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炉及控制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9393723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燃烧炉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炉及控制方法,包括炉体,炉体的一侧安装有循环风扇和供燃气源,循环风扇连接有电机,循环风扇将输入的燃气跟氧气进行混合,炉体的内周侧壁上设置有两排燃气输送管道,燃气从上排燃气输送管道的一端进入,然后通过另一端送入下排的燃气输送管道,因此燃气在内部进行预热后,在通过下排的燃气输送管道送入燃烧装置内,能够进一步提高其燃烧的效率,炉体内的另一侧设置有燃烧装置,燃气输送管道与燃烧装置连通,可燃气体在燃烧装置内燃烧,燃烧装置内设置有点火装置;炉体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管道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燃烧炉及控制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燃烧炉
,特指一种燃烧炉及控制方法。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常规应用于工业的燃烧炉,主要包括燃烧炉主体,主体内部形成燃烧室,燃烧室上端为火焰开口,下端连接气源或燃料源。使用时,打开阀门,燃料输送至燃烧室内,燃料和空气在燃烧室内混合后燃烧,燃烧的火焰经火焰开口辐射到工业炉中待加热的物料上,对物料进行加热或熔融。如中国专利技术,专利号为CN200720088655.4公开的一种高炉炉顶点火装置的电子点火的燃烧器,由可燃气体管道、助燃气体管道组成,可燃气体管道与助燃气体管道的管口通至混合燃烧室,在混合燃烧室安装有电子点火的火花电嘴,或在混合燃烧室的管口安装有电子点火的火花电嘴,电嘴与导电杆相连,导电杆的另一端穿出燃烧器与高压电缆的一端相连,高压电缆的另一端与电子点火装置相连。工作时电子点火装置产生高压电,通过高压电缆、导电杆后在火花电嘴处产生电火花,点燃混合燃烧室中的可燃气体。现有的燃烧炉中,当点火装置多次点火,没有点着燃气的情况下,由于燃气还一直在释放,因此在下一次点燃时,炉内容易闪爆,安全性差,因此还需对该结构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燃烧炉及控制方法,通过燃烧炉内新型的结构设计,解决现有安全性低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燃烧炉,包括炉体,炉体的一侧安装有循环风扇和供燃气源,循环风扇连接有电机,炉体的内周侧壁上设置有燃气输送管道,炉体内的另一侧设置有燃烧装置,燃气输送管道与燃烧装置连通,可燃气体在燃烧装置内燃烧,燃烧装置包括混合室和燃烧室,混合室与燃烧室之间通过若干根送气管连接,混合室上设置有燃气连接管道,所述燃烧室包括主板、侧板和顶板,两个主板之间形成有燃气腔,两个主板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侧板,侧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点火装置的安装孔,主板的上端安装有顶板,顶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通气孔,通气孔与送气管相连通,主板上开设有若干列均匀排列的燃气孔,靠近顶板处的燃气孔直径小于远离顶板处的燃气孔直径;所述点火装置包括主体安装座,主体安装座连接有氧气输送管,主体安装座内分别安装有点火管道和火焰检测管道,点火管道的一端连接有电子点火装置,点火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点火针,主体安装座内设置有燃气输送管,燃气输送管的端部安装有气体混合蜂窝体,气体混合蜂窝体设置在氧气输送管内;炉体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管道组件,控制管道组件包括主燃气大管道和副燃气小管道,主燃气大管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外接燃气的输入接口,所述主燃气大管道的另一端与副燃气小管道的一端相连通并设置有公共输出接口,公共输出接口通过管道一与燃气连接管道连接,所述主燃气大管道的中部与副燃气小管道的中部之间连通有通气管道,主燃气大管道的一端设置有总阀开关,主燃气大管道的另一端设置有大火开关,所述副燃气小管道上设置有小火开关,小火开关位于公共输出接口与通气管道之间。优选地,所述气体混合蜂窝体内成型有混合腔体,所述气体混合蜂窝体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一,所述燃气输送管的一端与气体混合蜂窝体相连通;所述氧气输送管内还设置有气体混合片,气体混合片位于气体混合蜂窝体的一侧,气体混合片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二。优选地,所述点火管道的一端穿过并连接气体混合蜂窝体、气体混合片;所述主体安装座上开设有燃气接头,燃气接头与燃气输送管连接,所述主体安装座上开设有氧气进气孔,所述主体安装座内成型有氧气出气腔,氧气出气腔连接有所述氧气输送管。