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焊后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3310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焊后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器,包括上片加热器A和上片加热器B,所述上片加热器A和下片加热器B均包括通电导体,所述通电导体为N根等间距分布的铜带,N数量的多少与锅炉受热面管排的长度相匹配,在每根通电导体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铜线鼻,所述铜线鼻上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上片加热器A和下片加热器B一侧通过螺栓连接,另一侧通过导线连接,形成串联通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传统锅炉受热面管排现场组合安装中焊后热处理的很多问题,在保证焊接接头热处理效果质量的同时,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节省了保温材料,降低了保温材料对环境的污染,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焊后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器
:本技术涉及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的焊后热处理,特别涉及一种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焊后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电站锅炉设计温度和设计压力的不断提升,大量的12Co1MoV、15CrMo、T23、T91等低合金耐热钢、高合金耐热钢管道被广泛使用于超超临界电站锅炉中锅炉受热面管排中。随着机组参数增大的同时给焊接热处理工艺、设备、方法等方面都带来巨大的挑战。目前,在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现场组合安装过程中,普遍存在焊后热处理加热片布置困难、升温速度慢、工人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焊后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器。本技术为解决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焊后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器,包括上片加热器A和上片加热器B,所述上片加热器A和下片加热器B均包括通电导体,所述通电导体为N根等间距分布的铜带,N数量的多少与锅炉受热面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焊后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器,包括上片加热器A和上片加热器B,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加热器A和下片加热器B均包括通电导体(3),所述通电导体(3)为N根等间距分布的铜带,N数量的多少与锅炉受热面管排(5)的长度相匹配,在每根通电导体(3)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铜线鼻(1),所述铜线鼻(1)上设置有连接通孔(2);所述上片加热器A和下片加热器B一侧通过螺栓(6)穿过连接通孔(2)连接,另一侧通过导线连接,形成串联通路。/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焊后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器,包括上片加热器A和上片加热器B,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片加热器A和下片加热器B均包括通电导体(3),所述通电导体(3)为N根等间距分布的铜带,N数量的多少与锅炉受热面管排(5)的长度相匹配,在每根通电导体(3)两端均固定设置有铜线鼻(1),所述铜线鼻(1)上设置有连接通孔(2);所述上片加热器A和下片加热器B一侧通过螺栓(6)穿过连接通孔(2)连接,另一侧通过导线连接,形成串联通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热面管排焊后热处理中频感应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电导体(3)外面包裹一层保温层(4),所述保温层(4)的厚度为所述通电导体(3)厚度的三倍或三倍以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光柱胡传华郭未昀李世会陈东旭邢增为孙松涛李红武李报王许永张三军陈建平杨艳静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建集团河南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