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9394131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9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和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包括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的空调系统、及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控的通风系统;人体红外传感器将获得的室内人员数量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室内人员数量数据及房间面积计算出当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最优值,并通过通风系统调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将调整后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本申请涉及但不限于室内环境调节技术,特别是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通风空调系统可用于夏季供冷及冬天供热。供冷的原理简单来说是将用来集中供热的高温、高压的热水,通过集中供热管网系统输送到制冷站,以此为动力驱动溴化锂制冷机组进行制冷,然后再将制冷后产生的低温冷水输送到终端用户,通过风机盘管吹出冷风来,以满足用户的冷需求。供热原理则是低温热媒在热源中被加热,吸收热量后,变为高温热媒(高温水或蒸汽),经输送管道送往室内,通过散热设备放出热量,使室内温度升高;散热后温度降低,变成低温热媒(低温水),再通过回收管道反回热源,进行循环使用。如此不断循环,从而不断将热量从热源送到室内,以补充室内的热量损耗,使室内保持一定的温度。通风空调设备启动以后,冷气或暖气通过天花上的风口吹进室内,使室内温度降低或升高,而室内温度多少合适可以根据人们的具体需求在一个房间内墙面上的控制面板上进行操作。但出口风的温度、湿度、风量大小需要人员到中控室或墙面上的控制面板进行人为手动调控,不能实现人来则开、人走自动关闭的功能,造成能量浪费,增加了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和控制方法,能够智能调节室内温湿度等参数,自动化程度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模块、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和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所述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所述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包括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的空调系统、及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控的通风系统,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将获得的室内人员数量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室内人员数量数据计算出当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最优值,并通过所述通风系统调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将调整后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将获得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所述空调系统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方法,控制方法采用前述的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包括以下步骤: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检测室内物理量要素并将获得的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的数据,综合判断并计算出室内物理量要素的最优值;主控模块对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的数据与最优值进行对比,通过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调整室内物理量要素的浓度。相比于现有技术,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智能调节室内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量要素,提高人员在室内的舒适度。调节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员手动操作,可根据室内是否有人自动关闭或开启,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降低了使用成本。根据室内人员数量的不同从而确定不同的物理量要素最优值,保证了室内人员的舒适度,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能源的消耗。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智能控制方法,能够智能调节室内温湿度等参数,节省能源减少浪费,降低设备的使用成本。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申请技术方案的限制。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风口的结构示意图一;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风口的结构示意图二;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所述的通风口的结构示意图三;图示说明:1-主控模块,2-通风口,3-人体红外传感器,41-第一温湿度传感器,42-第二温湿度传感器,51-第一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52-第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61-第一光照度传感器,62-第二光照度传感器,7-信号传输线缆。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如图1所示,控制系统包括主控模块1、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和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3、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包括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的空调系统、及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控的通风系统,人体红外传感器3将获得的室内人员数量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1,主控模块1根据室内人员数量数据计算出当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最优值,并通过通风系统调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将调整后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1;温湿度传感器将获得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1,主控模块1通过空调系统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相比于直接在主控模块1中输入固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数值作为最优值,本申请实施例可通过人体红外传感器3检测到的室内人员数量动态调节主控模块1设定的最优值,可同时兼顾室内人员的舒适度和节能两个方面。例如:当室内人员数量为10人时,主控模块1设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优值可以是0.08%;当室内人员数量为30人时,主控模块1设定的二氧化碳浓度最优值可以是0.09%,以兼顾室内人员的舒适度和节能两个方面。当然,温湿度等其他物理量要素的调节方式也可参照二氧化碳浓度的调节方式。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能够智能调节室内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物理量要素,提高人员在室内的舒适度。调节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员手动操作,可根据室内是否有人自动关闭或开启,减少了能源的浪费,降低了使用成本。根据室内人员数量的不同从而确定不同的物理量要素最优值,保证了室内人员的舒适度,同时也进一步降低了能源的消耗。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还包括设置在室内的通风口2,空调系统和通风系统通过通风口2与室内连通。空调系统通过通风口2向室内输送冷风或热风,调节室内温度;通风系统通过通风口2向室内输送室外空气或净化后的空气。通风口2可以设置在房间屋顶的正中间位置处。在一示例性实施例中,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还包括光照度传感器,光照度传感器将室内接收到的光照数据传输至主控模块1,主控模块1根据光照数据和室内温度和湿度数据,通过空调系统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如图1所示,光照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室内的第一光照度传感器61和设置在通风口2上的第二光照度传感器62,第一光照度传感器61设置为检测室内总光照情况,第二光照度传感器62设置为检测室内灯光。当阳光充足时,可将室内温度适当调低,将湿度适当调高,以提高室内人员的舒适度。设置在室内墙壁上的第一光照度传感器61,同时接收室内阳光和室内灯光(即:室内总光照=室内阳光+室内灯光);设置在通风口2处的第二光照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和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n所述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n所述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包括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的空调系统、及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控的通风系统;/n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将获得的室内人员数量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室内人员数量数据及房间面积计算出当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最优值,并通过所述通风系统调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将调整后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将获得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所述空调系统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和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
所述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包括人体红外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和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
所述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包括对室内温度和湿度进行调节的空调系统、及对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进行调控的通风系统;
所述人体红外传感器将获得的室内人员数量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室内人员数量数据及房间面积计算出当前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最优值,并通过所述通风系统调整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所述二氧化碳浓度传感器将调整后的室内二氧化碳浓度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将获得的室内温度和湿度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通过所述空调系统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物理量要素调节模块还包括设置在室内的通风口,所述空调系统和所述通风系统通过所述通风口与室内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物理量要素监测模块还包括光照度传感器;
所述光照度传感器将室内接收到的光照数据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所述主控模块根据所述光照数据和所述室内温度和湿度数据,通过所述空调系统调整室内温度和湿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室内环境智能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照度传感器包括设置在室内的第一光照度传感器和设置在所述通风口上的第二光照度传感器;
所述第一光照度传感器设置为检测室内总光照情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东苏日娜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材创新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