触点式充电装置、穿戴式设备及触点式充电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1014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50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点式充电装置、穿戴式设备及触点式充电系统。该触点式充电装置,应用于穿戴式设备,其中,该装置包括:至少两组输入端子,每组输入端子包括一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用于与充电芯片连接;第一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电源输入弹簧弹针接触导通,第二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接地弹簧弹针接触导通。通过设置至少两组输入端子,以利用并联输入的方式,提高穿戴式设备充电的通流能力,相较现有的单路输入,可以做到倍数的通流能力,还可以减缓各个支路上端子以及充电底座上弹簧弹针的电化学腐蚀,并且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弹簧弹针受到污染而发生概率性接触不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点式充电装置、穿戴式设备及触点式充电系统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通信设备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触点式充电装置、穿戴式设备及触点式充电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智能穿戴类产品得到了非常大的发展,而随着穿戴式设备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充电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目前,对于穿戴式设备的常用充电方式,主要包括:无线充电方式,触点式充电方式以及传统接口类充电方式。其中,对于无线充电方式,实现成本较高,并且由于穿戴式设备体积有限,无线充电线圈较小,该种方式的充电效率较低且发热也比较严重。而对于传统接口类充电方式,虽然可以进行较大电流的充电,但是无法实现防水。此外,对于当前的触点式充电方式,由于触点式接触部分的阻抗大,进而导致了充电电流较小,充电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点式充电装置、穿戴式设备及触点式充电系统,以提高触点式充电效率。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点式充电装置,应用于穿戴式设备,其中,该装置包括:至少两组输入端子,每组输入端子包括一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用于与充电芯片连接;第一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电源输入弹簧弹针接触导通,第二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接地弹簧弹针接触导通。在第一方面中,通过设置至少两组输入端子,以利用并联输入的方式,提高穿戴式设备充电的通流能力,相较现有的单路输入,可以做到倍数的通流能力。而对于相同的充电电流工况,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多路并联,各个支路上的电流较现有的单路输入的电流小,进而在相同充电时间下,可以减缓各个支路上端子以及充电底座上弹簧弹针的电化学腐蚀。此外,由于设置了多路并联输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弹簧弹针受到污染而发生概率性接触不良问题,提高了穿戴式设备充电的可靠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两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一组输入端子以及第二组输入端子;第一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第二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上的第一电源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第一弹簧弹针接触导通,第一接地端子上的第一接地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第二弹簧弹针接触导通;第二电源端子上的第二电源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第三弹簧弹针接触导通,第二接地端子上的第二接地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第四弹簧弹针接触导通。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设置两组输入端子时,可以利用两路并联输入的方式,提高穿戴式设备充电的通流能力,相较现有的单路输入,可以做到两倍的通流能力。而对于相同的充电电流工况,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多路并联,各个支路上的电流较现有的单路输入的电流减少一半,进而在相同充电时间下,可以减缓各个支路上端子以及充电底座上弹簧弹针的电化学腐蚀。此外,由于设置了多路并联输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弹簧弹针受到污染而发生概率性接触不良问题,提高了穿戴式设备充电的可靠性。并且,对于穿戴式设备无需更改壳体结构,可以完全沿用原有的穿戴式设备的改壳体结构,进而可以继续适配原有的充电底座。即配置有本实施例提供的触点式充电装置的穿戴式设备可以置于原有充电底座(例如,配置VBUS端子、GND端子、D-端子以及D+端子的底座),也可以是置于新的充电底座(例如,配置VBUS端子、GND端子、VBUS端子以及GND端子的底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触点式充电装置,还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位于第一位置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用于与充电芯片连接;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位于第二位置时,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用于与处理器连接,第一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通信底座上的第一通信弹簧弹针接触导通,第二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通信底座上的第二通信弹簧弹针接触。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开关切换的方式,以使得输入端子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复用,进而既能够实现用户模式下的充电,又能够实现工厂模式下的数据通信。通过设置两组输入端子,以利用并联输入的方式,提高穿戴式设备充电的通流能力,相较现有的单路输入,可以做到倍数的通流能力。而对于相同的充电电流工况,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多路并联,各个支路上的电流较现有的单路输入的电流小,进而在相同充电时间下,可以减缓各个支路上端子以及充电底座上弹簧弹针的电化学腐蚀。此外,由于设置了两路并联输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弹簧弹针受到污染而发生概率性接触不良问题,提高了穿戴式设备充电的可靠性。此外,通过控制开关切换的方式实现输入端子的复用,也能够满足工厂模式下的数据通信,从而解决产线软件升级,测试命令下发的问题。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触点式充电装置,还包括:检测端子;当检测端子检测的状态为第一状态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处于第一位置;当检测端子检测的状态为第二状态时,第一开关与第二开关处于第二位置。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设置检测端子的方式来获取穿戴式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进而根据穿戴式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开关切换,以使得输入端子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复用,进而既能够实现用户模式下的充电,又能够实现工厂模式下的数据通信。