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接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9423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9
一种新型接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接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本发明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接地线接地端卡具存在接地线接地端后与接地体脱离的问题。包括卡头和操作杆,第一手压轴和第二手压轴分别嵌接在第一钳头一端的两侧外端面上,2个挡板轴的大端面分别安装第一手压轴和第二手压轴上,第二压簧和第三压簧分别套装在2个挡板轴上,2个销子的小端面分别顶在2个挡板轴的小端面上,2个销子的大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挡板一端内部安装有2个销子和第一压簧,2个销子的小端面分别嵌接在第一钳头一端的两侧内端面上,第一钳头一端的中部与挡板之间通过2个销子的小端面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电气作业工具领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接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气作业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新型接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
技术介绍
接地线作为设备检修时,防止临近高压线路感应电,放掉检修设备的剩余电荷,同时还作为防止突然送电至停电检修设备的可靠措施,是保护检修人员的一道安全屏障,亦可称为“生命线”。在对现作业现场安全督查中,会发生接地线接地端与接地体接触不牢的情况,不但会导致作业现场违章的发生,还可能导致突然来电情况时危及作业人员的安全,所以检修设备的可靠接地,是确保人身安全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接地线接地端线夹存在:一是装设接地线时需要旋转把手多圈,才能与接地极紧固,费事、费时,延长了操作时间;二是接地端铸铝卡具与接地极紧固时,用力大了,容易导致接地端卡具断裂;用力小了,接触就不是很牢固、夹紧度不够。接地端卡具与接地极受外力影响,容易脱落,在检修设备突然来电或临近高压带电设备存在感应电,容易造成人身触电事故。现有技术中接地线接地端卡具存在接地线接地端后与接地体脱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接地线接地端卡具存在接地线接地端后与接地体脱离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新型接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接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包括卡头和操作杆,操作杆插装在卡头上;卡头包括第一钳头、挡板、2个挡板轴、第二钳头、第一压簧、第一手压轴、第二手压轴、第二压簧、第三压簧、2个销子和套管;操作杆一端安装在第二钳头底端端面上,操作杆另一端穿过套管内部,操作杆可在套管内部上下移动;第一钳头的夹持面与第二钳头的夹持面相向设置形成卡钳,第二钳头的顶面为夹持面;第一手压轴和第二手压轴分别嵌接在第一钳头一端的两侧外端面上,2个挡板轴的大端面分别安装第一手压轴和第二手压轴上,第二压簧和第三压簧分别套装在2个挡板轴上,2个销子的小端面分别顶在2个挡板轴的小端面上,2个销子的大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挡板一端内部安装有2个销子和第一压簧,2个销子的小端面分别嵌接在第一钳头一端的两侧内端面上,第一钳头一端的中部与挡板之间通过2个销子的小端面转动连接。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效果:一、往接地线接地端安装接地体时,将操作杆向下拉出,将接地体安装在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之间,松开操作杆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将接地体夹紧,向下拉动挡板,挡板在垂直方向卡住,挡板挡住接地体,防止接地线接地端后与接地体脱离,避免了作业现场违章的发生和突然来电的情况危及作业人员的安全。二、拆接地线接地端方便、省时,通过按压手压轴,挡板弹出,方便接地端上接地体的拆卸;三、接地端防脱落卡具设置第一压簧,与接地体接触紧固;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安装接地线和接地体时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接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包括卡头1和操作杆2,操作杆2插装在卡头1上;卡头1包括第一钳头1-1、挡板1-3、2个挡板轴1-4、第二钳头1-5、第一压簧1-6、第一手压轴1-7、第二手压轴1-8、第二压簧1-9、第三压簧1-10、2个销子1-11和套管1-12;操作杆2一端安装在第二钳头1-5底端端面上,操作杆2另一端穿过套管1-12内部,操作杆2可在套管1-12内部上下移动;第一钳头1-1的夹持面与第二钳头1-5的夹持面相向设置形成卡钳,第二钳头1-5的顶面为夹持面;第一手压轴1-7和第二手压轴1-8分别嵌接在第一钳头1-1一端的两侧外端面上,2个挡板轴1-4的大端面分别安装第一手压轴1-7和第二手压轴1-8上,第二压簧1-9和第三压簧1-10分别套装在2个挡板轴1-4上,2个销子1-11的小端面分别顶在2个挡板轴1-4的小端面上,2个销子1-11的大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1-6;挡板1-3一端内部安装有2个销子1-11和第一压簧1-6,2个销子1-11的小端面分别嵌接在第一钳头1-1一端的两侧内端面上,第一钳头1-1一端的中部与挡板1-3之间通过2个销子1-11的小端面转动连接。