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2873 阅读:5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配电柜清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底板的底面均匀设有多个转动刷,位于中间位置的四个齿轮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齿轮,多个转动刷之间设有吸尘头,吸尘头连通固定有吸尘支管,壳体的顶部中间固定有吸尘总管,吸尘总管内设有抽尘扇,抽尘扇连接有联动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转动刷和吸尘头,通过底板上均匀分布的多个转动刷,转动刷之间通过齿轮联动,可以对配电柜进行有效的清刷,且多个转动刷之间设有吸尘头,吸尘头与转动刷均匀交错分布,可以及时的将刷散的灰尘吸入储尘箱内存储;通过一个电机实现了对灰尘的吸取和转动刷的转动,整体具有很好的联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配电柜清洁
,具体涉及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配电柜分动力配电柜和照明配电柜、计量柜,是配电系统的末级设备。配电柜是电动机控制中心的统称。配电柜使用在负荷比较分散、回路较少的场合;电动机控制中心用于负荷集中、回路较多的场合。它们把上一级配电设备某一电路的电能分配给就近的负荷。这级设备应对负荷提供保护、监视和控制,目前的配电柜往往放置在工地或者地下车库以及配电房内,因为长期无人打扫导致箱体内壁、外壁以及电器上落有很多的灰尘,灰尘容易导致配电柜生锈以及电器的损坏因此需要对配电柜进行灰尘的清理。但是现有的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的清洁效果不够好,清洁的同时会产生大量的灰尘逸散在空气中,损害使用者的健康。基于此,本技术设计了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包括壳体,壳体的底部固定有底板,底板的底面均匀设有多个转动刷,转动刷按列设置,每个转动刷的顶部固定有转轴,转轴与底板转动连接,且顶端穿过底板并固定有齿轮,位于同一列的齿轮相互啮合,位于中间位置的四个齿轮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齿轮,四个第一齿轮之间通过齿带联动,多个转动刷之间设有吸尘头,吸尘头连通固定有吸尘支管,壳体的顶部中间固定有吸尘总管,吸尘支管穿过底板并与吸尘总管相连通,吸尘总管内设有抽尘扇,抽尘扇连接有联动组件。r>进一步的,联动组件包括电机,电机与吸尘总管固定连接,电机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皮带与抽尘扇联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有竖直的联动杆,联动杆的底端伸入齿带内并固定有第二齿轮,第二齿轮与齿带啮合。进一步的,壳体的顶部左侧固定有储尘箱,吸尘总管与储尘箱相连通,储尘箱的左侧设有过滤网。进一步的,过滤网通过螺栓与储尘箱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壳体的顶部右侧固定有L形握把。进一步的,L形握把的右端设有防滑把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设置了转动刷和吸尘头,通过底板上均匀分布的多个转动刷,转动刷之间通过齿轮联动,可以对配电柜进行有效的清刷,且多个转动刷之间设有吸尘头,吸尘头与转动刷均匀交错分布,可以及时的将刷散的灰尘吸入储尘箱内存储;通过一个电机实现了对灰尘的吸取和转动刷的转动,整体具有很好的联动效果,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底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壳体;2、底板;3、转动刷;4、转轴;5、齿轮;6、第一齿轮;7、齿带;8、吸尘头;9、联动组件;901、电机;902、联动杆;903、第二齿轮;10、吸尘支管;11、吸尘总管;12、抽尘扇;13、储尘箱;14、过滤网;15、L形握把;16、防滑把套。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板2,底板2的底面均匀设有多个转动刷3,转动刷3按列设置,每个转动刷3的顶部固定有转轴4,转轴4与底板2转动连接,且顶端穿过底板2并固定有齿轮5,位于同一列的齿轮5相互啮合,位于中间位置的四个齿轮5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齿轮6,四个第一齿轮6之间通过齿带7联动,多个转动刷3之间设有吸尘头8,吸尘头8连通固定有吸尘支管10,壳体1的顶部中间固定有吸尘总管11,吸尘支管10穿过底板2并与吸尘总管11相连通,吸尘总管11内设有抽尘扇12,抽尘扇12连接有联动组件9。