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448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9
本申请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属于路面结构的技术领域,其包括路基、设置在路基上的透水基层以及设置在透水基层上的面层,所述路基两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沿着所述路基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透水基层与所述蓄水池之间设置有引水沟,所述引水沟开设在所述透水基层上且所述引水沟的开设方向与所述透水基层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引水沟靠近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蓄水池连通的排水孔;所述透水基层呈倒V状,所述透水基层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降低。本申请的路面结构,在下雨时,雨水经过透水基层进入到道路两旁的蓄水池中,既能够减缓道路积水的情况,又能够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本申请涉及路面结构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
技术介绍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建设应该遵循生态优先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相关技术为授权公告号为CN205653671U的中国专利公开一种海绵型城市透水沥青路面,由上至下分别包括细粒式透水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大空隙透水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排水式沥青碎石层、级配碎石层、防渗反滤层及路基,采用多层的透水路面,上面层空隙率较小,阻止固体颗粒进入透水结构层,保证透水路面对雨水的顺畅渗透。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路面结仅仅提高了雨水的渗透效果,但是并未对渗入路面下的雨水合理利用,存在有雨水利用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改善雨水的利用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包括路基、设置在路基上的透水基层以及设置在透水基层上的面层,所述路基两侧设置有蓄水池,所述蓄水池沿着所述路基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透水基层与所述蓄水池之间设置有引水沟,所述引水沟开设在所述透水基层上且所述引水沟的开设方向与所述透水基层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引水沟靠近所述蓄水池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蓄水池连通的排水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雨时,雨水由面层渗入透水基层,再由透水基层渗透进入到引水沟,再经过排水孔进入到蓄水池中,雨水储存在蓄水池中,既能够减轻路面雨水积聚的情况,又能够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收集的雨水可以用于浇灌道路两旁的绿植或至对道路进行冲刷等。优选的,所述透水基层呈倒V状,所述透水基层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降低。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透水基层如此设置,便于雨水从透水基层中间向两侧流淌,从而进入到蓄水池中;再此过程,还可以降低雨水向路基方向渗透的速度,降低路基变形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透水基层与所述面层之间设置有粗砂石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粗砂石过滤层,用于对雨水中的泥沙进行过滤,且不会影响雨水的渗透,从而提高雨水的洁净程度。优选的,所述粗砂石过滤层与所述透水基层之间设置有细砂石过滤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细砂石过滤层能够进一步提高对雨水的过滤效果。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上端连接有盖板,所述盖板上开设有与所述蓄水池连通的通水孔,所述通水孔的开设方向与所述路基的长度方向一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盖板,对蓄水池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一方面提高蓄水池的安全性,避免行人车辆误入至蓄水池内;另一方面避免道路的垃圾进入到蓄水池中,影响蓄水池内雨水的利用。优选的,所述蓄水池上端设置有滤网,所述滤网的侧壁与所述蓄水池的侧壁固定。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直接通过盖板上的通水孔进入蓄水池时,容易将道路路面上的垃圾带入到蓄水池中,设置滤网,可以拦截垃圾,降低垃圾进入到蓄水池中的可能性。优选的,所述蓄水池的上端侧壁上固定有安装凸台,所述盖板的底面与所述安装凸台的上端面抵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安装凸台,便于盖板的安装。优选的,所述盖板上设置有抽水组件,所述抽水组件包括固定在盖板上的水泵、与水泵一端连接的抽水管以及与水泵另一端连接的排水管,所述抽水管远离所述水泵的一端延伸至所述蓄水池中。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水泵,抽水管将蓄水池中收集的雨水抽出,用于清洗路面,浇灌道路两旁的绿植等,从而实现雨水的再利用,有利于节约水资源。