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的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9811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地质勘探领域,是一种通过“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进行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的解释技术,它充分利用了基底构造特征、古地貌和地震相分析的结果,三者逐级递进约束可实现高精度湖相礁滩储层的预测。本方法主要包括:分析研究工区的基底构造;建立厚度、反射结构、地层倾角三因素共同约束的古地貌划分标准;基于井震标定和模型正演的地震相分析,建立不同古地貌背景条件下礁滩相带的地震相划分标准,利用地震相控反演进行礁滩相带内储层定量预测和描述;根据所述的基底构造特征和古地貌划分及地震相分析结果,建立三要素递进约束方法进行有利储层的预测。本方法的预测精度高,能够为后续的断陷湖盆礁滩储层精细评价、钻井部署等高精度勘探提供技术支撑。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的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油气地质勘探
,是一种利用“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的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方法。
技术介绍
湖相碳酸盐岩主要集中于中生代和新生代发育,自三叠纪到第三纪的古湖泊环境中均有分布。作为陆相含油气盆地中一种特殊的储层类型,在国内外均有一定的油气发现,如中国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古近系礁灰岩、四川盆地中侏罗统大安寨组贝壳灰岩、柴达木盆地西部中新统油砂山组和始新统干柴沟组生物礁灰岩,以及巴西坎波斯盆地、俄罗斯滨里海盆地、美国绿河盆地等,但因其储层类型多、岩性复杂、储集性能差异大等特性使其难以预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油气勘探开发。西非-南美海域有利勘探盆地发育全球最大规模湖相生物灰岩,其储层发育程度已成为油气能否富集成藏的关键,但针对湖相生物灰岩沉积机理和时空演化规律认识不清楚,湖相生物灰岩储层发育条件、成因机理和主控因素不明确,湖相生物灰岩储层评价和有利储层发育区预测方法技术等制约有利区块的勘探与井位部署。桑托斯盆地大型湖相碳酸盐岩气藏主要为断陷湖盆岩性气藏,储集层发育在微生物礁、贝壳滩等优势储集相带中,研究区钻井分布不均、地震资料品质不高,加之储层反射特征复杂,预测难度大。因此,针对该研究区的湖相礁滩储层识别方法亟待研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要提供一种利用“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进行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的方法,它根据断陷湖盆大规模发育的湖相生物灰岩特征,结合基底构造,通过地震相分析和古地貌类型划分三要素递进约束建立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储层综合评价标准,进而实现断陷湖盆礁滩有利储层的识别。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进行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的方法,所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⑴进行基底构造分析,明确工区的基底构造特征;G=Analyse(S)表达式中,S代表地震数据,Analyse(·)表示对地震数据进行基底构造分析,G为得到的基底构造结果。⑵建立厚度、反射结构、地层倾角三因素古地貌划分标准,确定古地貌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古地貌礁滩发育特征;AI=Norm(H,R,D)式中,H表示厚度,R表示反射结构,D表示地层倾角,Norm(·)表示建立三因素古地貌划分标准,AI表示古地貌类型。⑶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和模型正演,分析不同古地貌部位湖相生物灰岩的地震相特征,建立古地貌——地震相约束的礁滩识别方法;M=F[AI,SF(ws,nm)]式中,ws表示井震精细标定结果,nm表示模型正演分析,SF(·)表示地震相分析,F(·)表示构建识别方法,M为建立的古地貌——地震相约束的礁滩识别方法。⑷结合基底构造分析,利用“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确立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储层综合评价标准;Cn=B(G,M)式中,B(·)表示递进约束,Cn为三要素递进约束建立的地球物理一体化储层综合评价标准。⑸多因素综合约束进行湖相礁滩有利储层的识别。重复上述步骤⑴至⑸,直到处理完整个工区的所有数据解释,即可获得整个工区的湖相礁滩优质储层预测结果,该预测结果可对后续的储层精细评价、钻井部署等高精度勘探提供支撑。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的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方法,具有如下优越性:(1)建立了厚度、反射结构和地层倾角三因素古地貌划分标准,可准确划分不同的古地貌类型并明确其优势沉积相带;(2)通过井震标定和模型正演可准确描述不同古地貌部位湖相生物灰岩地震相特征,结合了地震模型正演和古地貌综合分析的优势,两者约束可提高有利礁滩相带的预测精度。(3)在古地貌划分和地震相分析的基础上,结合了基底构造的特征,建立的“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方法可确定高标准的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储层识别标准,结合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模式,逐级递进约束可提高储层识别精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技术的技术路线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工区的基底构造分析结果图,其中:图2a为实施例工区的基底构造平面分布图,图2b为实施例工区的过井的基底构造分析二维剖面图。