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095 阅读:13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包括有:一调整基座,一调整马达,一主马达,一动滑轮,是供一第二光学承载座固定于其上,一第一光学承载座,一第二光学承载座,一扫描模组,多数个定滑轮,以及,一钢线,该钢线分别缠绕于主马达、动滑轮及多数定滑轮的外缘及连接于调整基座。其是利用主马达带动第一光学承载座,而另一调整马达则驱动调整基座前后移动以配合第一光学承载座作一补偿,使第二光学承载座不动,进而调整该扫描器的焦距值。(*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扫描器,尤其是涉及一种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如今,电子与电脑产业已深植于每个家庭及企业中,几乎每个人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3C产品(电脑、通信及消费性电子产品),尤其是电脑多媒体的大量应用更是刺激其相关周边产品的蓬勃发展,其中扫描器就是周边产品中不可缺少的一种。通过扫描器可减少重新建构图形及文字的时间,其也是制作网页的一重要工具,而扫描器的好坏更是攸关扫描进电脑图形的清晰与否。一扫描器的质量是决定于调整焦距的精确度。习用的调整焦距一般来说是手动调整,其是利用徒手或使用调整工具来做一焦距调整,其缺点是较不容易调整至一精确位置,以及很难避免人为疏忽所产生的误差,所以一般的制造者多半是舍弃掉人工调整而采用自动机械结构来做焦距的调整,参阅附图说明图1,图1为习用的扫描器的扫描结构示意图,其是由一第一转轮11、一第二转轮12及一动滑轮13分别于外缘以特殊方式缠绕一钢线19所组成,且于第一转轮11与动滑轮13之间的钢线19固设有一第一镜片组14,此第一镜片组14上方的空间固设有一灯源组17,而于动滑轮13之上固设有一第二镜片组15,扫描时驱动一马达16拉动钢线19做前进或者是后退的动作,假设第一镜片14向左移动了X的距离,第二镜片组15会因为钢线19于各轴点之间收放,而向左移动了1/2X的距离,第一镜片组14与第二镜片组15之间距离虽然随之改变,但由灯源组17至第一镜片组14、第二镜片组15及扫描模组18的总光程长度(Total Track,TT)却不变,此为习用扫描器于生产组装时的扫描结构,其无法通过马达的带动来调整总光程长度,也就无法调整其解析度,因此需要较多的生产人力进行手动调整焦距,用以改变第一镜片组14或第二镜片组15的位置,如此不但浪费许多生产时间,而且不易调整出最佳的解析度,因此有待从事此行业者加以研究改进。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其能够调整总光程长度,并易调整出最佳的解析度,使焦距的调整简单易行。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两侧均连接于一钢线的、通过移动可使连接于钢线的第一光学承载座移动的调整基座;一可使调整基座前、后移动的调整马达,该调整马达是以一钢线连接于一调整基座的一定位置处;一接收一扫描模组所发射的电子信号来做一转动的主马达;一用以调整钢线前进、后退移动的动滑轮,是供一第二光学承载座固定于该动滑轮上;一第一光学承载座,其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用以反射改变光程路径的镜片;一用以接收第一光学承载座的镜片的反射的光程并将之投射于扫描模组的第二光学承载座,其内部设置一个以上的镜片;一用于接收第二光学承载座的光程、并将光程所呈现的影像转换成电子信号且储存于电脑内部的扫描模组;多数个定滑轮,该多数个定滑轮是设置于可使缠绕于定滑轮外缘的钢线转向及移动的位置处;以及,一钢线,该钢线分别缠绕于主马达、动滑轮及多数定滑轮的外缘及连接于调整基座。所述的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调整马达的前端转轴设置有一集线器,而集线器上的钢线连接于一调整基座。所述的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多数定滑轮包括有第一定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三定滑轮、第四定滑轮及第五定滑轮。所述的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钢线为一皮带。所述的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扫描模组包括有一镜头及一电荷耦合器。所述的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钢线是自一调整基座的左侧端绕至第三定滑轮、第五定滑轮、第四定滑轮、动滑轮、第二定滑轮、第一定滑轮、主马达、动滑轮及后续连接于调整基座的右侧做一固定。