优选的,所述抽水管下端连接有过滤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过滤头,能够对蓄水池中的雨水进过滤,避免杂质进入到水泵中,损坏水泵。优选的,所述路基上方设置有不透水沥青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路基上设置不透水沥青层,能够防止渗入到透水基层中的雨水继续渗透到路基中,避免路基变形。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下雨时,雨水经过透水基层进入到道路两旁的蓄水池中,既能够减缓道路积水的情况,又能够实现雨水的循环利用;2.面层下方依次设置粗砂石过滤层和细砂石过滤层,能够过滤雨水中的泥沙,提高雨水的洁净度;3.蓄水池上方设置盖板,对蓄水池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一方面提高蓄水池的安全性,避免行人车辆误入至蓄水池内;另一方面避免道路的垃圾进入到蓄水池中,影响蓄水池内雨水的利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盖板的俯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路基;2、透水基层;21、引水沟;211、排水孔;3、面层;4、蓄水池;41、安装凸台;42、滤网;5、粗砂石过滤层;6、细砂石过滤层;7、盖板;71、通水孔;8、抽水组件;81、水泵;82、抽水管;83、排水管;84、过滤头;9、不透水沥青层。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参照图1,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包括路基1、透水基层2、面层3以及蓄水池4。如图1所示,路基1设置在最下层,透水基层2铺设在路基1表面上,透水基层2由沥青混凝土制成,其强度等级不小于C15,孔隙率不小于15%,如此可以保证道路的承受载荷以及道路的透水性。透水基层2呈倒V状,透水基层2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降低,雨水渗透至透水基层2时,倾斜设置的透水基层2有利于雨水进一步渗透。路基1上方设置有不透水沥青层9,能够防止雨水继续渗透到路基1中,避免路基1变形。如图1所示,面层3由沥青材料制成,因沥青耐摩擦,能够延长道路的使用年限。面层3下方依次设置有粗砂石过滤层5和细砂石过滤层6,细砂石过滤层6的底面与透水基层2的上表面接触。砂石的强度高,设置粗砂石过滤层5和细砂石过滤层6,一方面能够提高道路的强度,另一方面能够实现对雨水的过滤,粗砂石用于对雨水实现初步过滤,过滤掉雨水中的大杂质,细砂石用于对雨水进一步过滤。如图1所示,蓄水池4设置有两个,两个蓄水池4分别位于道路两侧且蓄水池4沿着路基1的长度方向设置,蓄水池4为空心的长方体状。透水基层2靠近蓄水池4的一侧设置有引水沟21,引水沟21的横截面为矩形,引水沟21开设在透水基层2上且引水沟21的开设方向与路基1的长度方向一致。引水沟21靠近蓄水池4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孔211,排水孔211连通引水沟21和蓄水池4,排水孔211在引水沟21的长度方向均匀开设多个。透水基层2上渗入的雨水渗透至引水沟21中,再由排水孔211进入到蓄水池4中储存。如图1所示,蓄水池4上方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安装凸台41,安装凸台41的横截面为矩形,安装凸台41的长度方向与蓄水池4的长度方向一致,安装凸台41的侧壁与蓄水池4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1)、设置在路基(1)上的透水基层(2)以及设置在透水基层(2)上的面层(3),所述路基(1)两侧设置有蓄水池(4),所述蓄水池(4)沿着所述路基(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透水基层(2)与所述蓄水池(4)之间设置有引水沟(21),所述引水沟(21)开设在所述透水基层(2)上且所述引水沟(21)的开设方向与所述透水基层(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引水沟(21)靠近所述蓄水池(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蓄水池(4)连通的排水孔(211)。/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路基(1)、设置在路基(1)上的透水基层(2)以及设置在透水基层(2)上的面层(3),所述路基(1)两侧设置有蓄水池(4),所述蓄水池(4)沿着所述路基(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透水基层(2)与所述蓄水池(4)之间设置有引水沟(21),所述引水沟(21)开设在所述透水基层(2)上且所述引水沟(21)的开设方向与所述透水基层(2)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引水沟(21)靠近所述蓄水池(4)的侧壁上开设有与所述蓄水池(4)连通的排水孔(21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2)呈倒V状,所述透水基层(2)的高度自中间向两侧逐渐降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基层(2)与所述面层(3)之间设置有粗砂石过滤层(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砂石过滤层(5)与所述透水基层(2)之间设置有细砂石过滤层(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绵城市的路面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4)上端连接有盖板(7),所述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鹏苏晨义祁涛
申请(专利权)人:淮南市中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