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于平台式扫描仪的透射稿定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40069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应用于平台式扫描仪的透射稿定位装置,包括一定位框架,该定位框架至少包括一定位框,其至少包括一凹槽、一上盖与一卡锁装置,凹槽至少包括一第一开口与开启槽,上盖至少包括一第二开口;透射稿定位装置的上盖能适当地固定于凹槽中,并同时固定透射稿,使用者能将透射稿定位装置放置于一平台式扫描仪的扫描平台上,使平台式扫描仪能借由驱动程序的设定,直接利用预定扫描模式进行扫描;并同时以凹槽的固定深度,将透射稿维持一固定高度。(*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平台式扫描仪的透射稿定位装置。平台式扫描仪目前在市面上已经是成熟的电脑外设产品了,它不仅能针对一般彩色或黑白的非透射稿文件进行扫描,以将其影像转换成电脑文件;针对特殊的透射稿文件,如幻灯片、底片或投影片等等,也能通过光源路径的改变,而达到相同的扫描目的。然而当针对一般彩色或黑白的非透射稿文件进行扫描时,由于文件通常是固定规格,如A4、A3、B5等等,故执行扫描程序时,一般平台式扫描仪均有一个扫描平台,用来放置被扫描文件,使用者只要将文件依照指示,放入扫描平台的预设位置,并在驱动程序中选取相对应的文件大小及相关参数,扫描仪便会依据不同的被扫描文件完成扫描程序。但针对特殊的透射稿进行扫描时,由于有一些透射稿亦是固定规格(如底片等),但远较一般平台式扫描仪的规格小,使用者为了节省扫描所需时间,大都一次针对数张透射稿进行扫描,但使用者将数张透射稿放入扫描平台时,通常无法整齐一致地放入,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故均需要透过驱动程序中提供的框选功能,一一框选放入的透射稿,才能顺利地扫描到使用者想要的影像,如此一来,造成使用者非常的不便,而且又浪费时间。虽然目前已经有自动框选功能的驱动程序问世,但毕竟使用此功能来框选被扫描文件,仍须浪费许多时间,针对这种固定规格的透射稿,并不符合经济效益。由于上述的改进,传统的一种针对透射稿这种固定规格的被扫描文件,有专用的固定框架,以提供平台式扫描仪扫描用,如图2所示;其使用方法是有一透射稿固定装置2,包括一固定框架22与至少一个开口20,将该固定框架22放入一扫描仪1的扫描平台12中,并将透射稿(图中未显示)一一放入开口20中,关上上盖后,启动该扫描仪1的扫描驱动程序,利用预定扫描模式进行扫描。上述方法的缺点为该固定框架的材质大都是软质塑胶制成,且其中只有数个如透射稿大小的开口,并没有任何固定透射稿的机构,如此无法提供准确的定位;另一缺点为上述的透射稿定位装置2使用在如底片32的透射稿时,由于底片(图中未显示)的厚度通常远比塑胶制成的透射稿定位装置2的厚度为小,单纯将底片32置入其开口30中时,常会产生绉褶或不平的现象,如此会造成平台式扫描仪在扫描时,无法准确掌握焦距,使扫描影像模糊的缺点。另外,另一传统的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294428号,其中披露使用一固定框架,其中设有一底片夹持机构,使用时系将底片置入槽穴中,再利用上壳体盖住并滑推至固定,使底片固定于其中,再将该固定框架置入一专用的扫描仪中进行透射式文件扫描。故此装置须有一含上下壳体的夹持装置,并以一特殊方式将该夹持装置置入一专用的扫描仪中,才能进行扫描,此方式太过于复杂,让使用者感到不便;且固定底片的结构并不够理想,其滑推至固定的方式将使底片受到摩擦而有刮痕,使底片的影像受损,另外,亦有滑推时,底片无法推置定位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平台式扫描仪的透射稿定位装置,其定位框中有适当的凹槽,用来容纳如底片类的透射稿,并利用一上盖闭合并固定于凹槽时,将透射稿固定,使平台式扫描仪能借由驱动程序的设定,直接利用预定扫描模式进行扫描,以节省使用者扫描透射稿所需的时间;并同时能将透射稿维持一固定高度,以使扫描仪能固定一正确焦距来扫描透射稿,改进扫描品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应用于平台式扫描仪的透射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定位框架,其可置于一平台式扫描仪的一扫描平台上方;一定位框,设于所述定位框架内,所述定位框至少包括一凹槽,其面积大于一透射稿面积,用于容纳所述透射稿于其中;所述凹槽更进一步至少包括一第一开口,其面积小于一透射稿面积;及一上盖,所述上盖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凹槽的第一侧边成线接触,可使所述上盖能开合于所述凹槽中;所述上盖更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开口,其面积小于一透射稿面积。