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40015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包括外框架、外叶片、轮毂以及内叶片,所述外框架与轮毂之间通过三个连接块相连接,所述外框架外圈表面焊接有多个外叶片,所述外框架前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固定孔以及叶片卡槽,所述外框架前侧表面开设有压合卡槽,所述轮毂前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固定孔以及叶片卡槽,每个所述内叶片均通过两个叶片卡槽固定在外框架与轮毂之间,所述外框架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一压合板,所述轮毂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二压合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能够快速的对内叶片完成安装,提高了叶轮的生产效率,利于全方位无死角送风,增加送风的强度和送风推力,提高送风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
本技术属于叶轮机械
,特别涉及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
技术介绍
叶轮是一种以连续旋转叶片为本体,使能量在流体工质与轴动力之间相互转换的动力机械。按照流体运动方向可以分为轴流式,径流式,混流式,组合式等。一般说来轴流式效率高,流量大,但是压比(膨胀比低);径流式效率、流量略低,但是压比(膨胀比大)。常见的混流式叶轮通常是通过冲压模具将叶片冲压成型,再将叶片与轮毂焊接,制作成叶轮,焊接制作,需要打磨、喷涂,制作时间长,焊接时人工定位难度高,浪费人力,效率低,制作成本高;并且目前的叶轮一般只有一组相同角度和弧度设置的叶片,送出的风只有一个旋转角度和推力,不能全覆盖整个送风通道,容易在送风通道内形成送风死角,也导致轴流风机的送风效率降低。因此,现在亟需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来解决这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包括外框架、外叶片、轮毂以及内叶片,所述外框架与轮毂之间通过三个连接块相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块的前侧表面以及后侧表面均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外框架外圈表面焊接有多个外叶片,所述外框架前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固定孔以及叶片卡槽,所述外框架前侧表面开设有压合卡槽,所述轮毂前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固定孔以及叶片卡槽,每个所述内叶片均通过两个叶片卡槽固定在外框架与轮毂之间,所述外框架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一压合板,所述第一压合板后侧表面设置有一个卡环以及多个卡块,所述轮毂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二压合板,所述第二压合板后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块。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压合板后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压合板通过卡环、多个卡块以及第一固定螺栓固定在外框架上。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压合板后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一压合板通过多个卡块以及第二固定螺栓固定在轮毂上。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压合板的内径与外框架的内径一致,所述第二压合板的内径与轮毂的内径一致。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轮毂前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内圈表面设置有花键。作为一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框架前侧表面以及后侧表面均边角处均滚有圆角,所述轮毂前侧表面以及后侧表面均边角处均滚有圆角。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快速的对内叶片完成安装,提高了叶轮的生产效率,同时,通过设置的内叶片以及外叶片,使得两个风道交叉形成混流,利于全方位无死角送风,增加送风的强度和送风推力,提高送风效率,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更加的适用于叶轮机械
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的框架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的第二压合板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的第一压合板的示意图。图中,1-外叶片、2-外框架、3-第一固定螺栓、4-连接块、5-加强筋、6-内叶片、7-第二压合板、8-第二固定螺栓、9-安装孔、10-第一压合板、11-第一固定孔、12-叶片卡槽、13-第二固定孔、14-压合卡槽、15-轮毂、16-卡块、17-卡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包括外框架2、外叶片1、轮毂15以及内叶片6,外框架2与轮毂15之间通过三个连接块4相连接,每个连接块4的前侧表面以及后侧表面均设置有加强筋5,外框架2外圈表面焊接有多个外叶片1,外框架2前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固定孔11以及叶片卡槽12,外框架2前侧表面开设有压合卡槽14,轮毂15前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固定孔13以及叶片卡槽12,每个内叶片6均通过两个叶片卡槽12固定在外框架2与轮毂15之间,外框架2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一压合板10,第一压合板10后侧表面设置有一个卡环17以及多个卡块16,轮毂15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二压合板7,第二压合板7后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块16。第一压合板10后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固定孔11,第一压合板10通过卡环17、多个卡块16以及第一固定螺栓3固定在外框架2上,安准方便,能够快速的将内叶片6固定在外框架2与轮毂15上。第二压合板7后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固定孔13,第一压合板10通过多个卡块16以及第二固定螺栓8固定在轮毂15上,安准方便,能够快速的将内叶片6固定在外框架2与轮毂15上。第一压合板10的内径与外框架2的内径一致,第二压合板7的内径与轮毂15的内径一致,在运行时不会对风量造成影响。轮毂15前侧表面开设有安装孔9,安装孔9内圈表面设置有花键,便于后期对转轴的安装。外框架2前侧表面以及后侧表面均边角处均滚有圆角,轮毂15前侧表面以及后侧表面均边角处均滚有圆角。外叶片1与内叶片6的旋转方向相反,利于全方位无死角送风。做为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在对内叶片6进行安装时,首先依次的将内叶片6放置在外框架2以及轮毂15前侧表面开设的叶片卡槽12内,然后再将第一压合板10上的卡环17以及多个均匀设置的卡块16分别卡入到压合卡槽14以及叶片卡槽12内,紧接着再将第一固定螺栓3依次的拧入到第一固定孔11内即可,然后再将第二压合板7上的多个均匀设置的卡块16卡入到叶片卡槽12内,再将第二固定螺栓8依次的拧入到第二固定孔13内即可,此时即完成对内叶片6的安装固定;通过设置的内叶片6以及外叶片1,使得两个风道交叉形成混流,利于全方位无死角送风,增加送风的强度和送风推力,提高送风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包括外框架(2)、外叶片(1)、轮毂(15)以及内叶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2)与轮毂(15)之间通过三个连接块(4)相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块(4)的前侧表面以及后侧表面均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外框架(2)外圈表面焊接有多个外叶片(1),所述外框架(2)前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固定孔(11)以及叶片卡槽(12),所述外框架(2)前侧表面开设有压合卡槽(14),所述轮毂(15)前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固定孔(13)以及叶片卡槽(12),每个所述内叶片(6)均通过两个叶片卡槽(12)固定在外框架(2)与轮毂(15)之间,所述外框架(2)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一压合板(10),所述第一压合板(10)后侧表面设置有一个卡环(17)以及多个卡块(16),所述轮毂(15)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二压合板(7),所述第二压合板(7)后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块(1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包括外框架(2)、外叶片(1)、轮毂(15)以及内叶片(6),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框架(2)与轮毂(15)之间通过三个连接块(4)相连接,每个所述连接块(4)的前侧表面以及后侧表面均设置有加强筋(5),所述外框架(2)外圈表面焊接有多个外叶片(1),所述外框架(2)前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固定孔(11)以及叶片卡槽(12),所述外框架(2)前侧表面开设有压合卡槽(14),所述轮毂(15)前侧表面开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固定孔(13)以及叶片卡槽(12),每个所述内叶片(6)均通过两个叶片卡槽(12)固定在外框架(2)与轮毂(15)之间,所述外框架(2)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一压合板(10),所述第一压合板(10)后侧表面设置有一个卡环(17)以及多个卡块(16),所述轮毂(15)前侧表面固定有第二压合板(7),所述第二压合板(7)后侧表面设置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卡块(1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混流式叶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合板(1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詹衍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瑞廷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