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膜式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4275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包括蒸发器箱体、内换热管以及气液分离盒;所述蒸发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内换热管形成的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的上侧相邻设置有所述气液分离盒;所述气液分离盒的上盖板设有排气孔和冷媒入口管,所述冷媒入口管,用于冷媒的流入;所述排气孔,用于气液分离盒内的气态冷媒的排出;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上开有若干个开孔;所述气液分离盒内冷媒通过所述开孔流至所述换热管组以进行蒸发换热。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由于内换热管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列,使滴落下来的冷媒利用最大化,且挡液板能将在内换热管外壁面溅射出的冷媒挡住,逐渐积累下来在挡液板下部滴落于内换热管,实现将冷媒高效均匀的利用在系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降膜式蒸发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相关
,具体地,涉及一种优化冷媒分配及内换热管的降膜式蒸发器。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资源和能源的消耗剧增,节约资源与能源已经成为国家不可忽视的一项长期策略,建筑行业更是首当其冲,降膜蒸发器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蒸发设备,其二次气雾沫夹带极少,二次气冷凝水质量高,在市场上得到多点应用。但是现有的降膜蒸发器存在有以下问题:其操作性能主要取决于液体分布器的性能,很容易出现换热管上冷媒分布不均匀,甚至在部分换热管上没有冷媒滴落,影响换热器的整体换热效率,无法达到预期节能效果。另外,也会出现气液混合的冷媒影响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因此,改进冷媒分配、提高换热效率和增进气液分离已经成为当下迫在眉睫的任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化冷媒分配及内换热管换热效率的降膜式蒸发器,以解决因冷媒分配不均而导致的换热效率降低和气液分离的潜在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膜式蒸发器,包括蒸发器箱体、内换热管以及气液分离盒;所述蒸发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内换热管形成的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的上侧相邻设置有所述气液分离盒;所述气液分离盒的上盖板设有排气孔和冷媒入口管,所述冷媒入口管,用于冷媒的流入;所述排气孔,用于气液分离盒内的气态冷媒的排出;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上开有若干个开孔;所述气液分离盒内冷媒通过所述开孔流至所述换热管组以进行蒸发换热。优选地,所述蒸发器箱体设置有贯穿壁面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排气孔的上侧,用于气态冷媒的排出箱体。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盒设置有分配板;所述分配板的底板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的上侧,所述分配板的凸面为所述分配板的上表面。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两侧设有储液结构,且所述储液结构的顶板上设置有通孔,以便液态冷媒流入。优选地,所述换热管组的两侧设置有挡液板,所述挡液板的上端与所述储液结构连接。优选地,所述内换热管的外壁面存在多个凸点和多孔薄膜层。优选地,所述储液结构包括相互平行的顶板和底板;所述顶板和所述底板之间设置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挡板,所述底板与所述挡液板之间存在缝隙。优选地,所述挡液板的下端设置有弯钩,所述弯钩朝向所述内换热管优选地,所述内换热管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列。优选地,所述气液分离盒的横截面为五边形;所述分配板的凸面延边为椭圆,整体形状为圆锥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气液分离盒上盖板设有排气孔和冷媒入口管,分配板底板布于气液分离盒底板上侧,气液分离盒底板表面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开孔,其中,多孔薄膜层平滑连续地覆盖在内换热管外壁面,内换热管外壁面存在多个小凸点,相较于普通的内换热管表面积稍大,更有利于换热;2、本专利技术气液分离盒的下方还设有挡液板和储液结构,冷媒可通过冷媒入口管由分配板将冷媒均匀扩散开来并滴落于气液分离盒底板上,由于冷媒为气液混合物,液体经过底板滴落到内换热管上,气体则通过气液分离盒上的排气孔排出,由于内换热管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列,使滴落下来的冷媒利用最大化,且挡液板能将在内换热管外壁面溅射出的冷媒挡住,逐渐积累下来在挡液板下部滴落于内换热管,实现将冷媒高效均匀的利用在系统中。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降膜式蒸发器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降膜式蒸发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配板的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储液结构的示意图。