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41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包括本体组件,本体组件上设有用于储存液体的第一腔室、连通第一腔室并用于出雾的喷雾口、以及设置于第一腔室中且悬浮于液体上的雾化组件;雾化组件上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本体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发射无线电的无线电发射线圈,雾化组件上设置有电连接雾化装置的无线电接收线圈,雾化装置和无线电接收线圈分别随雾化组件相对本体组件悬浮活动,无线电接收线圈始终位于无线电发射的有效覆盖范围内。本加湿器能时刻保持最佳的雾化效果,性能稳定可靠,用户使用体验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加湿器,具体是一种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
技术介绍
随着加湿器的普及,用户对加湿器的要求越来越高,但现有加湿器存在以下不足:大量实验及使用经验证明,当雾化装置中的雾化片与液面之间的距离在1-50mm的范围时,雾化效果最佳,但现有加湿器中雾化装置都是固定设置于机体上,加湿器使用前期由于液面与雾化片之间的距离往往会大于50mm,所以此时的雾化效果较差,即雾化效果差的状态(液面与雾化片的距离大于50mm)会持续较长时间,雾化效果好的状态(液面与雾化片的距离在1-50mm)则只能持续较短时间,可见现有加湿器在使用过程中大部分时间处于雾化效果较差的状态,进而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因此,需要对现有技术的不足做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本加湿器能时刻保持最佳的雾化效果,性能稳定可靠,用户使用体验好。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包括本体组件,本体组件上设有用于储存液体的第一腔室、以及连通第一腔室并用于出雾的喷雾口;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腔室中且悬浮于液体上的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上设置有雾化装置;所述本体组件上设置有用于发射无线电的无线电发射线圈,雾化组件上设置有电连接雾化装置的无线电接收线圈,雾化装置和无线电接收线圈分别随雾化组件相对本体组件悬浮活动,无线电接收线圈始终位于无线电发射的有效覆盖范围内。所述无线电发射线圈位于本体组件侧部,无线电接收线圈位于雾化组件侧部,无线电发射线圈与无线电接收线圈侧向对应;或者,所述无线电发射线圈位于本体组件底部,无线电接收线圈位于雾化组件底部,无线电发射线圈与无线电接收线圈上下对应。所述第一腔室内设置有用于引导雾化组件上下活动的导向部件,导向部件上设有第二腔室,第一腔室与第二腔室相互连通,雾化组件可上下活动的设置于第二腔室中。所述本体组件上设置有风道、以及位于风道上的风机;所述风道的进风端连通外界大气,风道的出风端连通第一腔室;所述风机的进风端连通风道的进风端,风机的出风端连通风道的出风端。所述本体组件上设置有电控模块,电控模块电连接无线电发射线圈和风机,无线电发射线圈和/或电控模块设置于风道上。所述雾化装置上设置有用于生成水雾的雾化片,雾化片与液面之间的距离h1为1-50mm。所述雾化组件上设有第三腔室、以及顶部开口和/或侧部开口,第三腔室通过顶部开口和/或侧部开口连通第一腔室;所述雾化片连通第三腔室,且雾化片与顶部开口之间的距离h2为1-50mm。所述顶部开口周侧设有往外延伸的悬浮围边。所述雾化组件上设有第四腔室、以及位于第三腔室与第四腔室之间的雾化孔;所述无线电接收线圈和雾化装置分别设置于第四腔室内,雾化装置封闭雾化孔,以使第四腔室形成密闭防水的空间;所述雾化片通过雾化孔连通第三腔室。所述本体组件包括水箱和上盖,上盖盖合于水箱顶部开口处,以形成封闭的第一腔室;所述喷雾口开设于水箱和/或上盖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雾化装置设置于可悬浮于液体的雾化组件上,雾化装置随雾化组件相对本体组件悬浮,使雾化装置跟随水面升降,有效保证雾化装置与液面之间的距离在1-50mm,进而确保加湿器的雾化效果时刻保持于最佳状态,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悬浮的雾化装置通过无线供电的方式获得电能,具体是在本体组件上设置无线电发射线圈,在雾化组件上设置无线电接收线圈,无线电发射线圈发射的无线电由无线电接收线圈接收,以对雾化装置实现无线供电,本无线供电方案既解决了雾化装置的供电问题,又不会影响雾化装置的悬浮运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加湿器的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加湿器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控组件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电控组件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中加湿器使用状态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加湿器的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本体组件与导向部件组装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剖视图。图10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雾化组件的分解图。