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及其电源转换开关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1534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及其电源转换开关,包括壳体,动触头结构和N相触头结构,以及导电环结构,N相触头结构包括分别与负载、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N线相连的负载接线触头、上接线触头和下接线触头,所述导电环结构包括与上接线触头、下接线触头、负载接线触头相连的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和第三导电环,动触头结构的两端可同时接通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和第三导电环,使负载、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N线同时串联到一起,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既能防止零线腾空问题,又能避免使用传统的双动触头转动结构,大大节省了安装零部件,简化了安装结构,使整体的安装步骤减少,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及其电源转换开关
本技术涉及自动转换开关
,具体涉及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及其电源转换开关。
技术介绍
ATSE(AutomaticTransferSwitchingEquipment)即自动转换开关电器应用于非常重要的配电场所,能够检测当一路电源发生如断电、缺相、过压、欠压等故障时能否自动切换至正常的备用电源,保证用电的连续性,因此在现代配电系统中应用越来越广泛。中性线重叠技术是指ATSE在主、备电源之间切换时,两路电源的中性线(N极)会有一个瞬时的重叠闭合过程,使负载N极始终与接地系统相连通。中国专利文献CN105261501B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中线重叠转换结构,中线重叠转换结构包括绝缘壳体、设置在绝缘壳体上且与驱动方轴配合的绝缘安装座、设置在绝缘安装座上的A电源动触头和B电源动触头、设置在绝缘壳体上的负载接线板、A电源接线板以及B电源接线板,以及可伸缩地连接在A电源动触头和B电源动触头之间的触头压簧和触头拉簧;A电源动触头通过负载销轴滑动设置在绝缘安装座的负载弧形槽内,B电源动触头通过常用销轴滑动设置在绝缘安装座的常用弧形槽内。结合该文献附图可知,A电源动触头和B电源动触头设计呈Z形结构,是分别靠绝缘安装座的弧形槽和销轴的驱动配合实现转动,即在A电源合闸时,所述绝缘安装座顺时针转动,会使常用销轴抵推所在常用弧形槽的一端,从而带动B电源动触头转动,使其与负载接线板、B电源接线板断开电性接触并挤压触头压簧和拉伸触头拉簧使二者变形,以及在A电源分闸时,触头压簧和触头拉簧弹性复位,使B电源动触头与负载接线板、B电源接线板电性接触。这样使A电源动触头和B电源动触头分别设置两套独立的传动结构,且两套传动结构通过触头弹簧和触头压簧实现自动复位功能。虽然这种双电源转换开关的中线重叠转换结构可以实现中性线重叠功能的功能,但是这种结构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1.A电源动触头、B电源动触头分别通过两组销轴固定在绝缘安装座,A电源动触头和B电源动触头之间的销轴还对应连接有触头压簧和触头拉簧,在组装时,安装零部件多,安装起来较为费时费力,安装效率低,且A电源动触头、B电源动触头的传动结构过于复杂,导致产品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中线重叠转换结构的A电源动触头、B电源动触头的传动方式复杂,安装零部件多,安装费时费力,生产成本高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安装零部件少,结构简单,安装方便,生产成本低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本技术提供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连接在电源转换开关一侧,包括:壳体,其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转轴;动触头结构,穿设在所述驱动转轴开设的通槽结构中,其两端伸出所述驱动转轴外周侧壁;N相触头结构,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输出侧的负载接线触头,和连接在所述壳体输入侧的上接线触头和下接线触头;导电环结构,包括分别连接所述上接线触头、下接线触头、负载接线触头的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和第三导电环,所述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和第三导电环沿所述动触头结构的运动轨迹环绕着所述驱动转轴间隔设置;所述动触头结构在所述驱动转轴的带动下,其两端具有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环和第一导电环的第一导通状态,以及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的第二导通状态,以及在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的动触头结构具有同时接通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和第三导电环的重叠状态。在上述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中,所述第三导电环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环和第二导电环相对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弧形间隙和第二弧形间隙,所述动触头结构的两端转动经过所述第一弧形间隙和第二弧形间隙时分别连接第一导电环和第三导电环的一端、以及连接第二导电环与第三导电环的另一端。在上述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中,所述动触头结构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导电环结构夹持接触的弧形夹持部。在上述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中,所述弧形夹持部的圆弧周长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间隙和所述第二弧形间隙的圆弧周长。在上述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中,所述第一导电环和所述第二导电环关于所述驱动转轴的轴心对称设置,所述第三导电环的两端关于所述驱动转轴的轴心对称设置。在上述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中,所述通槽结构包括平行设置在所述驱动转轴上的两个通槽孔,所述通槽孔两端延伸贯穿至所述驱动转轴的外周侧壁,所述动触头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在两个通槽孔上的两动触片,和分别设置在两个动触片与两个通槽孔之间的两弹性压片,两弹性压片对两所述动触片施加相向靠近的挤压力,两个动触片分别伸出两个所述通槽孔的两端为圆弧端,且两两相对的形成了所述弧形夹持部。