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4200 阅读:4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新风机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包括:机体,机体具有前侧板和后侧板,前侧板具有室外进风口和排风口,后侧板具有室内进风口和新风口;机体内设有新风机、排风机以及换热器,换热器沿前侧板至后侧板的方向横设布置,换热器的一侧形成有出风部,出风部包括上出风部和下出风部,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于下出风部,排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于上出风部;换热器具有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新风通道连通于下出风部和室外进风口,排风通道连通于上出风部和室内进风口。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给出的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换热效果更好,效率更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
本技术专利涉及新风机的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
技术介绍
新风机是一种有效的空气净化设备,能够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一方面把室内污浊的空气排出室外,另一方面把室外新鲜的空气输入到室内,让房间里每时每刻都是新鲜干净的空气。现有的技术中,新风机一般具有室内进风口、室内出风口、室外进风口以及室外出风口,室内空气自室内进风口进入,并从室外出风口处排出,室外空气自室外进风口进入,并从室内出风口处排出,从而使室内空气产生循环。为了使室外的空气温度在进入室内后接近室内温度,在新风机内还设有换热器,通过交换流入室内的空气和排出室外的空气,实现热交换。现有的换热器一般呈立式布置,但是,限于机体高度的原因,其高度有限,因而换热效果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新风机内换热器换热效果差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相对布置,所述前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相对布置,所述前侧板具有室外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后侧板具有室内进风口和新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相对布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新风口相对布置;/n所述机体内设有新风机、排风机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沿所述前侧板至所述后侧板的方向横设布置,所述换热器的一侧形成有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上出风部和下出风部,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新风口,所述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下出风部,所述排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排风口,所述排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上出风部;/n所述换热器具有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体,所述机体具有前侧板和后侧板,所述前侧板和所述后侧板相对布置,所述前侧板具有室外进风口和排风口,所述后侧板具有室内进风口和新风口,所述室外进风口与所述室内进风口相对布置,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新风口相对布置;
所述机体内设有新风机、排风机以及换热器,所述换热器沿所述前侧板至所述后侧板的方向横设布置,所述换热器的一侧形成有出风部,所述出风部包括上出风部和下出风部,所述新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新风口,所述新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下出风部,所述排风机的出风口连通于所述排风口,所述排风机的进风口连通于所述上出风部;
所述换热器具有新风通道和排风通道,所述新风通道连通于所述下出风部和所述室外进风口,所述排风通道连通于所述上出风部和所述室内进风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体内设有新风机支撑板和排风机支撑板,所述新风机支撑板连接于所述新风机的底部,所述排风机支撑板连接于所述排风机的底部,所述新风机支撑板和所述排风机支撑板相连接,所述新风机支撑板和所述排风机支撑板将所述出风部隔开,并形成所述上出风部和下出风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机为离心式风机,所述新风机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新风机远离所述新风机支撑板的一侧;所述排风机为离心式风机,所述排风机的进风口位于所述排风机远离所述排风机支撑板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新风机的出入风口结构,其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涛彭东浩黄春亮李建娟
申请(专利权)人:艾尔文环境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