优选地,所述主体安装座上设置有点火接头和火焰检测接头,点火接头的一端与点火针连接,点火接头的另一端与电子点火装置连接,火焰检测接头的一端与火焰检测管道连接,火焰检测接头的另一端与控制检测柜连接;所述主体安装座上设置有可视窗口;所述点火管道、燃气输送管、火焰检测管道设置在氧气输送管的内部。优选地,所述副燃气小管道的另一端连接有管道二,管道二的另一端与炉体内的点火装置相连;所述副燃气小管道的另一端与管道二之间设置有常开燃气开关;所述副燃气小管道的另一端与管道二之间设置有手控阀门五。优选地,所述主燃气大管道的一端还设置有手控阀门一,所述主燃气大管道的另一端还设置有手控阀门二,所述副燃气小管道上设置有手控阀门三,手控阀门三位于公共输出接口与通气管道之间。优选地,还包括有送氧机,送氧机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外接输入氧气的输入口和输出口,输出口通过管道三与管道一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管道三的一端连接三通阀,三通阀的一端与管道一连接,三通阀的另一端连接有管道四,管道四的另一端与炉体内的点火装置相连;所述管道三与管道一之间设置有手控阀门四;所述小火开关、大火开关和总阀开关为电磁阀。优选地,所述燃气孔包括第一燃气孔和第二燃气孔,第一燃气孔位于主板的上端,第二燃气孔位于主板的下端,第一燃气孔的直径小于第二燃气孔的直径,第二燃气孔包括大孔和小孔;所述主板的下端呈向外侧倾斜设置,主板的下端形成有用于出气的开口。优选地,所述主板的倾斜角度为30°-50°;所述顶板的两侧分别安装有通气板,通气板上开设有若干个过气孔;还包括有外罩壳,外罩壳的上下两端均为开口,外罩壳套设在混合室和燃烧室的外周,通气板位于外罩壳与顶板之间。一种控制方法,具有PLC,当:循环风机故障,X6接通,PLC输出全部失电,停止工作;点火风机故障,X7接通,PLC输出全部失电,停止工作;当变频器故障,PLC输出全部失电,停止工作;当工作正常时,火焰检测接头没有检测到火焰信号,PLC输出全部失电,停止工作。本专利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突出且有益的技术效果是:1、本专利技术通过燃烧装置中燃气孔的设计,靠近顶板处的燃气孔直径小于远离顶板处的燃气孔直径,能够使大部分的气体都通过下端的燃气孔排出,更接近火源,燃烧更加充分,而第二燃气孔包括大孔和小孔,两个孔的直径不一样,不会形成对冲,能够防止产生共鸣,降低噪音。2、本专利技术通过控制管道组件中火焰检测管道的设计,当多次点火没有点燃气体时,控制检测柜将会通过火焰检测接头检测到该信号,并关闭可燃气体输送管路,防止由于内部可燃气体浓度过高后,再次点燃而产生闪爆的现象,提高安全性。3、本专利技术通过点火装置中蜂窝体的设计,当氧气和燃气从外部输送至点火装置内部时,首先氧气会通过氧气输送管进入到气体混合蜂窝体8内,同时燃气会通过燃气输送管进入到气体混合蜂窝体,从而使得氧气和燃气在气体混合蜂窝体内进行初步混合,以便于后续的点燃,降低点火,而点不燃混合气体的概率。附图说明图1为燃烧炉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燃烧炉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燃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主板、顶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燃烧装置安装外罩壳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燃烧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图7为主体安装座连接氧气输送管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主体安装座拆卸氧气输送管后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主体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一。图10为气体混合蜂窝体、气体混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70),炉体(70)的一侧安装有循环风扇和供燃气源,循环风扇连接有电机,炉体(70)的内周侧壁上设置有燃气输送管道(71),炉体(70)内的另一侧设置有燃烧装置(72),燃气输送管道(71)与燃烧装置(72)连通,可燃气体在燃烧装置(72)内燃烧,燃烧装置(72)包括混合室(1)和燃烧室(2),混合室(1)与燃烧室(2)之间通过若干根送气管(3)连接,混合室(1)上设置有燃气连接管道(4),所述燃烧室(2)包括主板(5)、侧板(6)和顶板(7),两个主板(5)之间形成有燃气腔,两个主板(5)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侧板(6),侧板(6)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点火装置(52)的安装孔(9),主板(5)的上端安装有顶板(7),顶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通气