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平专利>正文

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5469 阅读:4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其包括套管和油管,套管置于油井中,油管置于套管中并深入油井底部,套管和油管之间形成一环形腔室;还包括置于油井底部热水层中的第一换热器,第一换热器工质侧进口与油管相连通,工质侧出口与环形腔室相连通,热水侧进口和出口与地下热水层相连接;还包括能够相变气化工质。本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在油井底部设置换热器,热交换效率大大提高,取热量和取热温度都得到很大提升。液态工质经热交换后转化为高温气态工质,其自井下上升至地面的速度大于现有技术中热水泵回至地面的速度,这一过程中的热量流失大大减少,进一步保证了本系统获取大热量和高温度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
本技术涉及油井热能利用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国内现有的油井热能利用模式一般为:将水作为载热工质注入油井套管与油管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利用大地深层的地热热量来加热该部分水,再将经加热后的水自油管压回地面,再进入用热装置进行取热利用。由于水与地层直接交换的热量有限,导致这种模式取热量小,取热温度低,且由于越往地面温度越低,经加热后的水在泵回地面的过程中热量流失严重,又进一步加剧了取热量和取热温度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旨在通过结构改进和优化,提供一种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该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所述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包括套管和油管,套管置于油井中,油管置于套管中并深入油井底部,套管和油管之间形成一环形腔室;本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还包括置于油井底部热水层中的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工质侧进口与油管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工质侧出口与环形腔室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热水侧进口和出口与地下热水层相连接;本高效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包括套管(2)和油管(3),套管(2)置于油井(1)中,油管(3)置于套管(2)中并深入油井(1)底部,套管(2)和油管(3)之间形成一环形腔室(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油井(1)底部热水层中的第一换热器(5),所述第一换热器(5)工质侧进口与油管(3)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5)工质侧出口与环形腔室(10)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5)热水侧进口和出口与地下热水层相连接;/n还包括能够相变气化工质,工质自油管(3)进入第一换热器(5)与地下热水层进行热交换,吸收热量之后,工质相变气化,自环形腔室(10)流出到达地面。/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包括套管(2)和油管(3),套管(2)置于油井(1)中,油管(3)置于套管(2)中并深入油井(1)底部,套管(2)和油管(3)之间形成一环形腔室(1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置于油井(1)底部热水层中的第一换热器(5),所述第一换热器(5)工质侧进口与油管(3)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5)工质侧出口与环形腔室(10)相连通,所述第一换热器(5)热水侧进口和出口与地下热水层相连接;
还包括能够相变气化工质,工质自油管(3)进入第一换热器(5)与地下热水层进行热交换,吸收热量之后,工质相变气化,自环形腔室(10)流出到达地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油井热能利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井上换热单元,井上换热单元包括第二换热器(6)、用热装置(9)、热水管道(11)和工质管道(12),第二换热器(6)包括热水进口(61)、热水出口(62)、工质进口(63)和工质出口(64);
热水出口(62)与用热装置(9)、用热装置(9)与热水进口(61)之间均通过热水管道(11)相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平李景营朱铁军李凤名徐彬彬王东
申请(专利权)人:王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