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配器的双向弹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239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配器的双向弹片,包括第一主体、中间主体和第三主体,各个主体之间分别与连接部相互连接在一起。第一主体和中间主体形成第一开口,中间主体和第二主体形成第二开口,形成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不同,以便能更好的适应不用的插脚,各个主体远离连接部一端形成管脚,管脚呈三角形分布,提高了装配的稳定性。一体成型的弹片也具有更高的强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适用性强,稳定性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配器的双向弹片
本技术涉及一种适配器,具体涉及一种适配器的双向弹片。
技术介绍
现在随着电子设备在各个不同场合的大量运用,电子设备的电源补给和补给的稳定性变得愈发重要起来。一般的适配器由外壳、电容、电感、PCB板、变压组件、插脚等元器件组成。如授权公告号为CN210092394U,公开日为2020年02月18日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适配器插脚接触弹片及具有该弹片的电源适配器。包括安装于PCB板上的底片,以及设置于底片两侧左弹片、右弹片。左右弹片顶部形成供插脚插入的插接口,左弹片与右弹片之间形成与插接口连通的插接槽。现有技术都是通过单个弹片上设置单个插接槽来与插脚相互配合,只能与插脚形成单一的互配方式,无法在同一个PCB板上与不同的插脚相互配合,形式单一,适用性差,使用受到局限。现有的金属弹片一般通过两个个管脚脚装配在PCB板上,金属弹片在受到插脚接触和作用力后,会产生晃动,从而导致金属弹片在PCB板上装配的的牢固性降低。
技术实现思路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配器的双向弹片,解决了无法在同一个PCB板上的与不同的插脚互配的问题,也更好的解决了弹片和PCB板连接牢固性差的问题。(二)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适配器的双向弹片,包括第一主体、中间主体和第二主体。第一主体通过第一连接部与中间主体连接,中间主体通过第二连接部与第二主体连接。第一主体和中间主体之间形成第一开口,中间主体和第三主体之间形成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不同。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开口以及第二开口分别沿插脚插入方向口径逐渐减小。如此设置,俯视本技术,整个形状大致呈两个“八”字形,插脚能准确的从宽口处插接到第一开口,使电路导通。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大小不同,可以根据需要对位,以提供对应开口大小的插孔配合进行使用,提高适用性。当安装两个弹片时,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两两排列组合,使弹片能和插脚之间形成3-4种不同的插接配合方式。进一步设置,所述的适配器的双向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均小于插脚的宽度。如此设置,确保插脚在插接的时候,能与弹片接触导通。进一步设置,第一主体、中间主体和第二主体分别远离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一端的中间处,向外延伸形成管脚。如此设置,形成的管脚呈现三角形分布,能够提高弹片与PCB板装配具有更稳固牢靠的接触作用。进一步设置,所述中间主体与管脚连接处垂直于第一开口方向设置有支撑体。如此设置,使的弹片有更好的稳定性,不因插脚插接过程中对弹片的作用力使弹片松动而导致接触不良。进一步设置,第一主体和中间主体相互对立的平面上,设置有方向垂直于第一开口的凸起物;在所述的第二主体和中间主体相互对立的平面上,设置有方向垂直于第一开口的凸起物。如此设置,在相应的表面上设置有凸起物,该凸起物能起到对插脚的导向作用,也增加了插脚在接触弹片时候的摩擦力,使插脚和弹片接触更稳定。进一步设置,第一连接部与第一主体和中间主体连接的地方通过圆角过渡;第二连接部与第二主体和中间主体连接的地方通过圆角过渡。如此设置,使得插脚在对弹片进行作用力的时候,对弹片的形变有较好的缓冲和延展,使各个部分不因弹片的形变而造成接触不良。进一步设置,所述第一主体、中间主体、第二主体、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管脚、凸起物和支撑体一体成型。如此设置,增大整个弹片的强度。(三)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配器上的双向弹片,具备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适配器上的双向弹片,通过第一主体,中间主体和第二主体以及他们之间通过连接部相互连接,并形成了相应的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大小不同,以方便对应开口大小的插孔配合进行使用。当安装有两个弹片的时候,从而能形成不同的组合排列,来适应不同的插脚进行插接配合,增加了适配器的适用性;根据该结构在各个主体远离连接部的一端的中间处,向外延伸形成管脚。这样管脚能形成三角形的分布,能和PCB板更稳定的进行配合。附图说明图1为两个弹片和PCB板装配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有凸起物整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具有支撑板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其中,图1为两个弹片和PCB板装配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俯视图。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适配器的双向弹片,包括第一主体11、中间主体13和第三主体12,第一主体11通过第一连接部21和中间主体13连接,中间主体13通过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主体12连接。第一主体11和中间主体13形成第一开口41,中间主体13和第二主体12之间形成第二开口42。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的大小不同,以便以不同开口尺寸相配合的插脚可以进行配合插接。第一开口41沿插脚插入方向口径逐渐减小;所述第二开口42沿插脚插入方向口径逐渐减小。从俯视图来看,本技术大体上呈两个“八”字状。这样设置能使插脚准确的插接到第一开口41或第二开口42处,并且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的的宽度均小于插脚的宽度,确保插脚能与弹片接触形成电路导通。本技术可以两个弹片一起组合使用,因为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的的大小不同,两个弹片组合时,形成的开口能够组合成不同的排列方式,以适用不同的插脚类型进行配合。在第一主体11、中间主体13和第二主体12分别远离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的一端的中间处,向外延伸形成管脚5。基于该结构的形成,在各个主体上设置管脚,管脚呈三角形分布,这样能够提高弹片与PCB板装配具有更稳固牢靠的接触作用。参阅图4所示,图4为本技术的优选,在第一主体11、中间主体13和第三主体12的相应表面上设置了凸起物7,该凸起物7能对插脚起导向作用,并且在插脚和弹片接触时候提供一定的摩擦力,使得接触更加稳定。参阅图5所示,图5为本技术的优选,在中间主体13与管脚5连接处垂直于第一开口方向设置有支撑体8,使得在面对插脚进行插接时候的作用力,能使弹片更稳定在固定在PCB板上。第一连接部21与第一主体11和中间主体13连接的地方通过圆角过渡;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主体12和中间主体13连接的地方通过圆角过渡。在插脚和弹片进行装配的过程中,插脚难免要挤压弹片进行较好接触,通过在其连接处的圆角过渡,来实现在挤压的过程中,增加弹片各个主体韧性和延展性。本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适配器的双向弹片,包括第一主体(11)、中间主体(13)和第二主体(12);所述第一主体(11)通过第一连接部(21)与中间主体(13)连接,所述中间主体(13)通过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主体(1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与中间主体(13)之间形成第一开口(41),中间主体(13)和第二主体(12)之间形成第二开口(42);所述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的大小不同。/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配器的双向弹片,包括第一主体(11)、中间主体(13)和第二主体(12);所述第一主体(11)通过第一连接部(21)与中间主体(13)连接,所述中间主体(13)通过第二连接部(22)与第二主体(12)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体(11)与中间主体(13)之间形成第一开口(41),中间主体(13)和第二主体(12)之间形成第二开口(42);所述第一开口(41)和第二开口(42)的大小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配器的双向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41)以及第二开口(42)分别沿插脚插入方向口径逐渐减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适配器的双向弹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主体(11)、中间主体(13)和第二主体(12)分别远离第一连接部(21)和第二连接部(22)的一端的中间处,向外延伸形成管脚(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适配器的双向弹片,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主体(13)与管脚(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福铭李俊需伍佼张志伟王其才徐进远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科力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