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网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2837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配电网保护装置,涉及配电终端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柜体、隔间、弧形板组件和卡板组件,柜体的中间为圆筒槽,位于圆筒槽外围的柜体的内部均分有六个隔间,圆筒槽的顶部固定有散热扇,每个隔间的内部都固定有两个弧形板组件,一个弧形板组件上插合连接有五组卡板组件,卡板组件和弧形板组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束线机构,每个隔间的外部都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且柜门上均布有散热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柜体的内部均分有六个隔间,使用时,可以分类安装不同种类的电线及电器元件,方便分类使用,而且长时间使用后,直接打开对应隔间的柜门,就可以对该隔间内部的电线及器件进行维修,也方便检修,方便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配电网保护装置
本技术属于配电终端
,特别是涉及配电网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在配电终端中,需要在配电柜中安装有继电保护器,目的用于对配电网进行保护,虽然,现有的配电柜种类繁多,但它在实际使用中仍存在以下弊端:1、现有的配电柜,使用时,不能分类安装不同种类的电线及电器元件,不方便分类使用,不方便维修;2、现有的配电柜柜体内部的电线散乱,极不容易区分,不方便维修,并且安全性能不高。因此,现有的配电网保护装置,无法满足实际使用中的需求,所以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配电网保护装置,通过设置有均分有六个隔间以及束线机构的设置,解决了现有的现有的配电柜,不能分类安装不同种类的电线及电器元件,不方便分类使用,而且柜体内部的电线散乱,极不容易区分,安全性能不高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为配电网保护装置,包括柜体、隔间、弧形板组件和卡板组件,所述柜体的中间为圆筒槽,位于圆筒槽外围的柜体的内部均分有六个所述隔间,所述圆筒槽的顶部固定有散热扇,每个所述隔间的内部都固定有两个所述弧形板组件,一个所述弧形板组件上插合连接有五组所述卡板组件,所述卡板组件和弧形板组件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束线机构,每个所述隔间的外部都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且柜门上均布有散热孔。进一步地,所述圆筒槽的侧壁均布有通风孔,所述隔间通过通风孔与圆筒槽的内部相通,所述圆筒槽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通过圆形网板封口,所述圆筒槽的底部为密封状。进一步地,所述弧形板组件包括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三弧形板、第四弧形板和第五弧形板,所述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三弧形板、第四弧形板以及第五弧形板均焊接在隔间的内壁上,五个弧形板在柜体的内部按顺序从上到下等距离分布,五个弧形板的宽度依次递增。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板、第二弧形板、第三弧形板、第四弧形板和第五弧形板的板体上均开设有条形槽,每个弧形板上设置有三个所述条形槽,五个弧形板上的条形槽在同一竖直线上相重合,每个所述条形槽最外端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插槽,多个弧形板的设置,可以紧固不同的电线,便于区分使用。进一步地,所述卡板组件是由三个独立的卡板组成,所述卡板上开设有卡槽,每个弧形板上都设置有一个所述卡板组件。进一步地,所述卡板的尺寸与插槽的尺寸相符合,所述卡板组件中的卡板与每个弧形板中的插槽一一对应,安装时,可以很好地将卡板插在弧形板的插槽内,便于与弧形板匹配使用。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在柜体的内部均分有六个隔间,使用时,可以分类安装不同种类的电线及电器元件,方便分类使用,而且长时间使用后,直接打开对应隔间的柜门,就可以对该隔间内部的电线及器件进行维修,也方便检修,方便使用。2、本技术设置了卡板组件和弧形板组件组成的束线机构,通过卡板组件中的卡板和弧形板组件中的弧形板插接,即可完成束线操作,操作方式十分简易,而且通过束线机构的设置,可以对每个隔间内部的电线进行固定,使得柜体内的电线有条不紊,不会出现散乱不堪的情况,既提高了使用去安全性能,又可以十分清晰明确的了解每个电线与哪个器件相连接,方便后期的维修,便于推广使用。