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1170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解决现有技术中断路器双金属片起始装配位置不易确定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断路器外壳,断路器外壳内安装有双金属片,双金属片一端连接至断路器静触头,双金属片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下方对应的断路器外壳内设有指示双金属片装配位置的刻度线,刻度线由数条间隔设置的长条形凸起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断路器中双金属片的装配位置设置了统一的装配标准,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双金属片装配,使双金属片装配标准化,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合格率,同时提升了断路器过载保护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
本技术涉及小型断路器装配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
技术介绍
在断路器中,双金保护装置用于进行过载保护,双金保护装置包括受热变形的双金属片。当出现过载工况时时,双金属片处电流增大,使双金属片受热发生变形,从而驱动操作机构进行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断开。双金属片安装在断路器的壳体内,在生产装配时需要对其位置角度需要进行调节,以便于当出现过载时,双金属片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作用。在现有的断路器中,按照双金属片的动作原理,它的装配位置对于断路器的性能至关重要。在现行的生产工艺下,装配操作人员和巡检人员对其装配位置的判断还是依靠经验目测调整,这对于生产的标准化和合格率都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为断路器中双金属片的装配位置设置了统一的装配标准,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双金属片装配,使双金属片装配标准化,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合格率,同时提升了断路器过载保护的稳定性。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包括断路器外壳,所述断路器外壳内安装有双金属片,所述双金属片一端连接至断路器静触头,双金属片另一端为自由端,所述自由端下方对应的断路器外壳内设有指示双金属片装配位置的刻度线,所述刻度线由数条间隔设置的长条形凸起组成。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其中,相邻所述长条形凸起之间的间距相同。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其中,所述长条形凸起设为五条。进一步的,本技术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其中,所述长条形凸起与断路器外壳一体成型。本技术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包括断路器外壳,断路器外壳内安装有双金属片,双金属片一端连接至断路器静触头,双金属片另一端为自由端,自由端下方对应的断路器外壳内设有指示自由端装配位置的刻度线,刻度线由数条间隔设置的长条形凸起组成,在实际应用时,为断路器中双金属片的装配位置设置了统一的装配标准,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双金属片装配,使双金属片装配标准化,并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合格率,同时提升了断路器过载保护的稳定性。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在双金属片在实际应用中调整后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适应设备在过载工况下的过载保护,在断路器外壳1内安装有双金属片2,将双金属片2一端连接至断路器静触头,双金属片2另一端为自由端,当设备运行出现过载情况时,双金属片2的自由端受热发生变形,进而驱动操作机构进行动触头与静触头的断开。为了保障装配完成后的断路器过载保护性能稳定性,在自由端下方对应的断路器外壳1内设有指示双金属片2装配位置的刻度线3。其中,刻度线3由数条间隔设置的长条形凸起组成。通过上述设置,双金属片2可以参照刻度线3调整其装配位置,为断路器中双金属片2的装配位置设置了统一的装配标准;不同型号的双金属片2在刻度线3上对应不同的位置,因此本技术可以适用不同型号的双金属片2装配,使双金属片2装配标准化;无需靠经验目测判断装配位置,提高了生产效率及合格率;同时提升了断路器过载保护的稳定性。需要指出的是,额定电流的大小是定义双金属片2规格的重要参数,额定电流的数值具也是呈规则变化,因此为了适应这种变化将相邻长条形凸起之间的间距设置为相同。按照实际需求设置相邻长条形凸起的间距,标定每条长条形凸起对应的额定电流数值,这样每条长条形凸起所在位置就对应着一个相应的额定电流值,在对双金属片2进行装配时,只需根据双金属片2的额定电流值将其调整至与之在刻度线3对应的位置处即可;也可将长条形凸起设为五条,当然将长条形凸起设置为五条为较佳的实施方式,也可以根据断路器外壳1空间的大小增删长条形凸起的个数,以适应不同结构类型的断路器和不同品牌的双金属片。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障结构的稳定性,将长条形凸起与断路器外壳1一体成型设计。为了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参照图1和图2对本技术的实际使用过程进行如下描述:在实际使用时,先将双金属片2按照预定位置安装到断路器外壳1上,根据不同的双金属片牌号及订单需要,然后按要求将双金属片2调整到相应的刻度线3范围内,也可根据实际情况更改刻度线3的间距和位置,以适用不同结构类型的断路器和不同品牌的双金属片。其中,图1为双金属元件调整前的状态,当位于此状态时,双金属片2需参考刻度线3向下进行调整;图2为按照装配工艺要求调整后的位置,参照此刻度线3可以直观快速有效地检查双金属片2的装配是否符合实际生产要求。本技术能解决如下问题:1.同种型号的双金属片装配有了固定的位置,提升了断路器的过载保护稳定性。2.双金属片装配标准化进一步提升,避免了双金属片装配因人而异的现象。3.双金属片的位置有了直观的标准,装配效率和巡检效率得到了提高。4.可适用对不同结构类型和不同品牌的双金属片。以上实施例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的描述,并非对本技术请求保护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型,均应落入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包括断路器外壳(1),所述断路器外壳(1)内安装有双金属片(2),所述双金属片(2)一端连接至断路器静触头,双金属片(2)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下方对应的断路器外壳(1)内设有指示双金属片装配位置的刻度线(3),所述刻度线(3)由数条间隔设置的长条形凸起组成。/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刻度线的断路器外壳,包括断路器外壳(1),所述断路器外壳(1)内安装有双金属片(2),所述双金属片(2)一端连接至断路器静触头,双金属片(2)另一端为自由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由端下方对应的断路器外壳(1)内设有指示双金属片装配位置的刻度线(3),所述刻度线(3)由数条间隔设置的长条形凸起组成。


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丰晓勇张琪李旭晗宋卉君刘作亮张阳张国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杰远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