进一步的,联动组件9包括电机901,电机901与吸尘总管11固定连接,电机901的输出轴通过第一皮带与抽尘扇12联动,电机901的输出轴固定有竖直的联动杆902,联动杆902的底端伸入齿带7内并固定有第二齿轮903,第二齿轮903与齿带7啮合。进一步的,壳体1的顶部左侧固定有储尘箱13,吸尘总管11与储尘箱13相连通,储尘箱13的左侧设有过滤网14。进一步的,过滤网14通过螺栓与储尘箱13固定连接。进一步的,壳体1的顶部右侧固定有L形握把15。进一步的,L形握把15的右端设有防滑把套16。本实施例的一个具体应用为:使用者手持防滑把套16,移动本装置至配电柜的灰尘处,然后启动电机901,电机901带动联动杆902转动,联动杆902带动第二齿轮903转动,第二齿轮903带动齿带7运动,齿带7带动四个第一齿轮6转动,四个第一齿轮6带动位于中间位置的四个齿轮5转动,位于中间位置的四个齿轮5带动每一列的齿轮5转动,这样就带动了多个转动刷3转动,可以有效地对灰尘表明进行清洁;同时电机901的输出轴带动抽尘扇12转动,抽尘扇12产生吸力,通过多个吸尘头8将灰尘吸入储尘箱13内,且灰尘被过滤网14过滤在储尘箱13内存储。本技术通过底板2上均匀分布的多个转动刷3,可以对配电柜进行有效的清刷,且多个转动刷3之间设有吸尘头8,可以及时的将刷散的灰尘吸入储尘箱13内存储,且通过一个电机901实现了对灰尘的吸取和转动刷3的转动,整体具有很好的联动效果,节约了能源,降低了生产成本。本技术所提供的产品型号只是为本技术方案依据产品的结构特征进行的使用,其产品会在购买后进行调整与改造,使之更加匹配和符合本技术所属技术方案,其为本技术方案一个最佳应用的技术方案,其产品的型号可以依据其需要的技术参数进行替换和改造,其为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所熟知的,因此,本领域所属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通过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得到对应的使用效果。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以上公开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技术仅为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底面均匀设有多个转动刷(3),所述转动刷(3)按列设置,每个所述转动刷(3)的顶部固定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与底板(2)转动连接,且顶端穿过底板(2)并固定有齿轮(5),位于同一列的所述齿轮(5)相互啮合,位于中间位置的四个所述齿轮(5)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齿轮(6),四个所述第一齿轮(6)之间通过齿带(7)联动,多个所述转动刷(3)之间设有吸尘头(8),所述吸尘头(8)连通固定有吸尘支管(10),所述壳体(1)的顶部中间固定有吸尘总管(11),所述吸尘支管(10)穿过底板(2)并与吸尘总管(11)相连通,所述吸尘总管(11)内设有抽尘扇(12),所述抽尘扇(12)连接有联动组件(9)。/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部固定有底板(2),所述底板(2)的底面均匀设有多个转动刷(3),所述转动刷(3)按列设置,每个所述转动刷(3)的顶部固定有转轴(4),所述转轴(4)与底板(2)转动连接,且顶端穿过底板(2)并固定有齿轮(5),位于同一列的所述齿轮(5)相互啮合,位于中间位置的四个所述齿轮(5)的顶端固定有第一齿轮(6),四个所述第一齿轮(6)之间通过齿带(7)联动,多个所述转动刷(3)之间设有吸尘头(8),所述吸尘头(8)连通固定有吸尘支管(10),所述壳体(1)的顶部中间固定有吸尘总管(11),所述吸尘支管(10)穿过底板(2)并与吸尘总管(11)相连通,所述吸尘总管(11)内设有抽尘扇(12),所述抽尘扇(12)连接有联动组件(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配电柜用灰尘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联动组件(9)包括电机(901),所述电机(901)与吸尘总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考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米顺天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