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配电柜排线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2732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配电柜排线装置,涉及配电柜技术领域,所述支撑架为L型,所述电元件安装在配电柜的后壁上,所述限位轮设置在电元件的上方,所述换向辊固定连接在通槽的内侧,所述支撑架的外侧设有滑槽,所述滑座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支杆固定连接在滑座的后侧,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且支杆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所述接线板固定连接在配电柜的左侧壁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限位轮和换向辊,使得电元件的连接线依次通过通槽,然后,穿过滑座上的穿孔,调节滑座的位置,使得每个电元件的滑座位于对应滑槽的不同高度,并与接线板上的接线柱连接,使得连接线分布更容易辨识,便于后期的维修检查,且排线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配电柜排线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柜
,具体为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配电柜排线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等,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在使用时,有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但是,现有的配电柜内的排线装置不便于后期维护,且影响排线效率,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配电柜排线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配电柜排线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配电柜排线装置,包括配电柜、总闸箱、电元件和排线机构,所述总闸箱安装在配电柜内腔的顶部,所述排线机构安装在总闸箱的下方,所述电元件安装在排线机构的内侧。所述排线机构包括支撑架、限位轮、换向辊、滑座、支杆、丝杆、驱动单元、接线板和接线柱,所述支撑架为L型,且固定连接在配电柜的内壁上,所述电元件安装在配电柜的后壁上,且位于支撑架的下方,所述限位轮设置在电元件的上方,所述支撑架侧壁靠近限位轮的位置设有通槽,所述换向辊固定连接在通槽的内侧,所述支撑架的外侧设有滑槽,且位于通槽的下方,所述滑座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支杆固定连接在滑座的后侧,所述驱动单元安装在支撑架的右侧,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驱动单元的输出端,且支杆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所述接线板固定连接在配电柜的左侧壁上,所述接线柱设置在接线板靠近支撑架的一侧,且接线柱设有多组,多组所述接线柱从上到下均匀间隔分布。优选的,所述限位轮设有多组,所述支撑架的上方设有通孔,且通孔设有多组,每组所述通孔位于两组所述限位轮之间的位置。优选的,所述滑槽设有多组,且每组所述滑槽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座,所述滑座上设有穿孔。优选的,所述换向辊上设有凹槽,且凹槽设有多组,多组所述凹槽分别位于各组所述滑槽的上方。优选的,所述电元件的下方设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有线孔,所述配电柜右侧靠近侧板的位置设有连接口。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设计的排线机构,通过限位轮和换向辊,使得电元件的连接线依次通过通槽,然后,穿过滑座上的穿孔,调节滑座的位置,使得每个电元件的滑座位于对应滑槽的不同高度,并与接线板上的接线柱连接,使得连接线分布更容易辨识,便于后期的维修检查,且排线效率高。当然,实施本技术的任一产品并不一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优点。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支撑架局部侧视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配电柜,2-总闸箱,3-电元件,4-排线机构,5-支撑架,6-限位轮,7-换向辊,8-滑座,9-支杆,10-丝杆,11-驱动单元,12-接线板,13-接线柱,14-通槽,15-滑槽,16-通孔,17-穿孔,18-凹槽,19-侧板,20-线孔,21-连接口,22-连接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配电柜排线装置,包括配电柜1、总闸箱2、电元件3和排线机构4,总闸箱2安装在配电柜1内腔的顶部,排线机构4安装在总闸箱2的下方,电元件3安装在排线机构4的内侧。