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40541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和换热系统,属于换热技术领域,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工质进口和工质出口形成换热腔,由工质进口进入和/或由工质出口排出的工质为气态;第一隔板,设置于换热腔内,第一隔板将换热腔分隔形成多个换热通道;换热管路,每个换热通道内均设有一换热管路,换热管路具有进口和出口。每个换热管路内的工质与对应的换热通道的工质之间的换热效率存在差异,且由于换热通道内气态工质的存在,使得每个换热通道内的压力不同,进而使得由工质进口进入到每个换热通道内的工质流量不同,实现换热通道内工质流量的自动调节,能够省去流量分配结构等部件,降低换热系统的运维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本技术涉及换热器
,尤其涉及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系统。
技术介绍
工业生产系统中常常存在换热过程,要想实现两种介质之间的热传递就需要依靠换热器来实现换热。目前,换热器的形式有板式换热器、管壳式换热器等形式,两种换热器根据生产工艺的不同适用的环境也不尽相同。通常在换热器中存在两种介质进行换热,两种介质被换热器中的结构相隔离,防止两种介质相混,但是在实际生产中,经常存在多个换热器的冷源或热源为同一种介质,此时需要在换热系统中设置流量分配结构等部件来保证每个换热器中分配合适的流量来确保能达到所需的换热量,这也使得换热系统存在运维成本高、调节复杂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及换热系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换热系统中通过设置流量分配结构来保证每个换热器中分配合适的流量来确保能达到所需的换热量,导致的换热系统运维成本高、调节复杂的问题。如上构思,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包括:壳体,具有工质进口和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n壳体,具有工质进口(131)和工质出口(132),所述工质进口(131)和所述工质出口(132)之间形成换热腔(10),由所述工质进口(131)进入和/或由所述工质出口(132)排出的工质为气态;/n第一隔板(2),设置于所述换热腔(10)内,所述第一隔板(2)将所述换热腔(10)分隔形成多个换热通道(20);/n换热管路(3),每个所述换热通道(20)内均设有一所述换热管路(3),所述换热管路(3)具有进口和出口。/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具有工质进口(131)和工质出口(132),所述工质进口(131)和所述工质出口(132)之间形成换热腔(10),由所述工质进口(131)进入和/或由所述工质出口(132)排出的工质为气态;
第一隔板(2),设置于所述换热腔(10)内,所述第一隔板(2)将所述换热腔(10)分隔形成多个换热通道(20);
换热管路(3),每个所述换热通道(20)内均设有一所述换热管路(3),所述换热管路(3)具有进口和出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3)包括多个U形管(31),所述壳体内对应每个所述换热管路(3)均设置有第二隔板(111),每个所述第二隔板(111)与所述壳体的内壁之间形成分别连通对应的所述换热管路(3)的进口和出口的进口腔(101)和出口腔(10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还包括端板,每个所述换热管路(3)的所述U形管(31)的两端均穿设于一个所述端板,每个端板与所述壳体的内壁和对应的所述第二隔板(111)之间形成所述进口腔(101)或所述出口腔(10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工质管壳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路(3)包括多个直形管,所述第一隔板(2)设有N个,N个所述第一隔板(2)将所述换热腔(10)分隔形成N+1个所述换热通道(20),沿所述直形管的延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斌丁颖王小尚孙少杰刘景俊张建民李健荣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中稷龙源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