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6301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包括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排水管,两个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与第三排水管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排水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排水机构,将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与第三排水管呈矩阵安装至基坑的四周,用于疏导水的流向,过滤框能够有效的过渡掉水流中的杂质与施工垃圾,可以每隔一段将过滤框从蓄水槽内拿出,便于将施工垃圾倾倒至指定的位置进行处理,整体设计简单结构紧凑,在满足高效排水的同时,不用增加过多劳动力,能够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建筑过程
,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
技术介绍
建筑工程,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其中“房屋建筑”指有顶盖、梁柱、墙壁、基础以及能够形成内部空间,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需要的工程,在建筑过程中需要有专业的排水结构。但是在实际使用时,在建筑施工过程中,现在有的排水结构大都是用水管直接抽取积水,这样的方式费时费力,排水效率低下,会使得排水管堵塞,需要增加过多的劳动力清理被堵塞的排水管,这样会浪费大量的人力与物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费时费力,排水效率低下,增加过多劳动力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排水管,两个所述第二排水管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与第三排水管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排水机构;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第一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排水管(2),两个所述第二排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排水管(3),所述第一排水管(1)、第二排水管(2)与第三排水管(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排水机构;/n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蓄水槽(4),所述蓄水槽(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5),所述第一排水管(1)、第二排水管(2)与第三排水管(3)均与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蓄水槽(4)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多个导向杆(6),多个所述导向杆(6)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框(7),所述过滤框(7)的底部贯穿开设有多个导向孔(8),所述导向孔(8)与导向杆(6)的结构相匹配,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包括第一排水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排水管(1)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排水管(2),两个所述第二排水管(2)的一端设置有第三排水管(3),所述第一排水管(1)、第二排水管(2)与第三排水管(3)的连接处均设置有排水机构;
所述排水机构包括蓄水槽(4),所述蓄水槽(4)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5),所述第一排水管(1)、第二排水管(2)与第三排水管(3)均与连接管(5)相连通,所述蓄水槽(4)的内腔底部设置有多个导向杆(6),多个所述导向杆(6)的顶部设置有过滤框(7),所述过滤框(7)的底部贯穿开设有多个导向孔(8),所述导向孔(8)与导向杆(6)的结构相匹配,所述过滤框(7)通过导向孔(8)与导向杆(6)相连接,所述蓄水槽(4)内腔顶部且靠近连接管(5)的一侧活动连接有挡板(9),所述过滤框(7)一侧且位于蓄水槽(4)内壁底部固定设置有放置框(10),所述放置框(10)内设置有配重框(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施工降雨排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槽(4)的顶部开设有框口(12),所述框口(12)内壁一侧设置有铰链(13),所述铰链(13)一侧设置有盖板(14),所述盖板(14)顶部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磊磊李健张春霞陈碧滢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行知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