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水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629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铺设于蓄水池本体内,以至少覆盖蓄水池本体的底面和内周壁上的土工布,以及压紧结构;其中,压紧结构包括对应于蓄水池本体的底面,铺设于土工布上的第一压紧结构,环蓄水池本体的内壁面,铺设于土工布上的多个拱形的第二压紧结构,且第二压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压紧结构相连,并在位于第二压紧结构上方的土工布上铺设有环蓄水池本体的内周壁布置的第三压紧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蓄水池,通过设置压紧结构能够实现土工布在蓄水池四周内壁面上的压紧,并便于在土工布上进行铺设,利于降低铺设压紧结构所用的人力和时间,并具有较好的压紧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蓄水池
本技术涉及蓄水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蓄水池。
技术介绍
蓄水池是用人工材料修建、具有防渗作用的蓄水设施,是重要的雨水蓄积重要工程设施。淡水资源缺乏,水体污染和生态恶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会经济发展,蓄水池作为一种成本低廉的节水系统,有效地缓解了水资源短缺,解决了城市防洪和排水问题。目前,通过将蓄水池的四周内壁面设置成倾斜状,以具有较大的蓄水空间。同时,在蓄水池内通常铺设土工布,以提高蓄水池的使用效果,但是为提高土工布与蓄水池之间的贴合程度,则需要在土工布上铺设压紧结构。现有技术中,通常采用砖块对土工布进行压紧,具有来讲,砖块铺设在整个蓄水池本体的底面和内周壁面上,需要用到大量的砖块,而且比较费时费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旨在提出一种蓄水池,以便于将土工布压紧在蓄水池内,并可有效提高压紧结构的铺设效率和压紧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所述蓄水池还包括:土工布,铺设于所述蓄水池本体内,以至少覆盖所述蓄水池本体的底面和内周壁上;压紧结构,包括对应于所述蓄水池本体的底面,铺设于所述土工布上的第一压紧结构,环所述蓄水池本体的内壁面,铺设于所述土工布上的多个拱形的第二压紧结构,且所述第二压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紧结构相连,并在位于所述第二压紧结构上方的所述土工布上铺设有环所述蓄水池本体的内周壁布置的第三压紧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压紧结构包括沿所述蓄水池本体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一部分,和沿所述蓄水池本体的宽度延伸布置的第二部分,且所述第二部分为沿所述第一部分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部分的两端均呈开口朝外设置的“V”形,各所述第二压紧结构连接在相邻布置的两所述第一部分的自由端以及所述第二部分的自由端之间。进一步的,对应于所述第一压紧结构、所述第二压紧结构以及所述第三压紧结构,于所述土工布上铺设有土层。进一步的,所述土工布的顶部边缘搭设在所述蓄水池本体的顶部外边缘上,所述压紧结构还包括铺设在所述土工布顶部边缘上的第四压紧结构。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结构由若干砖块铺设连接而成。进一步的,所述蓄水池本体的在其高度方向上的截面呈长圆形。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1)本技术所述的蓄水池,通过设置第一压紧结构能够在蓄水池本体的底部上对土工布进行压紧,并通过设置第二压紧结构,且第二压紧结构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压紧结构相连,能够便于第三压紧结构在土工布上的铺设,利于实现土工布在蓄水池四周内壁面上的压紧,其结构简单,便于在土工布上进行铺设,利于降低铺设压紧结构所用的人力和时间,并具有较好的压紧效果。(2)通过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能够在蓄水池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将土工布进行压紧,相比于传统的全部铺设压紧结构,能够显著的减少压紧结构的使用量,另外,还具有较好的压紧效果。(3)第一部分的两端呈“V”形,利于提高在蓄水池本体的两端对土工布的压紧效果,其结构简单,易于在蓄水池底部进行铺设成型。(4)通过铺设土层,一方面利于提高第一压紧结构和第二压紧结构以及第三压紧结构在压紧状态下的摩擦力,从而利于保持对土工布的压紧;另一方面还能够对土工布进行防护,有效防止压紧结构破坏土工布。(5)第四压紧结构用于在顶部对土工布进行压紧,从而提高土工布在蓄水池内的铺设效果。(6)通过采用砖块进行铺设而形成压紧结构和,具有产品成熟,易于铺设,并且利于根据蓄水池的具体规格进行砖块数量以及规格的选择,从而具有较好的使用灵活性。(7)长圆形的蓄水池利于加工成型,且使用效果好。附图说明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蓄水池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所述的第一压紧结构和第二压紧结构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蓄水池本体,2-土工布,3-压紧结构,31-第三压紧结构,32-第二部分,33-第二压紧结构,34-第四压紧结构,35-第一部分。