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CG接种用微针阵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5647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3:00
现有的BCG接种管针由于针尖不从管中伸出,所以需要力和技术,难以容易地均匀且可靠地将针刺入并进行接种,存在无法得到显示接种效果的足够的针痕数以及被接种儿童的疼痛、痛苦大的问题。通过采用热塑性塑料的微针贴盒作为BCG接种用管针,并将针长设为0.2mm~1.0mm,从而解决了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BCG接种用微针阵列
本专利技术涉及经皮疫苗的接种技术,具体涉及BCG疫苗的给药技术。
技术介绍
为了使用BCG接种管针,要拿着管针,用翼状部将接种液均匀地涂抹到皮肤上。然后,以使得针的部分的相反侧与手掌接触的方式握着管,将针强力地按压到被接种儿童的皮肤上,直到翼状部与皮肤接触为止来进行接种。就BCG接种管针而言,1、因为针与管长度相同且不从管中突出,所以在接种时为了将针刺入皮内,需要较强的压力。2、由于需要较强的力,所以比起针的轻微疼痛,被接种儿童将会感受到强力地按压管的较大的疼痛。3、由于需要力,所以存在不能对9根针均匀地施加力,接种容易不均匀这样的缺点,接种产生技术差异。4、由于需要较强的力,所以医生拿着接种管针的手掌会疼痛。其中,也有医生在手上使用板、布等防护方法。5、由于需要将接种液预先均匀地涂抹到皮肤上,所以有时接种液也会在皮肤上流动而引起皮肤红肿。为了减少BCG接种管针的缺点,公开了将针尖加长的BCG接种管针的技术(专利文献1)。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4454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现有的BCG接种管针由于针尖不从管中伸出,因此需要力和技术,难以均匀且可靠地将针刺入并进行接种,存在无法得到显示接种效果的足够的针痕数以及被接种儿童的疼痛、痛苦大的问题。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等为了将有望作为经皮吸收制剂的微针阵列的特性应用于BCG接种管针而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如下所示。(1)一种经皮疫苗接种用针,其包含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的微针的针长为0.2~1.0mm,针密度为20~400根/cm2,基板的面积为0.6~2.0cm2。(2)根据(1)所述的针,其中,所述基板的中央部的所述针密度小于所述基板的周边部的所述针密度。(3)根据(1)或(2)所述的针,其中,经皮疫苗为BCG疫苗。(4)根据(3)所述的针,其中,经皮疫苗为BCG疫苗,插入到皮肤内时的针体积为0.2mm3以上。(5)根据(1)~(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其中,微针的基剂选自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乙醇酸以及它们的混合物。(6)一种经皮疫苗接种用管针,其包含:微针贴,其包含微针阵列和支持体膜,所述微针阵列的微针的针长为0.2~1.0mm、针密度为20~400根/cm2、基板的面积为0.6~2.0cm2,该支持体膜比该微针的基板的面积大,在该支持体膜的单面粘接固定有该微针阵列;以及微针贴盒,其为环状且以热塑性高分子为材料,该支持体膜包含能够与该热塑性高分子热熔接的材料,该贴盒通过与该支持体膜热熔接而将该微针阵列保持在环内,该贴盒的皮肤接触面的宽度为2mm以上。(7)根据(6)所述的管针,其中,所述基板的中央部的所述针密度小于所述基板的周边部的所述针密度。(8)根据(6)或(7)所述的管针,其中,经皮疫苗为BCG疫苗。(9)根据(6)~(8)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针,其中,从所述支持体膜到皮肤接触面的距离为1mm以上。(10)根据(6)~(9)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针,其中,微针的基剂选自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乙醇酸以及它们的混合物。(11)根据(6)~(10)中任一项所述的管针,其中,所述支持体膜的材料为热塑性高分子膜或无纺布。(12)一种经皮疫苗接种用管针,其用于使设置于涂药器的微针阵列含有适量的经皮疫苗来进行接种。(13)根据(12)所述的管针,其中,经皮疫苗为BCG疫苗。专利技术的效果通过使用通常的微针贴涂药器将本专利技术的经皮疫苗接种用管针刺入皮肤,从而使得1、仅使微针贴盒轻轻接触皮肤即可进行疫苗接种,不需要较强的力。2、被接种儿童可以仅感受到针的轻微疼痛,而不会感受到强力地按压管针的疼痛。3、医生可以不被管弄痛手掌地进行接种,并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4、能够均匀且准确地进行接种。5、接种技术的差异消失。