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卡头1还包括第一压簧1-2和轴1-13;第一压簧1-2设置在操作杆2的内壁和轴1-13的外壁之间,第一压簧1-2套设在轴1-13的外壁上。如此设置是为了夹紧接地线接地端的接地体。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的卡头1还包括接地线压紧装置1-14和压块1-15;接地线压紧装置1-14通过旋拧将接地线固定安装在压块1-15和接地线压紧装置1-14之间。如此设置是为了固定接地线。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四: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第一钳头1-1与接地线电性连接。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或三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五: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第二钳头1-5与接地线电性连接。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或三或四相同。具体实施方式六: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操作杆2端部安装有手拉环3。如此设置是因为在工作时操作方便。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或三或四或五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七:结合图1至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的材质为铝。其他与具体实施方式一或二或三或四或五或六相同。工作过程:往接地线接地端安装接地体时,将操作杆向下拉出,将接地体安装在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之间,松开操作杆第一钳头和第二钳头将接地体夹紧,向下拉动挡板,挡板在垂直方向卡住,挡板挡住接地体,将接地线旋拧在压紧装置和压块之间,拆除接地体是只需按卡头两端的手压轴,挡板向上弹起,将接地体取出,拆除接地线只需反向旋拧压紧装置,将接地线取出。本专利技术已以较佳实施案例揭示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任何熟悉本专业技术人员,未脱离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案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型接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头(1)和操作杆(2),操作杆(2)插装在卡头(1)上;/n卡头(1)包括第一钳头(1-1)、挡板(1-3)、2个挡板轴(1-4)、第二钳头(1-5)、第一压簧(1-6)、第一手压轴(1-7)、第二手压轴(1-8)、第二压簧(1-9)、第三压簧(1-10)、2个销子(1-11)和套管(1-12);/n操作杆(2)一端安装在第二钳头(1-5)底端端面上,操作杆(2)另一端穿过套管(1-12)内部,操作杆(2)可在套管(1-12)内部上下移动;/n第一钳头(1-1)的夹持面与第二钳头(1-5)的夹持面相向设置形成卡钳,第二钳头(1-5)的顶面为夹持面;/n第一手压轴(1-7)和第二手压轴(1-8)分别嵌接在第一钳头(1-1)一端的两侧外端面上,2个挡板轴(1-4)的大端面分别安装第一手压轴(1-7)和第二手压轴(1-8)上,第二压簧(1-9)和第三压簧(1-10)分别套装在2个挡板轴(1-4)上,2个销子(1-11)的小端面分别顶在2个挡板轴(1-4)的小端面上,2个销子(1-11)的大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1-6);/n挡板(1-3)一端内部安装有2个销子(1-11)和第一压簧(1-6),2个销子(1-11)的小端面分别嵌接在第一钳头(1-1)一端的两侧内端面上,第一钳头(1-1)一端的中部与挡板(1-3)之间通过2个销子(1-11)的小端面转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接地线接地端防脱落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卡头(1)和操作杆(2),操作杆(2)插装在卡头(1)上;
卡头(1)包括第一钳头(1-1)、挡板(1-3)、2个挡板轴(1-4)、第二钳头(1-5)、第一压簧(1-6)、第一手压轴(1-7)、第二手压轴(1-8)、第二压簧(1-9)、第三压簧(1-10)、2个销子(1-11)和套管(1-12);
操作杆(2)一端安装在第二钳头(1-5)底端端面上,操作杆(2)另一端穿过套管(1-12)内部,操作杆(2)可在套管(1-12)内部上下移动;
第一钳头(1-1)的夹持面与第二钳头(1-5)的夹持面相向设置形成卡钳,第二钳头(1-5)的顶面为夹持面;
第一手压轴(1-7)和第二手压轴(1-8)分别嵌接在第一钳头(1-1)一端的两侧外端面上,2个挡板轴(1-4)的大端面分别安装第一手压轴(1-7)和第二手压轴(1-8)上,第二压簧(1-9)和第三压簧(1-10)分别套装在2个挡板轴(1-4)上,2个销子(1-11)的小端面分别顶在2个挡板轴(1-4)的小端面上,2个销子(1-11)的大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一压簧(1-6);
挡板(1-3)一端内部安装有2个销子(1-11)和第一压簧(1-6),2个销子(1-11)的小端面分别嵌接在第一钳头(1-1)一端的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兆宇梅秋生赵云龙袁文福王磊赵艳张坤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黑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牡丹江供电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