图3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流程获得的实施例工区古地貌结果图。图4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流程获得的实施例工区地震相结果图图5是利用本专利技术技术对实施例工区进行处理解释得到的最终断陷湖盆礁滩有利储层综合评价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下:⑴对研究工区的叠后数据进行构造解释,通过二维剖面的精细解释,确定层序地层格架特征,拓展到三维进行整个工区的基底构造分析,明确工区的基底构造特征;⑵建立厚度、反射结构、地层倾角三因素共同约束的古地貌划分标准,划分研究区的古地貌类型,并明确不同古地貌礁滩发育特征;⑶进行井震精细标定,并通过模型正演确定不同古地貌部位湖相生物灰岩的地震相特征;⑷确定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模式,如相控反演、储层孔隙度及厚度预测和测井资料解释等多种方法共同建立精准的预测模式;⑸结合步骤⑴得到的基底构造分析结果、步骤⑵得到的古地貌分析结果和步骤⑶得到的地震相分析结果和步骤⑷确定的地球物理储层预测模式,建立“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的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储层综合评价标准;⑹利用步骤⑸建立的有利储层综合评价标准进行湖相礁滩有利储层的识别;⑺重复步骤⑴至⑹,可对研究工区数据不同地层的地层进行评价,即可得到整个工区不同地层湖相礁滩有利储层的识别。为了更清楚的表达本专利技术的技术优势,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路线图,图中展示了利用本专利技术技术进行湖相礁滩有利储层预测的综合分析,通过该技术路线可实现高精度的湖相礁滩有利储层预测。图2是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工区的基底构造分析。由图2a为研究工区的基底构造的平面分布图,由图可清楚地展示该工区的总体基底构造特征,可为有利储层的发育提供判别依据。图2b为过井的基底构造二维剖面分析图,由图可知该区域的基底构造发育齐全,主要以凸起为主。图3是实施例研究工区的三维ITP组沉积前古地貌三维可视化分布图,图中该工区东部盐下发育一个南西-北东向展布的隆起高带,高地西侧平缓,东侧陡峭;工区北部受两个隆起控制,发育二个北西-南东向洼陷,形成了该工区盐下“三凸两洼”的古地貌格局。该古地貌背景下存在多个次级台阶,控制了BV组及ITP组礁滩体分布范围及规模。图4为利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流程确定的三维工区BV组地震相分布,由图可知,明确的地震相类型主要分为六大类,分别为:①楔形前积或披盖状、断续杂乱-空白反射或中强振幅中低频反射;②楔形前积或席状叠瓦状-平行-亚平行、连续中强振幅中高频反射;③亚平行连续强振幅低频反射;④平行-亚平行连续中强振幅中高频反射;⑤平行-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的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具体步骤:/n⑴进行基底构造分析,明确工区的基底构造特征;/nG=Analyse(S)/n表达式中,S代表地震数据,Analyse(·)表示对地震数据进行基底构造分析,G为得到的基底构造结果。/n⑵建立厚度、反射结构、地层倾角三因素古地貌划分标准,确定古地貌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古地貌礁滩发育特征;/nAI=Norm(H,R,D)/n式中,H表示厚度,R表示反射结构,D表示地层倾角,Norm(·)表示建立三因素古地貌划分标准,AI表示古地貌类型。/n⑶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和模型正演,分析不同古地貌部位湖相生物灰岩的地震相特征,建立古地貌——地震相约束的礁滩识别方法;/nM=F[AI,SF(ws,nm)]/n式中,ws表示井震精细标定结果,nm表示模型正演分析,SF(·)表示地震相分析,F(·)表示构建识别方法,M为建立的古地貌——地震相约束的礁滩识别方法。/n⑷结合基底构造分析,利用“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确立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储层综合评价标准;/nCn=B(G,M)/n式中,B(·)表示递进约束,Cn为三要素递进约束建立的地球物理一体化储层综合评价标准。/n⑸多因素综合约束进行断陷湖盆礁滩有利储层的识别。/n重复上述步骤⑴至⑸,直到处理完整个工区的所有数据解释,即可获得整个工区的断陷湖盆礁滩优质储层预测结果,该预测结果可对后续的储层精细评价、钻井部署等高精度勘探提供支撑。/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的断陷湖盆礁滩储层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以下具体步骤:
⑴进行基底构造分析,明确工区的基底构造特征;
G=Analyse(S)
表达式中,S代表地震数据,Analyse(·)表示对地震数据进行基底构造分析,G为得到的基底构造结果。
⑵建立厚度、反射结构、地层倾角三因素古地貌划分标准,确定古地貌的不同类型,在此基础上明确不同古地貌礁滩发育特征;
AI=Norm(H,R,D)
式中,H表示厚度,R表示反射结构,D表示地层倾角,Norm(·)表示建立三因素古地貌划分标准,AI表示古地貌类型。
⑶通过井震精细标定和模型正演,分析不同古地貌部位湖相生物灰岩的地震相特征,建立古地貌——地震相约束的礁滩识别方法;
M=F[AI,SF(ws,nm)]
式中,ws表示井震精细标定结果,nm表示模型正演分析,SF(·)表示地震相分析,F(·)表示构建识别方法,M为建立的古地貌——地震相约束的礁滩识别方法。
⑷结合基底构造分析,利用“基底构造-古地貌-地震相”三要素递进约束确立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储层综合评价标准;
Cn=B(G,M)
式中,B(·)表示递进约束,Cn为三要素递进约束建立的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华国罗鑫彭才李云魏研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