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温管固定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4328 阅读: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温管固定夹,包括感温管固定部和至少两个夹板部,所述感温管固定部用于固定感温管;所述夹板部与所述感温管固定部连接,每个夹板部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具有一侧开口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管体卡接固定;不同的夹板部通过卡槽能够与不同管径的管体或不同管距的管体卡接固定。上述感温管固定夹,通过设置多个夹板部,可以配合多种型号的换热器,通用性强;仅需要一种通用性的感温管固定夹,线上工人无需分辨其他多种感温管固定夹,避免安装错误,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仅需要在已有的感温管固定夹上改模即可完成,节省了模具费用,降低了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温管固定夹
本技术涉及一种固定夹具,特别是涉及一种感温管固定夹。
技术介绍
空调等家电设备中通常采用温控器对其内部温度进行监测和控制,温度监测一般是通过固定在空调内部的感温管来实现的,现有技术中固定感温管的方式通常采用感温管固定夹,将感温管卡在换热器的管体上。现有的感温管固定夹主要问题是配套7mm管径的换热器,结构单一,无法配套5mm管径的换热器以及7mm管径且小管距的换热器,每种感温管固定夹只能配合一种换热器,不能通用所有型号的换热器,增加了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够通用多种型号换热器的感温管固定夹。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感温管固定夹,包括:感温管固定部,用于固定感温管;至少两个夹板部,所述夹板部与所述感温管固定部连接,每个夹板部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具有一侧开口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管体卡接固定;不同的夹板部通过卡槽能够与不同管径的管体或不同管距的管体卡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夹板部包括:第一夹板部,其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与具有第一管径的管体卡接固定;第二夹板部,其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用于与具有第二管径的第二管体卡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部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具有第一管距的管体卡接固定;所述第二夹板部通过所述第二卡槽与具有第一管距的管体卡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径大于第二管径;相邻的两个第一卡槽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管体间隔地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进一步地,所述卡槽还包括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夹板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用于与具有第一管径的管体卡接固定;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第二卡槽交错设置;所述第二夹板部通过所述第三卡槽与具有第二管距的管体卡接固定。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管距大于所述第二管距。进一步地,所述夹板部的一侧与所述感温管固定部连接,所述卡槽开设于所述夹板部远离感温管固定部的一侧上;所述卡槽包括两段相连的进口槽段和圆口槽段,所述圆口槽段用于与所述管体卡接,所述进口槽段由外向内的槽口宽度逐渐减小,所述圆口槽的进口处的槽口宽度小于所述圆口槽的内径。进一步地,述感温管固定部包括基底部和盖板部,所述基底部上设置有两排感温管卡槽,所述感温管弯曲为U型,固定于所述感温管卡槽内;所述盖板部盖设于所述基底部上,将所述感温管固定于所述感温管卡槽内。进一步地,所述基底部与所述第二夹板部的侧面连接,所述盖板部一侧与所述基底部连接,通过折弯使所述盖板部的另一侧通过卡扣结构与所述第二夹板部扣合固定。进一步地,所述感温管固定部上开设有若干通气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上述感温管固定夹,通过设置多个夹板部,可以配合多种型号的换热器,通用性强;仅需要一种通用性的感温管固定夹,线上工人无需分辨其他多种感温管固定夹,避免安装错误,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仅需要在已有的感温管固定夹上改模即可完成,节省了模具费用,降低了成本。结合附图阅读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后,本技术的其他特点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感温管固定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感温管固定夹的立体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感温管固定夹的正视图一,图示示出第一夹板部;图4为本技术感温管固定夹的正视图二,图示示出第二夹板部;图5为本技术感温管固定夹中第一夹板部与具有第一管径和第一管距的管体卡接示意图一,图示感温管固定夹通过两个第一卡槽与管体定位固定;图6为本技术感温管固定夹中第一夹板部与具有第一管径和第一管距的管体卡接示意图二,图示感温管固定夹通过一个第一卡槽和两个半圆口槽与管体定位固定;图7为本技术感温管固定夹中第二夹板部与具有第二管径和第一管距的管体卡接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感温管固定夹中第二夹板部与具有第一管径和第二管距的管体卡接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感温管固定部100;基底部110;感温管卡槽111;盖板部120;卡爪121;夹板部200;第一夹板部210;第二夹板部220;卡爪槽221;卡槽300;第一卡槽310;第二卡槽320;第三卡槽330;半圆口槽340、350;通气孔400;管体500。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参照图1-图8,为本技术的感温管固定夹的一个实施例。感温管固定夹用于将温控器的感温管固定于换热器的管体上。如图1和图2所示,感温管固定夹包括感温管固定部100和至少两个夹板部200。感温管固定部100用于固定感温管(未示出)。夹板部200与感温管固定部100连接,每个夹板部200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具有一侧开口的卡槽300,卡槽300用于与管体500卡接固定;不同的夹板部200通过卡槽300能够与不同管径的管体或不同管距的管体卡接固定。上述的感温管固定夹,通过设置多个夹板部200,可以配合多种型号的换热器,通用性强;仅需要一种通用性的感温管固定夹,线上工人无需分辨其他多种感温管固定夹,避免安装错误,提高了安装效率;同时仅需要在已有的感温管固定夹上改模即可完成,结构简单,节省了模具费用,降低了成本。卡槽300的具体结构参照图3,夹板部200的一侧与感温管固定部100连接,卡槽300开设于夹板部200远离感温管固定部100的一侧上。卡槽300包括两段相连的进口槽段和圆口槽段,圆口槽段用于与管体卡接,进口槽段由外向内的槽口宽度逐渐减小,圆口槽的进口处的槽口宽度小于圆口槽的内径,以保证管体卡入卡槽300的圆口槽中,不会从圆口槽内脱出。两个卡槽300与两段管体相卡合即可实现感温管固定夹的固定。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卡槽300包括第一卡槽310和第二卡槽320,夹板部200包括第一夹板部210和第二夹板部220。第一夹板部210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310,如图5,第一卡槽310用于与具有第一管径R1的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感温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包括:/n感温管固定部,用于固定感温管;/n至少两个夹板部,所述夹板部与所述感温管固定部连接,每个夹板部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具有一侧开口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管体卡接固定;不同的夹板部通过卡槽能够与不同管径的管体或不同管距的管体卡接固定。/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温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包括:
感温管固定部,用于固定感温管;
至少两个夹板部,所述夹板部与所述感温管固定部连接,每个夹板部上分别设置有多个具有一侧开口的卡槽,所述卡槽用于与管体卡接固定;不同的夹板部通过卡槽能够与不同管径的管体或不同管距的管体卡接固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温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包括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所述夹板部包括:
第一夹板部,其设置有多个第一卡槽,所述第一卡槽用于与具有第一管径的管体卡接固定;
第二夹板部,其设置有多个第二卡槽,所述第二卡槽用于与具有第二管径的第二管体卡接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温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部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具有第一管距的管体卡接固定;所述第二夹板部通过所述第二卡槽与具有第一管距的管体卡接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径大于第二管径;相邻的两个第一卡槽之间的间距相等,所述管体间隔地与所述第一卡槽卡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感温管固定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卡槽还包括第三卡槽,所述第二夹板部上设置有多个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用于与具有第一管径的管体卡接固定;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沐阳党海峰赵志林杨欢李建科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青岛海尔空调电子有限公司海尔智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