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门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9030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适用于折叠门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门,所述折叠装置包括:折叠板,可Z字型折叠设置;框架,至少设置在折叠板的一端,对框架起到支撑结构;驱动结构,安装在框架内部,用于驱动折叠板收缩和展开;控制单元,与驱动结构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结构作业。其中,折叠板的滑动方向一端转动连接在框架内部,另一端与驱动结构连接;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靠近折叠板转动连接端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向外平滑弯曲为Y型结构并形成收纳室;折叠板转动拼接处交替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结构简单,滑动顺畅,升降速度快,折叠体积小,使用便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门
本技术属于折叠门
,尤其涉及一种折叠装置及折叠门。
技术介绍
目前使用的硬质卷帘门是采用铰链结构把门板串联起来,铰链结构连着滑轮,再通过电机驱动,滑轮载着门板沿着既定轨道卷入门板仓,从而实现了门的开启与关闭。门板仓是涡卷的结构,可以收起被提升起来的门板。在安装高度限定的条件下,为了保证门的开启高度尽可能大,就要压缩门板仓的高度空间。目前使用的硬质卷帘门门板仓受涡卷结构内部必须空心的限制,可压缩的高度已经趋近极限。当可供门板仓安装空间较小时,无法满足安装要求。另外,由于目前做法滑轮的行程较长,阻力较大,开启速度相对较慢,有时不能满足需要更快提升速度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装置,旨在解决不能满足需要更快提升速度的问题和减少包厢占用空间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折叠装置,所述折叠装置包括:折叠板,可Z字型折叠设置;框架,至少设置在折叠板的一端,对折叠板起到支撑结构;驱动结构,安装在框架内部,用于驱动折叠板收缩和展开;控制单元,与驱动结构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结构作业。其中,折叠板的滑动方向一端转动连接在框架内部,另一端与驱动结构连接;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靠近折叠板转动连接端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向外平滑弯曲为Y型结构并形成收纳室;折叠板转动拼接处交替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滑动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启动驱动结构,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折叠板相互转动并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滑动,折叠板相互展开并远离转动连接端,折叠板展开,形成板状结构,从而起到关闭作用,反向启动驱动结构,在驱动件的作用下,折叠板相互转动,并形成Z字型折叠重叠,折叠板的折叠单元两端在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内部滑动,从而使折叠板的折叠单元,在收纳室内部形成相互折叠重合结构,从而对折叠板进行收纳,收纳速度快,收纳占用空间小,展开面积大,压缩了折叠板安装的高度,提高了开启速度,折叠板碰撞接触少,碰撞产生噪音小,便于使用。本技术实施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折叠门,所述折叠门包括:上述所述的一种折叠装置;其中,折叠板滑动方向由若干折叠单元板转动连接而成,且相邻的折叠单元板通过软连接件连接。本技术优点:结构简单,滑动顺畅,升降速度快,折叠体积小,使用便捷。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装置的展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装置的折叠状态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装置中传动轴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中A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3中B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装置中传动轴连接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3中C剖面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门主视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门立体结构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门中折叠板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框架1,折叠板2,安装仓3,收纳室4,第一轨道5,第二轨道6,第一滑动轮7,第二滑动轮8,电机9,主动轮10,传动轮11,第一传送轮12,第二传送轮13,固定件14,传动带15,背带卷轮16,背带卷辊17,背带18,拉簧19,传动轴21,铰接件22,软连接件23,折叠单元板24。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如图1-7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折叠装置的结构图,包括:折叠板2,可Z字型折叠设置;框架1,至少设置在折叠板2的一端,对折叠板2起到支撑结构;驱动结构,安装在框架1内部,用于驱动折叠板2收缩和展开;控制单元,与驱动结构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结构作业。