图11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加湿器使用状态的局部剖视图。图12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电控组件的剖视图。图1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电控组件的分解图。图1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中加湿器的组装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第一实施例参见图1-图6,本实施例涉及的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包括本体组件A,本体组件A上设有用于储存水体的第一腔室101、连通第一腔室101并用于出雾的喷雾口201、以及设置于第一腔室101中且悬浮于水面的雾化组件B;雾化组件B上设置有雾化装置5;本体组件A上设置有用于发射无线电的无线电发射线圈8,雾化组件B上设置有电连接雾化装置5的无线电接收线圈6,雾化装置5和无线电接收线圈6分别随雾化组件B相对本体组件A悬浮活动,无线电接收线圈6始终位于无线电发射的有效覆盖范围内。本加湿器中,雾化装置5设置于可悬浮于水面的雾化组件B上,雾化装置5随雾化组件B相对本体组件A悬浮,进而有效保证雾化装置5与液面之间的距离在1-50mm范围,进而确保加湿器的雾化效果时刻保持于最佳状态,大大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悬浮的雾化装置5通过无线供电的方式获得电能,具体是在本体组件A上设置无线电发射线圈8,在雾化组件B上设置无线电接收线圈6,无线电发射线圈8发射的无线电由无线电接收线圈6接收,以对雾化装置5实现无线供电,本无线供电方案既解决了雾化装置5的供电问题,又不会影响雾化装置5的悬浮运动。进一步地,无线电发射线圈8位于本体组件A侧部且竖向延伸,无线电接收线圈6位于雾化组件B侧部,无线电发射线圈8与无线电接收线圈6侧向对应,以保证无线电接收线圈6可接收来自无线电发射线圈8发射的无线电信号,确保雾化装置5正常供电。进一步地,第一腔室101内设置有用于引导雾化组件B上下活动的导向部件3,导向部件3呈筒状;导向部件3内设有第二腔室301,第一腔室101通过导向部件3侧壁上的通水孔302与第二腔室301相互连通,雾化组件B可上下活动的设置于第二腔室301中,导向部件3对雾化组件B的导向作用可确保无线电发射线圈8与无线电接收线圈6之间的间距保持不变或在设定范围内变化,以保证对雾化装置5的供电效果。进一步地,本体组件A上设置有风道、以及位于风道上的风机9;风道的进风端连通外界大气,风道的出风端连通第一腔室101;风机9的进风端连通风道的进风端,风机9的出风端连通风道的出风端;本体组件上设有连通风道出风端的腔室出风口102;风机9工作时,风道内产生负压,以抽吸外界空气进入风道,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包括本体组件(A),本体组件(A)上设有用于储存液体的第一腔室(101)、以及连通第一腔室(101)并用于出雾的喷雾口(2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腔室(101)中且悬浮于液体上的雾化组件(B);所述雾化组件(B)上设置有雾化装置(5);所述本体组件(A)上设置有用于发射无线电的无线电发射线圈(8),雾化组件(B)上设置有电连接雾化装置(5)的无线电接收线圈(6),雾化装置(5)和无线电接收线圈(6)分别随雾化组件(B)相对本体组件(A)悬浮活动,无线电接收线圈(6)始终位于无线电发射的有效覆盖范围内。/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包括本体组件(A),本体组件(A)上设有用于储存液体的第一腔室(101)、以及连通第一腔室(101)并用于出雾的喷雾口(20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第一腔室(101)中且悬浮于液体上的雾化组件(B);所述雾化组件(B)上设置有雾化装置(5);所述本体组件(A)上设置有用于发射无线电的无线电发射线圈(8),雾化组件(B)上设置有电连接雾化装置(5)的无线电接收线圈(6),雾化装置(5)和无线电接收线圈(6)分别随雾化组件(B)相对本体组件(A)悬浮活动,无线电接收线圈(6)始终位于无线电发射的有效覆盖范围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电发射线圈(8)位于本体组件(A)侧部,无线电接收线圈(6)位于雾化组件(B)侧部,无线电发射线圈(8)与无线电接收线圈(6)侧向对应;
或者,所述无线电发射线圈(8)位于本体组件(A)底部,无线电接收线圈(6)位于雾化组件(B)底部,无线电发射线圈(8)与无线电接收线圈(6)上下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腔室(101)内设置有用于引导雾化组件(B)上下活动的导向部件(3),导向部件(3)上设有第二腔室(301),第一腔室(101)与第二腔室(301)相互连通,雾化组件(B)可上下活动的设置于第二腔室(301)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悬浮式无线供电加湿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组件(A)上设置有风道、以及位于风道上的风机(9);所述风道的进风端连通外界大气,风道的出风端连通第一腔室(101);所述风机(9)的进风端连通风道的进风端,风机(9)的出风端连通风道的出风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悬浮式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勇汤灿锋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多米电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