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温控装置结构的电热烹饪器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66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进温控装置结构的电热烹饪器具,包括电热烹饪器具和温控装置。温控装置包括受热变形件、定位接点、带活动接点的簧片、设置在簧片侧的轴杆、调整设定温度的拨钮、固定在轴杆上的齿盘、成型在拨钮上的连接片及承接座,和设置在承接座上的齿条,齿条与齿盘相啮合。拨动拨钮使之直线滑移,使承接座滑移,其上齿条带动齿盘及轴杆传动,改变与簧片间的距离。可扩大加热范围及增加控温段数。(*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热烹饪器具,更确切地说是涉及一种改进温控装置结构的电热烹饪器具。由于电热烹饪器具设计精巧且具有使用上的便利性,已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并逐渐成为厨房的普遍用品,如电子油炸锅、电烤盘、电烤箱等。此类电热烹饪器具大都是利用加热装置中的电热管通电红热后对食物进行烹调的。传统的加热装置的结构如附图说明图1、图2中所示,加热装置通常固定设置在烹饪器具内,由受热变形件A1、定位接点A2及簧片A3组成温控装置A来控制通电,即控制加热。于受热变形件A1末端凸伸一凸块A4,定位接点A2则固定在受热变形件A1与簧片A3间,簧片A3上与定位接点A2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活动接点A5,簧片A3的末端则靠近凸块A4。开始加热时,定位接点A2与活动接点A5接触,为通电加热状态,如图1中所示。受热变形件A1随着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变形,达到一定温度时,受热变形件A1因大幅度变形而令凸块A4推动簧片A3,在推动簧片A3时,活动接点A5也随之后退而离开定位接点A2,形成断电状态,如图2中所示。当温度下降、受热变形件A1复原、凸块A4退回、簧片A3归位后,活动接点A5又接触定位接点A2而可再度通电加热。上述烹饪器具的温控装置是最简单的结构设计,为了提高电热烹饪器具的品位及扩大其功能,有些厂商还在温控装置上加设一调节加热温度的转钮B1,如图3中所示,转钮B1一般设置在烹饪器具外,以便于使用者按食物性质及烹调方式来设定不同的温度。图3中于温控装置A的前方固定设置一受转钮B1带动的轴杆B2,轴杆B2的杆端贴合于簧片A3的另一侧,当转动转钮B1令轴杆B2的螺纹段B21顺着固定件B3的内螺孔前进至最前端时,轴杆B2便推动簧片A3位移,且由于此时的推力最大,导致簧片A3变形而令活动接点A5自动与定位接点A2分开,此时的温度设定为“关”(OFF),即使插上电源插头也呈断电状态。转动转钮B1令轴杆B2退后,则轴杆B2对簧片A3的推力减弱,簧片A3复归令活动接点A5再触及定位接点A2,形成通电加热状态。加热温度的高低则由轴杆B2施加于簧片A3上的推力的大小而定,当轴杆B2略为退后,如图4中所示,簧片A3所受的推力稍减,当受热变形件A1稍为有变形时,凸块A4即可抵及簧片A3,令活动接点A5脱离定位接点A2而断电,此时为中间温度状态。当轴杆B2退至最后时,如图5中所示,轴杆B2几乎不对簧片A3施压,对簧片A3的推力消失,意味着受热变形件A1需更大幅度地受热变形后才能推抵簧片A3而断电,此时的温度达到设定的最高温,转钮B1约距OFF点位置270度以上,为高温状态。以上所述为一般电热烹饪器具温控装置的基本结构及温度调整方式。烹饪器具有时受其外型的限制,不便于使用传统的旋转式转钮,其控制件需以横向位移的拨杆来取代,如图6中所示的以拨杆控制轴杆的结构。拨杆C无法直接转动轴杆B2,需通过连杆C1来带动。在拨杆C末端开设一道导槽C2,连杆C1一端枢接在拨杆C的导槽C2内,另一端则固定设置在轴杆B2末端。调整温度时,拨动拨杆C,可令连杆C1带动轴杆B2旋进与后退。经过实际使用,发现此种调整结构具有不少缺点。由于是以拨杆C带动连杆C1作摆动,当拨杆C过长时会碰及温控加热装置,当连杆C1过长时又会碰及电热烹饪器具的内壁,因此受拨杆C及连杆C1长度的限制,使连杆C1的摆幅无法超过180度,最终造成轴杆B2的转动角度也被局限在180度内,使温控段数相对受限,无法明确设定温度,且加热温度也受到限制。将对传统旋转式转钮B1的转动改为让拨杆沿直线移动,加热温度的控制点可较多,但横向调整位移的拨杆C的摆动不会超过180度,如此而令电热烹饪器具的可调温度点受限,缺少变化的弹性。因此,横向调整温度的拨杆在使用时具有温度设定点少、缺少弹性度等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设计一种改进温控装置结构的电热烹饪器具,是对电热烹饪器具以拨杆的直线位移作为电热温度调整的温控装置的结构改进,可扩大温度调整钮水平向调整时的加热设定温度范围和增加加热段数,提高烹调温度的变化值。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温控装置结构的电热烹饪器具,包括电热烹饪器具和设置在电热烹饪器具内锅外、锅具上的温控装置,电热烹饪器具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温控装置包括有受热变形件、定位接点、附具有活动接点的簧片、设置在簧片另一侧的轴杆和调整温控装置设定温度的拨钮,拨钮凸伸在电热烹饪器具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装置还包括有齿盘、连接片、承接座和齿条;所述的齿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轴杆端部,所述的连接片成型在所述的拨钮上并突伸入所述的电热烹饪器具的锅具处,所述的承接座与所述的连接片连接,所述的齿条成型在所述的承接座顶缘处,所述的齿条与所述的齿盘相啮合。