其中,折叠板2的滑动方向一端转动连接在框架1内部,另一端与驱动结构连接;框架1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靠近折叠板2转动连接端的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向外平滑弯曲为Y型结构并形成收纳室4;折叠板2转动拼接处交替与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滑动连接。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启动驱动结构,在驱动结构的作用下,折叠板2相互转动并在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滑动,折叠板2相互展开并远离转动连接端,折叠板2展开,形成板状结构,从而起到关闭作用,反向启动驱动结构,在驱动件的作用下,折叠板2相互转动,并形成Z字型折叠重叠,折叠板2的折叠单元两端在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内部滑动,从而使折叠板2的折叠单元,在收纳室4内部形成相互折叠重合结构,从而对折叠板2进行收纳,收纳速度快,收纳占用空间小,展开面积大,压缩了折叠板2安装的高度,提高了开启速度,折叠板2碰撞接触少,碰撞产生噪音小,便于使用。在本技术的一个实例中,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远离折叠板2转动连接端并排设置并靠拢,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靠近转动连接端向外弯曲分离,从而使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形成Y型结构,从而便于折叠板2进入到远离转动连接端时,折叠板2形成一条线,从而进行展开,当折叠板2收起时,折叠板2的折叠的单元折叠单元的转动连接端部分别滑动到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的内部,从而逐渐转动并折叠并叠加,折叠板2折叠单元进入到收纳室4的内部并形成横向放置进入到收纳室4的内部进行收纳,收纳的体积小,其中,第一轨道5和第二轨道6间隔宽度与折叠板2的折叠单元相适应,从而便于折叠板2的收纳。框架1可以设置在折叠板2的两端,从而使支撑稳定且滑动顺畅。框架1可以是钣金零部件拼装而成,通过框架和蒙板柳接、焊接螺钉连接等固定,形成支撑结构,在此不做描述。驱动结构由低压电器提供电源,避免了驱动结构电压过大损坏。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例,驱动结构包括驱动件、第一传送轮12、第二传送轮13和传动带15,驱动件安装在框架1的内部,驱动件通过传动件与第一传送轮12连接,第一传送轮12转动连接在框架1一端内部,第二传送轮13转动在框架1另一端内部,第二传送轮13和第一传送轮12上设置有传动带15进行传动,传动带15上固定连接有固定件14,固定件14卡在折叠板2的远离转动连接的端部,通过驱动件带动第一传送轮12转动,从而使固定件14随着传动带15转动,以此带动折叠板2滑动。固定件14可以设置有卡接槽结构,可以卡在折叠板2端部,固定件14和固定板通过螺钉固定在传动带15上,从而固定方便,且便于伸展和折叠调节。第一传送轮12、第二传送轮13和传动带15可以设置为皮带轮组合和皮带组合,或者齿轮和链条组合。在此不做描述。固定件14可以通过轨道滑动设置在框架1内部,从而使固定件14滑动稳定,使折叠板2滑动稳定性好。驱动件可以是电机9、马达等,控制单元可以控制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n折叠板,Z字型折叠设置;/n框架,至少设置在折叠板的一端,对折叠板起到支撑结构;/n驱动结构,安装在框架内部,用于驱动折叠板收缩和展开;/n控制单元,与驱动结构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结构作业;/n其中,折叠板的滑动方向一端转动连接在框架内部,另一端与驱动结构连接;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靠近折叠板转动连接端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向外平滑弯曲为Y型结构并形成收纳室;折叠板转动拼接处交替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滑动连接。/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叠装置包括:
折叠板,Z字型折叠设置;
框架,至少设置在折叠板的一端,对折叠板起到支撑结构;
驱动结构,安装在框架内部,用于驱动折叠板收缩和展开;
控制单元,与驱动结构电连接,用于控制驱动结构作业;
其中,折叠板的滑动方向一端转动连接在框架内部,另一端与驱动结构连接;框架的内部设置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靠近折叠板转动连接端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向外平滑弯曲为Y型结构并形成收纳室;折叠板转动拼接处交替与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滑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结构包括驱动件、第一传送轮、第二传送轮和传动带,驱动件安装在框架的内部,驱动件通过传动件与第一传送轮连接,第一传送轮转动连接在框架一端内部,第二传送轮转动在框架另一端内部,第二传送轮和第一传送轮上设置有传动带进行传动,传动带上固定连接有固定件,固定件卡在折叠板的远离转动连接的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包含用于感应障碍物的升降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件包括主动轮和传动轮,主动轮与驱动件的输出轴连接,传动轮转动连接在框架内部,传动轮与主动轮、第一传送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磊张祥运郝华东卢欣悦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渥汇人工环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