孔(10),通气孔(10)与送气管(3)相连通,主板(5)上开设有若干列均匀排列的燃气孔(11),靠近顶板(7)处的燃气孔(11)直径小于远离顶板(7)处的燃气孔(11)直径;/n所述点火装置(52)包括主体安装座(21),主体安装座(21)连接有氧气输送管(22),主体安装座(21)内分别安装有点火管道(23)和火焰检测管道(24),点火管道(23)的一端连接有电子点火装置,点火管道(23)的另一端设置有点火针(26),主体安装座(21)内设置有燃气输送管(27),燃气输送管(27)的端部安装有气体混合蜂窝体(28),气体混合蜂窝体(28)设置在氧气输送管(22)内;/n炉体(70)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管道组件(65),控制管道组件(65)包括主燃气大管道(41)和副燃气小管道(42),主燃气大管道(4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外接燃气的输入接口(43),所述主燃气大管道(41)的另一端与副燃气小管道(42)的一端相连通并设置有公共输出接口(44),公共输出接口(44)通过管道一(45)与燃气连接管道(4)连接,所述主燃气大管道(41)的中部与副燃气小管道(42)的中部之间连通有通气管道(47),主燃气大管道(41)的一端设置有总阀开关(48),主燃气大管道(41)的另一端设置有大火开关(49),所述副燃气小管道(42)上设置有小火开关(50),小火开关(50)位于公共输出接口(44)与通气管道(47)之间。/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燃烧炉,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70),炉体(70)的一侧安装有循环风扇和供燃气源,循环风扇连接有电机,炉体(70)的内周侧壁上设置有燃气输送管道(71),炉体(70)内的另一侧设置有燃烧装置(72),燃气输送管道(71)与燃烧装置(72)连通,可燃气体在燃烧装置(72)内燃烧,燃烧装置(72)包括混合室(1)和燃烧室(2),混合室(1)与燃烧室(2)之间通过若干根送气管(3)连接,混合室(1)上设置有燃气连接管道(4),所述燃烧室(2)包括主板(5)、侧板(6)和顶板(7),两个主板(5)之间形成有燃气腔,两个主板(5)的两侧分别连接有侧板(6),侧板(6)上开设有用于安装点火装置(52)的安装孔(9),主板(5)的上端安装有顶板(7),顶板(7)上开设有若干个均匀排列的通气孔(10),通气孔(10)与送气管(3)相连通,主板(5)上开设有若干列均匀排列的燃气孔(11),靠近顶板(7)处的燃气孔(11)直径小于远离顶板(7)处的燃气孔(11)直径;
所述点火装置(52)包括主体安装座(21),主体安装座(21)连接有氧气输送管(22),主体安装座(21)内分别安装有点火管道(23)和火焰检测管道(24),点火管道(23)的一端连接有电子点火装置,点火管道(23)的另一端设置有点火针(26),主体安装座(21)内设置有燃气输送管(27),燃气输送管(27)的端部安装有气体混合蜂窝体(28),气体混合蜂窝体(28)设置在氧气输送管(22)内;
炉体(70)的另一侧安装有控制管道组件(65),控制管道组件(65)包括主燃气大管道(41)和副燃气小管道(42),主燃气大管道(4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外接燃气的输入接口(43),所述主燃气大管道(41)的另一端与副燃气小管道(42)的一端相连通并设置有公共输出接口(44),公共输出接口(44)通过管道一(45)与燃气连接管道(4)连接,所述主燃气大管道(41)的中部与副燃气小管道(42)的中部之间连通有通气管道(47),主燃气大管道(41)的一端设置有总阀开关(48),主燃气大管道(41)的另一端设置有大火开关(49),所述副燃气小管道(42)上设置有小火开关(50),小火开关(50)位于公共输出接口(44)与通气管道(47)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混合蜂窝体(28)内成型有混合腔体,所述气体混合蜂窝体(28)的两侧端面上分别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一(30),所述燃气输送管(27)的一端与气体混合蜂窝体(28)相连通;所述氧气输送管(22)内还设置有气体混合片(31),气体混合片(31)位于气体混合蜂窝体(28)的一侧,气体混合片(31)上开设有若干个通气孔二(32)。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燃烧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管道(23)的一端穿过并连接气体混合蜂窝体(28)、气体混合片(31);所述主体安装座(21)上开设有燃气接头(25),燃气接头(25)与燃气输送管(27)连接,所述主体安装座(21)上开设有氧气进气孔(33),所述主体安装座(21)内成型有氧气出气腔(34),氧气出气腔(34)连接有所述氧气输送管(22)。


4.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东辉杜辰雾冯言刚唐郑建
申请(专利权)人:台州市椒江嘉科净化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