所述电热烹饪器具的下壳体的顶缘处设有一道浅凹槽,于浅凹槽后侧的下壳体上成型有一道略高于浅凹槽但与浅凹槽等长的限位用插接片;于所述连接片的顶、底缘处分别设有一嵌槽,连接片的顶、底嵌槽分别与上壳体的壳壁及与下壳体的限位用插接片嵌插,所述的拨钮限位在所述浅凹槽的长度内。所述的齿条的长度等于所述齿盘的圆周长度。本技术的改进温控装置结构的电热烹饪器具,其温控装置设定温度的大小受轴杆进或退时顶推簧片距离的控制,成型在承接座顶缘的齿条,其长度与轴杆或进或退的极限距离相当,由于齿条与齿盘相啮合,齿盘又固定在轴杆端,因此在左右滑动拨钮使承接座作直线位移时,承接座上的齿条即带动齿盘及轴杆转动,令轴杆前进或后退,达到调整轴杆端部与温控装置的簧片间的距离,进而调整设定温度。又由于连接片的顶、底嵌槽分别与上壳体的壳壁及与下壳体的限位用插接片嵌插,而令拨钮在浅凹槽的长度内作限位滑移,而位于拨钮后方承接座内的齿条长度则至少(足以)可带动温控装置的齿盘转动一圈。从而扩大了拨钮水平向调整的加热温度范围,提高了烹饪温度的变化值,和增加了加热段数。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图1是传统的电热烹饪器具温控装置的结构及在加热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图2是传统的电热烹饪器具温控装置的结构及在断电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图3是传统的带转钮的电热烹饪器具温控装置的结构及在断电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图4是传统的带转钮的电热烹饪器具温控装置的结构及在中温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图5是传统的带转钮的电热烹饪器具温控装置的结构及在高温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图6是传统的电热烹饪器具温控装置的拨杆式调温动作示意图图7是本改进温控装置结构的电热烹饪器具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形承接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电热烹饪器具温控装置的组合结构及在断电状态下的位置示意图图10是图9中I-I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电热烹饪器具温控装置被操作在中温状态下的部件位置示意图图12是图11中的II-II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电热烹饪器具温控装置被操作在高温状态下的部件位置示意图图14是图13中的III-III向剖视结构示意图图1至图6说明前已述及,不再赘述。参见图7、图8,本电热烹饪器具的温控装置2位于电热烹饪器具1内,拨钮3则位于电热烹饪器具1外。结合参见图10,电热烹饪器具1具有上、下壳体11、12,上壳体11内预先固定设置一锅具111,锅具111可以是电热盘、烤箱等同类器具,下壳体12的前侧顶缘处设有一道浅凹槽12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进温控装置结构的电热烹饪器具,包括电热烹饪器具和设置在电热烹饪器具内锅外、锅具上的温控装置,电热烹饪器具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温控装置包括有受热变形件、定位接点、附具有活动接点的簧片、设置在簧片另一侧的轴杆和调整温控装置设定温度的拨钮,拨钮凸伸在电热烹饪器具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装置还包括有齿盘、连接片、承接座和齿条;所述的齿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轴杆端部,所述的连接片成型在所述的拨钮上并突伸入所述的电热烹饪器具的锅具处,所述的承接座与所述的连接片连接,所述的齿条成型在所述的承接座顶缘处,所述的齿条与所述的齿盘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进温控装置结构的电热烹饪器具,包括电热烹饪器具和设置在电热烹饪器具内锅外、锅具上的温控装置,电热烹饪器具包括有上壳体和下壳体,温控装置包括有受热变形件、定位接点、附具有活动接点的簧片、设置在簧片另一侧的轴杆和调整温控装置设定温度的拨钮,拨钮凸伸在电热烹饪器具外,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温控装置还包括有齿盘、连接片、承接座和齿条;所述的齿盘固定设置在所述的轴杆端部,所述的连接片成型在所述的拨钮上并突伸入所述的电热烹饪器具的锅具处,所述的承接座与所述的连接片连接,所述的齿条成型在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晋益
申请(专利权)人:亚弘电器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