通过设置两组输入端子,以利用并联输入的方式,提高穿戴式设备充电的通流能力,相较现有的单路输入,可以做到倍数的通流能力。而对于相同的充电电流工况,由于本实施例中采用了多路并联,各个支路上的电流较现有的单路输入的电流小,进而在相同充电时间下,可以减缓各个支路上端子以及充电底座上弹簧弹针的电化学腐蚀。此外,由于设置了两路并联输入的方式,可以有效地避免由于弹簧弹针受到污染而发生概率性接触不良问题,提高了穿戴式设备充电的可靠性。此外,通过控制开关切换的方式实现输入端子的复用,也能够满足工厂模式下的数据通信,从而解决产线软件升级,测试命令下发的问题。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当检测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通信底座上的检测弹簧弹针接触导通时,检测端子检测到第一电平。在第一方面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通过检测检测端子的电平以获取穿戴式设备当前的工作状态,进而根据穿戴式设备的工作状态进行开关切换,以使得输入端子根据不同的工作模式进行复用,进而既能够实现用户模式下的充电,又能够实现工厂模式下的数据通信。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穿戴式设备,包括:壳体、充电芯片、处理器以及电池;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组输入端子,每组输入端子均包括一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第一端子和第二端子分别与充电芯片连接,充电芯片与处理器连接,充电芯片在处理器的控制下对电池进行充电;第一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电源输入弹簧弹针接触导通,第二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接地弹簧弹针接触导通。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至少两组输入端子设置在壳体的第一侧,第一侧为用户佩戴穿戴式设备时贴近皮肤的一侧。在一种可能的设计中,穿戴式设备,还包括:至少两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一组输入端子以及第二组输入端子;第一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一电源端子第一接地端子,第二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二电源端子第二接地端子;第一电源端子上的第一电源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第一弹簧弹针接触导通,第一接地端子上的第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触点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穿戴式设备,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两组输入端子,每组输入端子包括一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用于与充电芯片连接;/n所述第一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电源输入弹簧弹针接触导通,所述第二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所述充电底座上的接地弹簧弹针接触导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触点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应用于穿戴式设备,所述装置包括:至少两组输入端子,每组输入端子包括一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用于与充电芯片连接;
所述第一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电源输入弹簧弹针接触导通,所述第二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所述充电底座上的接地弹簧弹针接触导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点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一组输入端子以及第二组输入端子;
所述第一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二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上的第一电源触点用于与所述充电底座上的第一弹簧弹针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上的第一接地触点用于与所述充电底座上的第二弹簧弹针接触导通;
所述第二电源端子上的第二电源触点用于与所述充电底座上的第三弹簧弹针接触导通,所述第二接地端子上的第二接地触点用于与所述充电底座上的第四弹簧弹针接触导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点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关和第二开关;
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位于第一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用于与所述充电芯片连接;
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位于第二位置时,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用于与处理器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通信底座上的第一通信弹簧弹针接触导通,所述第二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所述通信底座上的第二通信弹簧弹针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点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检测端子;
当所述检测端子检测的状态为第一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所述第一位置;
当所述检测端子检测的状态为第二状态时,所述第一开关与所述第二开关处于所述第二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点式充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当所述检测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所述通信底座上的检测弹簧弹针接触导通时,所述检测端子检测到第一电平。


6.一种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充电芯片、处理器以及电池;
所述壳体上设置有至少两组输入端子,每组输入端子均包括一个第一端子和一个第二端子,所述第一端子和所述第二端子分别与所述充电芯片连接,所述充电芯片与所述处理器连接,所述充电芯片在所述处理器的控制下对电池进行充电;
所述第一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充电底座上的电源输入弹簧弹针接触导通,所述第二端子上的触点用于与所述充电底座上的接地弹簧弹针接触导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两组输入端子设置在所述壳体的第一侧,所述第一侧为用户佩戴所述穿戴式设备时贴近皮肤的一侧。


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穿戴式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所述至少两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一组输入端子以及第二组输入端子;
所述第一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一电源端子和第一接地端子,所述第二组输入端子包括第二电源端子和第二接地端子;
所述第一电源端子上的第一电源触点用于与所述充电底座上的第一弹簧弹针接触导通,所述第一接地端子上的第一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鹿楠宫锦超张昊郭智张俊
申请(专利权)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