排线机构4包括支撑架5、限位轮6、换向辊7、滑座8、支杆9、丝杆10、驱动单元11、接线板12和接线柱13,支撑架5为L型,且固定连接在配电柜1的内壁上,电元件3安装在配电柜1的后壁上,且位于支撑架5的下方,限位轮6设置在电元件3的上方,支撑架5侧壁靠近限位轮6的位置设有通槽14,换向辊7固定连接在通槽14的内侧,支撑架5的外侧设有滑槽15,且位于通槽14的下方,滑座8滑动连接在滑槽15内,支杆9固定连接在滑座8的后侧,驱动单元11安装在支撑架5的右侧,丝杆10转动连接在驱动单元11的输出端,且支杆9螺纹连接在丝杆10上,接线板12固定连接在配电柜1的左侧壁上,接线柱13设置在接线板12靠近支撑架5的一侧,且接线柱13设有多组,多组接线柱13从上到下均匀间隔分布。其中,限位轮6设有多组,支撑架5的上方设有通孔16,且通孔16设有多组,每组通孔16位于两组限位轮6之间的位置。其中,滑槽15设有多组,且每组滑槽15内均滑动连接有滑座8,滑座8上设有穿孔17。其中,换向辊7上设有凹槽18,且凹槽18设有多组,多组凹槽18分别位于各组滑槽15的上方。其中,电元件3的下方设有侧板19,侧板19上设有线孔20,配电柜1右侧靠近侧板19的位置设有连接口21。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本装置通过外接电源给装置内的电器元件提供电能,并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它们的开闭;首先将连接线22的一端连接在电元件3上,从限位轮6的右侧拉出,再穿过通槽14,并沿着换向辊7上的凹槽18,使得连接线22竖直向下,然后,打开驱动单元11,使得丝杆10转动,支杆9沿着丝杆10移动,实现调节滑座8高度的位置,连接线22再从穿孔17闯过,最后从穿孔17的下方与接线板12上的接线柱13连接,另一方面,总闸箱2的下方通过通孔16与电元件连通;电元件3底部需要连接出去的电线需要线通过线孔20,然后通过配电柜1右侧的连接口21连接出去。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技术。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配电柜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柜(1)、总闸箱(2)、电元件(3)和排线机构(4),所述总闸箱(2)安装在配电柜(1)内腔的顶部,所述排线机构(4)安装在总闸箱(2)的下方,所述电元件(3)安装在排线机构(4)的内侧;/n所述排线机构(4)包括支撑架(5)、限位轮(6)、换向辊(7)、滑座(8)、支杆(9)、丝杆(10)、驱动单元(11)、接线板(12)和接线柱(13),所述支撑架(5)为L型,且固定连接在配电柜(1)的内壁上,所述电元件(3)安装在配电柜(1)的后壁上,且位于支撑架(5)的下方,所述限位轮(6)设置在电元件(3)的上方,所述支撑架(5)侧壁靠近限位轮(6)的位置设有通槽(14),所述换向辊(7)固定连接在通槽(14)的内侧,所述支撑架(5)的外侧设有滑槽(15),且位于通槽(14)的下方,所述滑座(8)滑动连接在滑槽(15)内,所述支杆(9)固定连接在滑座(8)的后侧,所述驱动单元(11)安装在支撑架(5)的右侧,所述丝杆(10)转动连接在驱动单元(11)的输出端,且支杆(9)螺纹连接在丝杆(10)上,所述接线板(12)固定连接在配电柜(1)的左侧壁上,所述接线柱(13)设置在接线板(12)靠近支撑架(5)的一侧,且接线柱(13)设有多组,多组所述接线柱(13)从上到下均匀间隔分布。/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便于维护的电力配电柜排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配电柜(1)、总闸箱(2)、电元件(3)和排线机构(4),所述总闸箱(2)安装在配电柜(1)内腔的顶部,所述排线机构(4)安装在总闸箱(2)的下方,所述电元件(3)安装在排线机构(4)的内侧;
所述排线机构(4)包括支撑架(5)、限位轮(6)、换向辊(7)、滑座(8)、支杆(9)、丝杆(10)、驱动单元(11)、接线板(12)和接线柱(13),所述支撑架(5)为L型,且固定连接在配电柜(1)的内壁上,所述电元件(3)安装在配电柜(1)的后壁上,且位于支撑架(5)的下方,所述限位轮(6)设置在电元件(3)的上方,所述支撑架(5)侧壁靠近限位轮(6)的位置设有通槽(14),所述换向辊(7)固定连接在通槽(14)的内侧,所述支撑架(5)的外侧设有滑槽(15),且位于通槽(14)的下方,所述滑座(8)滑动连接在滑槽(15)内,所述支杆(9)固定连接在滑座(8)的后侧,所述驱动单元(11)安装在支撑架(5)的右侧,所述丝杆(10)转动连接在驱动单元(11)的输出端,且支杆(9)螺纹连接在丝杆(10)上,所述接线板(12)固定连接在配电柜(1)的左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考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米顺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