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可以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微针贴盒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2是表示BCG疫苗接种用管针和贴片支架的一个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3是表示BCG疫苗接种用管针与涂药器的安装前的状态的图。图4是表示安装在涂药器上的BCG疫苗接种用管针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图。图5是现有的BCG管针的照片。图6是表示将封口膜层叠物用作皮肤模型的试验概要的图。具体实施方式经皮疫苗接种用针本专利技术的经皮疫苗接种用针包含特定的微针阵列。经皮疫苗相当于BCG疫苗,但只要是用针等在皮肤的表面造成损伤并从此处吸收疫苗的接种方法,就可以不限于BCG地进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经皮疫苗接种用针所使用的微针的针长为0.2~1.0mm,也可以为0.4~1.0mm。针密度为20~400根/cm2。微针立在基板上,其密度可以是在基板的整个面均匀,也可以是基板的中央部稀疏而周边部密集的结构。进而,也可以是针以在基板的中央部不存在微针的环型的方式存在的结构。在基板的面为圆形的情况下,优选该基板的中央部为从该圆形的中心起到半径的8/10至3/10的圆周的内部,该基板的周边部为该中央部的外侧。在基板的面为椭圆的情况下,以圆为基准进行设定。在基板的面为四边形的情况下,优选该基板的中央部为从该四边形的中心起到连结对角线的8/10至3/10的地点的4点的四边的内部,该基板的周边部为该中央部的外侧。在基板的面为三角形及五边形以上的多边形的情况下,以四边形为基准进行设定。微针与基板一起构成微针阵列,基板的面积为0.6~2.0cm2。基板的形状通常为圆形或矩形。所述针长优选为0.5~0.8mm。针长可以是均匀的,也可以是中央部高、周边部低的结构。例如,也可以是在中央部为0.8mm、在周边部为0.6mm的结构。所述针密度优选为40~200根/cm2。所述基板的面积优选为0.8~1.5cm2。所述针尖部的顶点的直径为约20μm以上且约50μm以下。虽然针从皮肤表面插入,但插入时的皮肤内针体积以针停留在皮内(深度为200μm以内)为前提,皮肤内体积优选为0.2mm3以上。微针的基剂基本上可以使用现有的微针所能够使用的材料,但从能够大量生产的观点出发,优选热塑性高分子,进一步优选确保了生物体安全性的材料。可列举: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乙醇酸、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尼龙、聚碳酸酯、COP(环烯烃聚合物)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更优选为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乙醇酸以及它们的混合物。或者,只要具有成型为微针并在刺入皮肤后至少15分钟不完全溶解的性质,则微针的基剂也可以是透明质酸、葡聚糖、聚乙烯吡咯烷酮、硫酸软骨素钠、羟丙基纤维素、聚乙烯醇或它们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的经皮疫苗接种用针包含上述微针阵列。从操作容易性的观点出发,可以在上述微针阵列的背面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经皮疫苗接种用针,其包含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的微针的针长为0.2mm~1.0mm,针密度为20根/cm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81228 JP 2018-2482701.一种经皮疫苗接种用针,其包含微针阵列,所述微针阵列的微针的针长为0.2mm~1.0mm,针密度为20根/cm2~400根/cm2,基板的面积为0.6cm2~2.0cm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其中,所述基板的中央部的所述针密度小于所述基板的周边部的所述针密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其中,经皮疫苗为BCG疫苗。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针,其中,经皮疫苗为BCG疫苗,插入到皮肤内时的针体积为0.2mm3以上。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针,其中,微针的基剂选自聚乳酸、聚(乳酸-乙醇酸)共聚物、聚乙醇酸以及它们的混合物。


6.一种经皮疫苗接种用管针,其包含:
微针贴,其包含微针阵列和支持体膜,所述微针阵列的微针的针长为0.2mm~1.0mm,针密度为20根/cm2~400根/cm2,基板的面积为0.6cm2~2.0cm2,该支持体膜比该微针的基板的面积大,在该支持体膜的单面粘接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权英淑梶山健次山下裕史神山文男
申请(专利权)人:考司美德制药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