇、1,6-己二醇、双酚A、甘油、三羟甲基乙烷、三羟甲基丙烷等。作为上述环氧烷烃,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例如可列举出环氧乙烷、环氧丙烷、环氧丁烷、环氧氯丙烷等。作为上述环状醚,可列举出四氢呋喃、烷基取代的四氢呋喃等。作为上述聚醚多元醇,特别地可以使用使聚乙二醇、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四氢呋喃与烷基取代的四氢呋喃反应而得到的聚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使新戊二醇与四氢呋喃共聚而成的聚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等。其中,作为上述聚醚多元醇,优选为聚丙二醇、聚四亚甲基二醇(PTMG)、聚四亚甲基二醇衍生物(PTXG)。作为上述聚醚多元醇,优选至少包含以10质量%以上的比例具有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氧化烯(oxyalkylene)单元的聚醚多元醇。通过包含碳原子数为4以上的氧化烯单元,从而容易抑制表面特性的变化。上述聚合物多元醇(a1-1)中,聚醚多元醇的含有率优选为50质量%以上,更优选为80质量%以上,进一步优选为90质量%以上,并且优选为100质量%以下。作为上述聚酯多元醇,例如可以使用低分子多元醇与多元羧酸的酯化反应产物;ε-己内酯等环状酯化合物的开环聚合物;上述酯化反应产物、开环聚合物的共聚聚酯等。作为能够与上述多元羧酸进行酯化反应而形成聚酯多元醇的低分子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乙二醇、二乙二醇、三乙二醇、四乙二醇、1,2-丙二醇、1,3-丙二醇、二丙二醇、三丙二醇、1,2-丁二醇、1,3-丁二醇、1,4-丁二醇、2,3-丁二醇、1,5-戊二醇、1,5-己二醇、1,6-己二醇、2,5-己二醇、1,7-庚二醇、1,8-辛二醇、1,9-壬二醇、1,10-癸二醇、1,11-十一烷二醇、1,12-十二烷二醇、2-甲基-1,3-丙二醇、新戊二醇、2-丁基-2-乙基-1,3-丙二醇、3-甲基-1,5-戊二醇、2-乙基-1,3-己二醇、2-甲基-1,8-辛二醇等脂肪族多元醇;1,4-环己烷二甲醇等脂环式多元醇;对苯二酚、间苯二酚;双酚A、双酚F、4,4’-双酚等芳香族多元醇等。作为上述低分子多元醇,优选为脂肪族多元醇、脂环式多元醇,更优选为脂肪族多元醇,进一步优选为1,2-丙二醇、1,4-丁二醇、1,5-戊二醇、3-甲基-1,5-戊二醇、1,6-己二醇。作为上述多元羧酸,例如可列举出琥珀酸、己二酸、癸二酸、十二烷二甲酸等脂肪族二羧酸;对苯二甲酸、间苯二甲酸、邻苯二甲酸、萘二甲酸等芳香族二羧酸;以及这些的酐或酯化物等。作为上述聚碳酸酯多元醇,例如可列举出碳酸酯和/或碳酰氯与低分子多元醇的反应产物。作为上述碳酸酯,可以使用1种或2种以上,例如可列举出碳酸烷基酯(例如,碳酸甲酯、碳酸乙酯等)、碳酸二烷基酯(例如,碳酸二甲酯、碳酸二乙酯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粘合剂组合物,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A)、固化剂(B)以及磷固化促进剂(C),/n所述氨基甲酸酯树脂(A)具有酸基,/n所述固化剂(B)包含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固化剂、及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固化剂,/n所述磷固化促进剂(C)为鏻盐。/n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129 JP 2018-2235841.一种粘合剂组合物,含有氨基甲酸酯树脂(A)、固化剂(B)以及磷固化促进剂(C),
所述氨基甲酸酯树脂(A)具有酸基,
所述固化剂(B)包含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环氧基的环氧固化剂、及在1分子中具有2个以上异氰酸酯基的异氰酸酯固化剂,
所述磷固化促进剂(C)为鏻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粘合剂组合物,其中,所述氨基甲酸酯树脂(A)的酸值为5mgKOH/...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佐藤浩司髭白朋和小松崎优纪
申请(专利权)人:DIC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