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配电网保护装置内部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本技术配电网保护装置柜门封闭后整体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配电网保护装置柜门打开后整体的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配电网保护装置内部结构的俯视图;图5为本技术弧形板组件在各个隔间内分布的俯视图;图6为本技术各个弧形板叠加组成弧形板组件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卡板的结构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柜体;2、圆筒槽;21、通风孔;22、圆形网板;3、隔间;4、散热扇;5、弧形板组件;51、第一弧形板;52、第二弧形板;53、第三弧形板;54、第四弧形板;55、第五弧形板;501、条形槽;502、插槽;6、卡板组件;61、卡板;62、卡槽;7、柜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7所示,本技术为配电网保护装置,包括柜体1、圆筒槽2、隔间3、散热扇4、弧形板组件5、卡板组件6和柜门7,柜体1的中间为圆筒槽2,位于圆筒槽2外围的柜体1的内部均分有六个隔间3,圆筒槽2的顶部固定有散热扇4,散热扇4的型号为3212JH3,该型号为市场上常见的型号,在此不做过多叙述,每个隔间3的内部都固定有两个弧形板组件5,一个弧形板组件5上插合连接有五组卡板组件6,卡板组件6和弧形板组件5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束线机构,通过束线机构,可以对隔间3内部的电线进行固定,使得柜体1内的电线不会出现散乱不堪的情况,而且也十分清晰明确的了解每个电线与哪个器件相连接,每个隔间3的外部都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7,且柜门7上均布有散热孔,使用时,通过打开对应隔间3的柜门7,即可对打开的隔间3内部的电线及器件进行维修。其中如图1和图3所示,圆筒槽2的侧壁均布有通风孔21,隔间3通过通风孔21与圆筒槽2的内部相通,圆筒槽2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通过圆形网板22封口,圆筒槽2的底部为密封状,使用时,散热扇4工作产生的风,会通过圆筒槽2上的通风孔21进入各个隔间3的内部,之后再从柜门7的散热孔内吹散出,从而对各个隔间3内的电线及电器件进行散热。其中如图1和图4-7所示,弧形板组件5包括第一弧形板51、第二弧形板52、第三弧形板53、第四弧形板54和第五弧形板55,第一弧形板51、第二弧形板52、第三弧形板53、第四弧形板54以及第五弧形板55均焊接在隔间3的内壁上,五个弧形板在柜体1的内部按顺序从上到下等距离分布,五个弧形板的宽度依次递增,第一弧形板51、第二弧形板52、第三弧形板53、第四弧形板54和第五弧形板55的板体上均开设有条形槽501,每个弧形板上设置有三个条形槽501,五个弧形板上的条形槽501在同一竖直线上相重合,通过条形槽501的设置,在束线时,能够使电线穿过每个弧形板的条形槽501,使得每个弧形板在束线时互不影响,每个条形槽501最外端的两侧壁均开设有插槽502,卡板组件6是由三个独立的卡板61组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配电网保护装置,包括柜体(1)、隔间(3)、弧形板组件(5)和卡板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中间为圆筒槽(2),位于圆筒槽(2)外围的柜体(1)的内部均分有六个所述隔间(3),所述圆筒槽(2)的顶部固定有散热扇(4),每个所述隔间(3)的内部都固定有两个所述弧形板组件(5),一个所述弧形板组件(5)上插合连接有五组所述卡板组件(6),所述卡板组件(6)和弧形板组件(5)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束线机构,每个所述隔间(3)的外部都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7),且柜门(7)上均布有散热孔。/n

【技术特征摘要】
1.配电网保护装置,包括柜体(1)、隔间(3)、弧形板组件(5)和卡板组件(6),其特征在于:所述柜体(1)的中间为圆筒槽(2),位于圆筒槽(2)外围的柜体(1)的内部均分有六个所述隔间(3),所述圆筒槽(2)的顶部固定有散热扇(4),每个所述隔间(3)的内部都固定有两个所述弧形板组件(5),一个所述弧形板组件(5)上插合连接有五组所述卡板组件(6),所述卡板组件(6)和弧形板组件(5)共同组成一个完整的束线机构,每个所述隔间(3)的外部都通过合页活动连接有柜门(7),且柜门(7)上均布有散热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槽(2)的侧壁均布有通风孔(21),所述隔间(3)通过通风孔(21)与圆筒槽(2)的内部相通,所述圆筒槽(2)的顶部开设有进风口,进风口通过圆形网板(22)封口,所述圆筒槽(2)的底部为密封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配电网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板组件(5)包括第一弧形板(51)、第二弧形板(52)、第三弧形板(53)、第四弧形板(54)和第五弧形板(55),所述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春涛刘娟田知华余帅刘思远马越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矿业集团高庄煤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