在上述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中,所述通槽孔和所述动触片之间设有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在所述通槽孔内壁上的三角形限位块,和对应所述三角形限位块设置在所述动触片上的三角形限位缺口,所述三角形限位块与所述三角形限位缺口在所述动触片插入所述通槽孔时配合卡接。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源转换开关,包括上述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所述电源转换开关与所述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之间设有操作主轴,所述操作主轴由若干驱动转轴相互套接而成。在上述的电源转换开关中,所述驱动转轴包括设置在其轴向两端的凸起部和凹槽部,相邻两个所述驱动转轴通过所述凸起部插接于所述凹槽部中形成联动配合。在上述的电源转换开关中,所述凸起部包括由所述驱动转轴一端凸起的圆形凸台,和间隔设置在所述圆形凸台的外周侧壁上的若干驱动凸块,以及设置在所述圆形凸台中心位置的多边形凹槽;所述凹槽部包括适合所述圆形凸台和所述驱动凸块匹配插入的驱动凹槽,以及对应所述多边形凹槽设置在所述驱动凹槽中心位置的多边形凸起。本技术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1.本技术提供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负载接线触头与负载的N线相连,上接线触头与主电源的N线相连,下接线触头与备用电源的N线相连,在所述驱动转轴的周围环绕设置有分别与所述上接线触头、下接线触头、负载接线触头相连的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和第三导电环,由于所述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和第三导电环沿动触头结构的运动轨迹设置,所述动触头结构的两端在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切换时,会同时接通第一导电环、第二导电环和第三导电环,使负载、主电源和备用电源的N线同时串联到一起,从而避免出现零线腾空问题,提高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只需要转动所述驱动转轴就能实现在“主电源与负载N极接通-中性线重叠-备用电源与负载N极接通”这三个状态内进行切换,避免使用传统的双动触头转动结构,同时也无需考虑原有的弹簧复位结构,大大节省了安装零部件,简化了安装结构,使整体的安装步骤减少,提高了产品的组装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和人工成本。2.本技术提供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在所述动触头结构切换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其一所述弧形夹持部会转动经过所述第一弧形间隙并同时夹持所述第一导电环和所述第三导电环,另一所述弧形夹持部会转动经过所述第二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连接在电源转换开关(6)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1),其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转轴(11);/n动触头结构(2),穿设在所述驱动转轴(11)开设的通槽结构(3)中,其两端伸出所述驱动转轴(11)外周侧壁;/nN相触头结构(4),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1)输出侧的负载接线触头(41),和连接在所述壳体(1)输入侧的上接线触头(42)和下接线触头(43);/n导电环结构(5),包括分别连接所述上接线触头(42)、下接线触头(43)、负载接线触头(41)的第一导电环(51)、第二导电环(52)和第三导电环(53),所述第一导电环(51)、第二导电环(52)和第三导电环(53)沿所述动触头结构(2)的运动轨迹环绕着所述驱动转轴(11)间隔设置;所述动触头结构(2)在所述驱动转轴(11)的带动下,其两端具有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环(53)和第一导电环(51)的第一导通状态,以及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环(53)和第二导电环(52)的第二导通状态,以及在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的动触头结构(2)具有同时接通第一导电环(51)、第二导电环(52)和第三导电环(53)的重叠状态。/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连接在电源转换开关(6)一侧,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1),其内转动设置有驱动转轴(11);
动触头结构(2),穿设在所述驱动转轴(11)开设的通槽结构(3)中,其两端伸出所述驱动转轴(11)外周侧壁;
N相触头结构(4),包括连接在所述壳体(1)输出侧的负载接线触头(41),和连接在所述壳体(1)输入侧的上接线触头(42)和下接线触头(43);
导电环结构(5),包括分别连接所述上接线触头(42)、下接线触头(43)、负载接线触头(41)的第一导电环(51)、第二导电环(52)和第三导电环(53),所述第一导电环(51)、第二导电环(52)和第三导电环(53)沿所述动触头结构(2)的运动轨迹环绕着所述驱动转轴(11)间隔设置;所述动触头结构(2)在所述驱动转轴(11)的带动下,其两端具有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环(53)和第一导电环(51)的第一导通状态,以及转动连接所述第三导电环(53)和第二导电环(52)的第二导通状态,以及在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之间切换的动触头结构(2)具有同时接通第一导电环(51)、第二导电环(52)和第三导电环(53)的重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电环(5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导电环(51)和第二导电环(52)相对设置并形成有第一弧形间隙(54)和第二弧形间隙(55),所述动触头结构(2)的两端转动经过所述第一弧形间隙(54)和第二弧形间隙(55)时分别连接第一导电环(51)和第三导电环(53)的一端、以及连接第二导电环(52)与第三导电环(53)的另一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触头结构(2)的两端分别设有与所述导电环结构(5)夹持接触的弧形夹持部(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夹持部(21)的圆弧周长大于所述第一弧形间隙(54)和所述第二弧形间隙(55)的圆弧周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中性线重叠转换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环(51)和所述第二导电环(52)关于所述驱动转轴(11)的轴心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柳金淼刘辉陈鑫浩林筱轶吴琼露吴燕平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天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