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感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8853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9
本公开涉及集成电感。一种集成电感包含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且具有第一端点、第二端点及一节点。第一绕组以该第一端点及该节点为两端点,且包含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不重叠。第二绕组以该第二端点及该节点为两端点,且包含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该第三线圈及该第四线圈不重叠。该第一线圈与该第三线圈具有重叠的范围,且该第二线圈与该第四线圈具有重叠的范围。该第一线圈被该第三线圈包围,且该第四线圈被该第二线圈包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集成电感
本专利技术是关于集成电感,尤其是关于具有高对称性的集成电感。
技术介绍
电感为变压器的主要元件,且电感及变压器为射频集成电路中用来实现单端(single-ended)至差动(differential)讯号转换、讯号耦合、阻抗匹配等功能的重要元件。随着集成电路往系统单晶片(SystemonChip,SoC)发展,集成电感(integratedinductor)已逐渐取代传统的分离式元件,而被广泛地使用在射频集成电路中。集成电感的布局大大地影响集成电感的特性(例如电感值及质量因子(qualityfactor,Q)等等),因此设计一个高对称性的集成电感成为一个重要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先前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集成电感。本专利技术揭露一种集成电感。集成电感包含第一绕组及第二绕组,且具有第一端点、第二端点及一节点。第一绕组以该第一端点及该节点为两端点,且包含第一线圈及第二线圈,该第一线圈及该第二线圈不重叠。第二绕组以该第二端点及该节点为两端点,且包含第三线圈及第四线圈,该第三线圈及该第四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电感,具有一第一端点、一第二端点及一节点,所述集成电感包含:/n一第一绕组,以所述第一端点及所述节点为两端点,且包含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不重叠;以及/n一第二绕组,以所述第二端点及所述节点为两端点,且包含一第三线圈及一第四线圈,其中所述第三线圈及所述第四线圈不重叠;/n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三线圈具有重叠的范围,且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四线圈具有重叠的范围;/n其中所述集成电感实质上对称于一对称轴,所述对称轴不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及所述第四线圈重叠,且所述第一端点及所述第二端点位于所述对称轴的不同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电感,具有一第一端点、一第二端点及一节点,所述集成电感包含:
一第一绕组,以所述第一端点及所述节点为两端点,且包含一第一线圈及一第二线圈,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不重叠;以及
一第二绕组,以所述第二端点及所述节点为两端点,且包含一第三线圈及一第四线圈,其中所述第三线圈及所述第四线圈不重叠;
其中所述第一线圈与所述第三线圈具有重叠的范围,且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四线圈具有重叠的范围;
其中所述集成电感实质上对称于一对称轴,所述对称轴不与所述第一线圈、所述第二线圈、所述第三线圈及所述第四线圈重叠,且所述第一端点及所述第二端点位于所述对称轴的不同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线圈被所述第三线圈包围,且所述第四线圈被所述第二线圈包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感,其中所述第一线圈及所述第二线圈系透过一第一交叉结构连接,所述第三线圈及所述第四线圈系透过一第二交叉结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感,更包含:
一延伸线段,连接所述第一端点,且与所述第一线圈或所述第二线圈交叉。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集成电感,更包含:
一跨接线段,透过一贯穿结构连接所述第一绕组及所述第二绕组,且所述节点系位于所述跨接线段。


6.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正玮张介斌黄凯易叶达勳
申请(专利权)人:瑞昱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