采用了上述结构后,本技术的扫描器的调焦装置,由于是利用第一光学承载座及第二光学承载座改变其相对的距离而达到调整焦距的目的,其可通过一调整基座的移动而牵动第一光学承载座做一向前或向后方向的移动,而该调整基座可利用一调整马达驱动或者是以人力施力来做一移动,而移动的钢线则是运用本技术的特殊绕线方式来做一补偿,而第二光学承载座所连接的动滑轮是保持不动作的状态,从而形成第一光学承载座与第二光学承载座的距离的改变,意即表示该扫描器的总光程(Total Track,TT)长度也随之改变,由此使光学聚焦能符合一适当及可用的范围,即可达到一精确调整焦距的目的。本技术的结构能够改变习用技术中第一光学承载座及第二光学承载座同时移动的情况,及习用技术中无法调整出较佳的焦距值,且需耗费较多生产人力及时间来做调整焦距工作等缺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描述。图1是习用的扫描器的自动调整焦距装置的侧剖面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扫描器的调焦装置的侧剖面示意图。本技术是提出一种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参阅图2,图2是本技术的扫描器的调焦装置的侧剖面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的结构包括有一调整基座20、一调整马达21、一主马达22、一动滑轮23、一灯源组24、一第一光学承载座25、一第二光学承载座26、一扫描模组27、多数个定滑轮(第一定滑轮28、第二定滑轮29、第三定滑轮30、第四定滑轮31、第五定滑轮32)及一钢线33等组件所构成,其中,钢线33是分别缠绕于主马达22、动滑轮23及多数个固定轮的外缘及连接一调整基座20,而调整基座20是定位于第二光学承载座26与第三定滑轮30之间,且调整基座20内的适当处装设有一扣勾,一调整马达21通过转轴延伸的集线器211以钢线连接该扣勾,而第一光学承载座25的底侧固接于主马达22及动滑轮23之间的钢线33上,且第一光学承载座25的上方适当处设置有一灯源组24,第二光学承载座26则固定于动滑轮23上,另于扫描器内部的适当处设置有一扫描模组27,此扫描模组27的内部设置有一镜头(LENS)及一电荷耦合器(CCD)。通过上述的结构,本技术于调焦时是利用扫描器表面平台所放置的测试图影像经由一灯源组24照射后传至第一光学承载座25及第二光学承载座26来反射影像,并由一扫描模组27接受该影像以判断解析度是否符合可接受的范围,若为否定时,是利用一调整马达21转动拉动调整基座20向左滑动一距离,该第一光学承载座25被钢线33拉动而向右移动同一距离,被拉动的钢线33是经由主马达22、第一定滑轮28、第二定滑轮29、动滑轮23、第四定滑轮31、第五定滑轮32及第三定滑轮30来做一补偿,由此可使动滑轮23上所承载的第二光学承载座26呈一不动的状态,又利用第一光学承载座25与第二光学承载座26距离的改变,可同时改变经灯源组24照射,经由第一光学承载座25及第二光学承载座26的反射至扫描模组27做一聚焦呈像的距离,而自灯源组24至扫描模组27的光学路径距离称之为总光程(Total Track,TT)长度,通过改变总光程长度即可调整扫描影像的清晰度,从而达成简单调整焦距值的功能。本技术的自动调焦的结构设计是利用第一光学承载座25及第二光学承载座26改变其相对的距离来达到调整焦距的目的,其最重要的关键技术是在于通过一调整基座20的移动而牵动第一光学承载座25做一向前或向后方向的移动,而该调整基座可利用一调整马达21驱动或者是以人力施力来做一移动,而移动的钢线33则是运用本技术的特殊绕线方式来做一补偿,而第二光学承载座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扫描器的调焦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一两侧均连接于一钢线的、通过移动可使连接于钢线的第一光学承载座移动的调整基座;一可使调整基座前、后移动的调整马达,该调整马达是以一钢线连接于一调整基座的一定位置处;一接收一扫描模组所发射的电子信号来做一转动的主马达;一用以调整钢线前进、后退移动的动滑轮,是供一第二光学承载座固定于该动滑轮上;一第一光学承载座,其内部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用以反射改变光程路径的镜片;一用以接收第一光学承载座的镜片的反射的光程并将之投射于扫描模组的第二光学承载座,其内部设置一个以上的镜片;一用于接收第二光学承载座的光程、并将光程所呈现的影像转换成电子信号且储存于电脑内部的扫描模组;多数个定滑轮,该多数个定滑轮是设置于可使缠绕于定滑轮外缘的钢线转向及移动的位置处;以及,一钢线,该钢线分别缠绕于主马达、动滑轮及多数定滑轮的外缘及连接于调整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志文
申请(专利权)人:力捷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