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518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属于电动扫路车领域。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包括外罩体,所述的外罩体的截面形状为倒“U”形,所述的外罩体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的外罩体的后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后盖板和中间隔板,所述的外罩体、中间隔板、底板和后盖板围构成垃圾收集箱,所述的后盖板上设有尾门,所述的垃圾收集箱内底壁上通过前高后低的斜撑板围构形成底部水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原有扫路车的基础上,增加了扫路车水箱容积,提高扫路车的储水量,使得扫路车单次工作时间更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动扫路车,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
技术介绍
扫路车作为环卫设备之一,是一种集路面清扫、垃圾回收和运输为一体的新型高效清扫设备,可广泛应用于干线公路,市政以及机场道面、城市住宅区、公园等道路清扫。路面扫路车不但可以清扫垃圾,而且还可以对道路上的空气介质进行除尘净化,既保证了道路的美观,维护了环境的卫生,维持了路面的良好工作状况,有减少和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以及进一步延长了路面的使用寿命。在国内利用路面扫路车进行路面养护已经成为一种潮流。车厢是电动扫路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际使用中车厢内垃圾收集空间是不会充满垃圾的,这样的话就会浪费了车厢内空间,因此针对上述问题进行改进,以实现充分利用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1.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原有扫路车的基础上,增加了扫路车水箱容积,提高扫路车的储水量,使得扫路车单次工作时间更长。2.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包括外罩体,所述的外罩体的截面形状为倒“U”形,所述的外罩体的底部设有底板;所述的外罩体的后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后盖板和中间隔板,所述的外罩体、中间隔板、底板和后盖板围构成垃圾收集箱,所述的后盖板上设有尾门,所述的垃圾收集箱内底壁上通过前高后低的斜撑板围构形成底部水箱。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垃圾收集箱的左右内侧壁至少一侧上通过水箱围板围构形成侧部水箱,该侧部水箱与底部水箱连通。更进一步地,所述的垃圾收集箱的左右内侧壁上均设有侧部水箱,且两个侧部水箱对称设置。更进一步地,所述的水箱围板为“〈”形,所述的水箱围板的四周分别与外罩体、斜撑板、后盖板和中间隔板之间焊接连接;所述的斜撑板的四周分别与后盖板、中间隔板以及两侧的水箱围板之间焊接连接。3.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其垃圾收集箱内底壁上通过前高后低的斜撑板围构形成底部水箱,在原有扫路车的基础上,在扫路车车厢内底部增设底部水箱来增加扫路车水箱容积,提高扫路车的储水量,使得扫路车单次工作时间更长,降低了扫路车的加水频率,提高了扫路车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新增的水箱设置在扫路车车厢内底部,充分利用了垃圾收集箱内空间;(2)本技术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其由于斜撑板倾斜设置的,因此方便了垃圾的倾卸;(3)本技术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其垃圾收集箱的左右内侧壁至少一侧上通过水箱围板围构形成侧部水箱,该侧部水箱与底部水箱连通,在原有扫路车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扫路车水箱容积,进一步提高了扫路车的储水量;(4)本技术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其垃圾收集箱的左右内侧壁上均设有侧部水箱,且两个侧部水箱对称设置,这样能够保持扫路车车厢左右重量平衡,提高扫路车行驶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B-B方向的剖视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外罩体;2、底板;3、后盖板;3-1、尾门;4、中间隔板;5、斜撑板;6、底部水箱;7、水箱围板;8、侧部水箱;9、垃圾收集箱。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结合图1、图2和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包括外罩体1,外罩体1的截面形状为倒“U”形,外罩体1的底部设有底板2;外罩体1的后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后盖板3和中间隔板4,外罩体1、中间隔板4、底板2和后盖板3围构成垃圾收集箱9,后盖板3上设有尾门3-1,垃圾收集箱9内底壁上通过前高后低的斜撑板5围构形成底部水箱6,在原有扫路车的基础上,在扫路车车厢内底部增设底部水箱来增加扫路车水箱容积,提高扫路车的储水量,使得扫路车单次工作时间更长,降低了扫路车的加水频率,提高了扫路车的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新增的水箱设置在扫路车车厢内底部,充分利用了垃圾收集箱内空间;又由于斜撑板倾斜设置的,因此方便了垃圾的倾卸;接续,为了增加扫路车水箱容积,进一步提高扫路车的储水量,垃圾收集箱的左右内侧壁至少一侧上通过水箱围板7围构形成侧部水箱8,该侧部水箱8与底部水箱6连通;垃圾收集箱9的左右内侧壁上均设有侧部水箱8,且两个侧部水箱8对称设置,这样能够保持扫路车车厢左右重量平衡,提高扫路车行驶稳定性;接续,具体到本实施例中水箱围板7为“〈”形,水箱围板7的四周分别与外罩体1、斜撑板5、后盖板3和中间隔板4之间焊接连接;斜撑板5的四周分别与后盖板3、中间隔板4以及两侧的水箱围板7之间焊接连接;吸尘管下端固设在底板2上,吸尘管上端穿过斜撑板5伸入垃圾收集箱9内。本技术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结构简单,设计巧妙,在原有扫路车的基础上,增加了扫路车水箱容积,提高扫路车的储水量,使得扫路车单次工作时间更长。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包括外罩体(1),所述的外罩体(1)的截面形状为倒“U”形,所述的外罩体(1)的底部设有底板(2);所述的外罩体(1)的后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后盖板(3)和中间隔板(4),所述的外罩体(1)、中间隔板(4)、底板(2)和后盖板(3)围构成垃圾收集箱(9),所述的后盖板(3)上设有尾门(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收集箱(9)内底壁上通过前高后低的斜撑板(5)围构形成底部水箱(6)。/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包括外罩体(1),所述的外罩体(1)的截面形状为倒“U”形,所述的外罩体(1)的底部设有底板(2);所述的外罩体(1)的后部和中部分别设有后盖板(3)和中间隔板(4),所述的外罩体(1)、中间隔板(4)、底板(2)和后盖板(3)围构成垃圾收集箱(9),所述的后盖板(3)上设有尾门(3-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收集箱(9)内底壁上通过前高后低的斜撑板(5)围构形成底部水箱(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间充分利用的电动扫路车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垃圾收集箱的左右内侧壁至少一侧上通过水箱围板(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梦迪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之凌环卫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