具体实施方式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背”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以及“第四”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1,如图1中所示,该蓄水池本体1的俯视图呈长圆形,蓄水池本体1的四个内周面均与底面倾斜布置,使得蓄水池本体1的左视图和正视图均呈底边小,顶边大的等腰梯形。本实施例中的蓄水池还包括铺设在蓄水池本体1内,以至少覆盖蓄水池本体1的底面和内周壁上土工布2,以提高蓄水池的使用效果,其中,此处的土工布2可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土工布2,其具体的规格应当与蓄水池本体1的规格相适配。为提高土工布2在蓄水池本体1内的铺设效果,本实施例中的蓄水池还包括用于将土工布2压紧在蓄水池本体1内的压紧结构3,其可通过自身重力将土工布2进行压紧。该压紧结构3包括对应于蓄水池本体1的底面,铺设于土工布2上的第一压紧结构,环蓄水池本体1的内壁面,铺设于土工布2上的多个拱形的第二压紧结构33,且第二压紧结构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紧结构3相连,并在位于第二压紧结构33上方的土工布2上铺设有环蓄水池本体1的内周壁布置的第三压紧结构31。具体来讲,参照图1和图2中所示,该第一压紧结构包括沿蓄水池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一部分35,和沿蓄水池本体1的宽度延伸布置的第二部分32,且第二部分32为沿第一部分35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第一部分35和第二部分32相连。此处,通过第一部分35和第二部分32能够在蓄水池的长度和宽度方向,将土工布2进行压紧,相比于传统的全部铺设压紧结构3,能够显著的减少压紧结构3的使用量,还具有较好的压紧效果。另外,第一部分35的两端均呈开口朝外设置的“V”形,各拱形的第二压紧结构33连接在相邻布置的两第一部分35的自由端以及第二部分32的自由端之间。此处,第一部分35的两端呈“V”形,利于提高在蓄水池本体1的两端对土工布2的压紧效果,其结构简单,易于在蓄水池底部进行铺设成型。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第一部分35和第二部分32的数量可根据整个蓄水池本体1的规格适应性的增加数量。以确保对土工布的压紧效果。继续结合图1,本实施例中的第二压紧结构33呈开口朝向蓄水池本体1的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还包括:/n土工布(2),铺设于所述蓄水池本体(1)内,以至少覆盖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底面和内周壁上;/n压紧结构(3),包括对应于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底面,铺设于所述土工布(2)上的第一压紧结构,环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内壁面,铺设于所述土工布(2)上的多个拱形的第二压紧结构(33),且所述第二压紧结构(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紧结构(3)相连,并在位于所述第二压紧结构(33)上方的所述土工布(2)上铺设有环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内周壁布置的第三压紧结构(3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水池,包括蓄水池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还包括:
土工布(2),铺设于所述蓄水池本体(1)内,以至少覆盖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底面和内周壁上;
压紧结构(3),包括对应于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底面,铺设于所述土工布(2)上的第一压紧结构,环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内壁面,铺设于所述土工布(2)上的多个拱形的第二压紧结构(33),且所述第二压紧结构(33)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压紧结构(3)相连,并在位于所述第二压紧结构(33)上方的所述土工布(2)上铺设有环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内周壁布置的第三压紧结构(3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水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紧结构包括沿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的第一部分(35),和沿所述蓄水池本体(1)的宽度延伸布置的第二部分(32),且所述第二部分(32)为沿所述第一部分(35)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的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少飞仇现法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大桓渊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