本技术装置的优点在于,使用者能将该透射稿定位装置放置于一平台式扫描仪的扫描平台上,使平台式扫描仪能借由驱动程序的设定,直接利用预定扫描模式进行扫描,以节省使用者扫描透射稿所需的时间;并同时以凹槽的固定深度,将透射稿维持一固定高度,以使扫描仪能以一正确焦距来扫描透射稿,改进扫描品质。以下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其中图1为传统的平台式扫描仪的扫描方式示意图;图2为传统的平台式扫描仪的透射稿定位框的扫描方式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的透射稿定位装置的上盖与凹槽的组合示意图;图3B为本技术的透射稿定位装置的凸轴放大示意图;图3C为本技术的透射稿定位装置的凸轴孔放大示意图;图4A为本技术的透射稿定位装置的卡勾与卡沟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的透射稿定位装置的缓冲缝放大示意图;图5A为本技术的透射稿定位装置的上盖开启时示意图;图5B为本技术的透射稿定位装置的上盖开启时并置入透射稿示意图;图5C为本技术的透射稿定位装置的上盖闭合后固定透射稿示意图。以下针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说明。请参阅图3A;本图所示为一应用于平台式扫描仪的透射稿定位装置3,其中至少包括一定位框架30,可设置于一平台式扫描仪的扫描平台上,设置方法如传统的图2所示,以及至少一个定位框32,设于该定位框架30内,该定位框32至少包括一凹槽300以及一上盖302;该凹槽300的面积大于一透射稿(图中未显示)的面积,以便将透射稿置入其中,且该凹槽300更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开口301,其面积小于一透射稿的面积,且通常该第一开口301的位置位于该凹槽300的中央,以便在执行扫描时,能使光线从中穿过第一开口;该上盖302更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开口303,其面积亦小于一透射稿的面积,通常该第二开口303的位置位于该上盖302的中央,且其面积与第一开口301的面积相等,其目的与第一开口301相同,可使光线能从中穿过,且当上盖302闭合于凹槽300中时,该第一开口301与第二开口303的位置相等,此时光线能穿过该透射稿,使该透射稿中的图案能透过光线成像,达到扫描的目的;另外,为了使上盖302能开合于凹槽300中,请参阅图3B与图3C;上盖302的第一侧边310的两端各有一凸轴307,而于凹槽300的第一侧边311的两端亦各有一凸轴孔308,上盖302两端的凸轴307分别置入凹槽300两端的凸轴孔308中,使上盖302的第一侧边310与凹槽300的第一侧边311互相成线接触,上盖302能借由两端轴接,以上盖302的第一侧边310为轴心做旋转的动作,从而能开合于凹槽300间。当上盖302盖合于凹槽300时,若该上盖302无法固定于该凹槽300中时,即有无法将透射稿固定的缺点,本技术亦有解决的实施例。请同时参照图4A与图4B,其中图4A为本技术的透射稿定位装置的卡勾与卡沟槽的位置关系示意图,图4B为本技术的透射稿定位装置的缓冲缝放大示意图;该上盖302至少包括一卡勾306,该卡勾306延伸方向与上盖302的平面方向相互垂直,该凹槽30亦相对至少包括一卡沟槽305,由于该卡勾306一般为塑胶注射成形制成,故本身具有弹性,当上盖302盖合于凹槽300时,该卡勾306会顺势滑入卡沟槽305,该卡勾306的尖端勾起处320会固定于卡沟槽305中,此时,该上盖302亦因此固定于该凹槽300中,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平台式扫描仪的透射稿定位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一定位框架,其可置于一平台式扫描仪的一扫描平台上方;一定位框,设于所述定位框架内,所述定位框至少包括:一凹槽,其面积大于一透射稿面积,用于容纳所述透射稿于其中;所述凹槽更进一步至少包括一第一开口,其面积小于一透射稿面积;及一上盖,所述上盖的第一侧边与所述凹槽的第一侧边成线接触,可使所述上盖能开合于所述凹槽中;所述上盖更进一步包括一第二开口,其面积小于一透射稿面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振财陈国丰曹建明
申请(专利权)人:鸿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