图中:1为出气管;2为分配板凸面;3为分配板底板;4为冷媒入口管;5为气液分离盒上盖板;6为储液结构;7为蒸发器箱体;8为内换热管;9为挡液板;10为气液分离盒底板;11为排气孔;12为多孔薄膜层;41为挡板;42为顶板;43为底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降膜式蒸发器的内部结构侧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降膜式蒸发器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1、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降膜式蒸发器,包括蒸发器箱体、内换热管以及气液分离盒;所述蒸发器箱体7内设置有多个内换热管形成的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的上侧相邻设置有所述气液分离盒;所述气液分离盒的上盖板5设有排气孔11和冷媒入口管4,所述冷媒入口管4,用于冷媒的流入;所述排气孔11,用于气液分离盒内的气态冷媒的排出;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10上开有若干个开孔;所述气液分离盒内冷媒通过所述开孔流至所述换热管组以进行蒸发换热。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内换热管在竖直方向上交错排列。所述蒸发器箱体设置有贯穿壁面的出气管1,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排气孔11的上侧,用于气态冷媒的排出箱体。出气管1的输入端与蒸发器箱体7上端连接,其出气管1的输出端从蒸发器箱体7上端内插入至蒸发器箱体7内部且置于排气孔11的上侧。所述冷媒入口管4的输入端与气液分离盒10对应连接,冷媒入口管4的输出端从气液分离盒的上盖板5插入至气液分离盒内。冷媒入口管4的输出端垂直置于分配板的凸面2上侧,且分配板的凸面2置于分配板底板3上表面,分配板底板3置于气液分离盒底板10上侧。冷媒入口管4的材质可选用为铍青铜。内换热管8的材质可选用为铍青铜。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配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分配板的俯视图,如图3、图4所示,所述气液分离盒设置有分配板;所述分配板的底板3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10的上侧,所述分配板的凸面2为所述分配板的上表面。气液分离盒的底板10上均匀开有若干个开孔,且置于内换热管8的上侧。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10的两侧设有储液结构6,且所述储液结构6的顶板42上设置有通孔。若干根内换热管8水平方向均匀的排列于气液分离盒10下侧,并在垂直方向上交错排列开。所述换热管组的两侧设置有挡液板,所述挡液板的上端与所述储液结构6连接所述内换热管8的外壁面存在多个凸点和多孔薄膜层12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储液结构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所述储液结构6包括相互平行的顶板42和底板43;所述顶板42和所述底板43之间设置有多个依次排列的挡板,挡板在水平方向上呈平行四边形依次排列开来。所述底板43与所述挡液板9之间存在缝隙。所述挡液板的下端设置有弯钩,所述弯钩朝向所述内换热管。挡液板9有两片,布置于储液结构6下侧,挡液板9在水平方向上呈长条状,竖直宽度大于单根内换热管8的直径,使挡液板9能足够的挡住在内换热管8外避免溅射出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箱体、内换热管以及气液分离盒;/n所述蒸发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内换热管形成的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的上侧相邻设置有所述气液分离盒;/n所述气液分离盒的上盖板设有排气孔和冷媒入口管,所述冷媒入口管,用于冷媒的流入;所述排气孔,用于气液分离盒内的气态冷媒的排出;/n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上开有若干个开孔;所述气液分离盒内冷媒通过所述开孔流至所述换热管组以进行蒸发换热。/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箱体、内换热管以及气液分离盒;
所述蒸发器箱体内设置有多个内换热管形成的换热管组;所述换热管组的上侧相邻设置有所述气液分离盒;
所述气液分离盒的上盖板设有排气孔和冷媒入口管,所述冷媒入口管,用于冷媒的流入;所述排气孔,用于气液分离盒内的气态冷媒的排出;
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上开有若干个开孔;所述气液分离盒内冷媒通过所述开孔流至所述换热管组以进行蒸发换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箱体设置有贯穿壁面的出气管,所述出气管设置于所述排气孔的上侧,用于气态冷媒的排出箱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盒设置有分配板;所述分配板的底板设置于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的上侧,所述分配板的凸面为所述分配板的上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膜式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盒的底板两侧设有储液结构,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栩淳彭章娥刘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