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9392989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阀体,阀体中设置有总油道,所述总油道包括进油口油道,所述进油口油道上设置多个非直线形的过渡部,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各处过油面积一致保证均压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
本专利技术涉及铸造阀体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
技术介绍
阀体是阀门中的一个主要零部件,用来控制流体的方向、压力、流量的装置,其根据压力等级的不同也具有不同的机械制造方法,例如:铸造、锻造等。随着工业逐步深化,工业设备也向着智能化、精密化和小型化的方向发展。目前工业中主流的驱动方式为液压驱动,阀门作为液压系统中一种十分关键的控制元件。目前,各集成式多路阀多使用铸件阀体,用以实现复杂的阀体内油道,同时优化油道结构,降低油道沿程阻力;针对多联的情况,进油口统一油道进行供油,为了防止压力损失,将供油油道设计为直通形式,但是在阀芯处容易出现面积突变,引起流速的改变,进而影响各联的压力,使各联的压力值与进油口压力值发生偏差;同时降低体积,集成化也是液压元件的发展趋势,有限的体积内实现更多的功能不仅是液压元件的发展趋势,也是液压系统在成本和空间上的急切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具有集成化程度高,体积小,各处过油面积一致保证均压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包括阀体,阀体中设置有总油道,所述总油道包括进油口油道,所述进油口油道上设置多个非直线形的过渡部。进一步的,所述过渡部包括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和第三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和第三过渡部在油口油道中沿油液流动方向依次布置。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和第三过渡部呈U形圆弧设置,所述第一过渡部、第二过渡部和第三过渡部的油道面积大于油口油道剩余部分的油道面积。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过渡部的波峰处设置有工作联接口一,所述第二过渡部的波峰处设置有工作联接口二,所述第三过渡部的波峰处设置有工作联接口三。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油道的端部设置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垂直于油口油道。进一步的,所述进油口设置有缓冲腔,所述缓冲腔位于油口油道和进油口的过渡处。进一步的,所述总油道中设置有工作进油口、工作出油口和工作油口,所述工作进油口、工作出油口和工作油口的端口设置在阀体顶部。进一步的,所述总油道包括主回油口T,所述主回油口T与工作油口之间通过管道连通。进一步的,所述工作油口背离主回油口T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口,所述连接口上设置有执行元件。进一步的,所述执行元件包括控制阀和液压马达。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采用非直通油道,在各个工作联位置油道面积变大,用以补偿因阀芯的存在引起的过流面积的减小,并且避免了油道过流面积的突然变大,最终该U型结构使进油口油道的过油面积保持不变,使各联的压力与进油口压力保持一致,达到均压的效果;2.进一步的,采用U形圆弧过渡,降低了油液沿程动力了损失,同时避免了因局部面积突变引起的流体旋涡;3.进一步的,通过在工作油口安装执行元件,其中控制阀用于阀后补偿到工作油口的通断,可以防止工作油口倒流;其中液压马达遇到过大阻力时进行反转,而不会使液压马达损坏。4.进一步的,主回油口T和工作油口之间铸造有油道将两者连通,并且其中可以选装单向阀,用于工作油口出现负压时由T口提供油液,防止工作油口有吸空等现象。附图说明图1是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进口油油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工作油口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4是主回油口T处装有单向阀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中,A、工作进油口;B、工作出油口;C、工作油口;1、总油道;2、进油口油道;21、进油口;211、缓冲腔;22、第一过渡部;221、工作联接口一;23、第二过渡部;231、工作联接口二;24、第三过渡部;241、工作联接口三;3、连接口;4、主回油口T;5、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提出的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要说明的是,附图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请参阅附图。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专利技术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专利技术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能涵盖的范围内。实施例1: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如图1所示,包括阀体,阀体中设置有总油道1,总油道1中设置有工作进油口A、工作出油口B和工作油口C,工作进油口A、工作出油口B和工作油口C沿阀体的厚度方向布置,工作进油口A、工作出油口B和工作油口C的端口设置在阀体顶部,以便进油和出油。结合图1和图2所示,总油道1包括进油口油道2,进油口油道2呈水平布置。进油口油道2的端部设置有进油口21,进油口21垂直于进油口油道2,在工作的时候,油液从进油口21注入到进油口油道2中。进油口21设置有缓冲腔211,缓冲腔211位于油口油道和进油口21的过渡处。缓冲腔211采用U型圆弧设计,避免由于转角位置处的外形和局部面积突变引起的流体旋涡,大大减少了油液沿程动力了损失。结合图1和图2所示,油口油道上设置多个非直线形的过渡部,过渡部包括第一过渡部22、第二过渡部23和第三过渡部24,第一过渡部22、第二过渡部23和第三过渡部24在油口油道中沿油液流动方向依次布置,上述结构呈U形圆弧设置。第一过渡部22的波峰处设置有工作联接口一221,第二过渡部23的波峰处设置有工作联接口二231,第三过渡部24的波峰处设置有工作联接口三241,上述接口用于连接各个工作部件并且完成供油的任务。在各个工作联位置油道面积变大,用以补偿因阀芯的存在引起的过流面积的减小,并且避免了油道过流面积的突然变大,最终该U型结构使进油口油道2的过油面积保持不变,使各联的压力与进油口21压力保持一致,达到均压的效果。如图3所示,总油道1包括主回油口T4,主回油口T4同样沿阀体的厚度方向延伸,即主回油口T4与工作油口C相互平行。主回油口T4与工作油口C之间铸造有油道,继而将两者连通。当工作油口C负压的时候,主回油口T4处的油液可以及时补充到工作油口C,防止工作油口C有吸空等现象。实施例2: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与实施例1的不同点在于,工作油口C背离主回油口T4的端部设置有连接口3,连接口3上安装有执行元件,执行元件包括控制阀和液压马达。使用控制阀作为执行元件,其可以控制工作油口C的通断,进而防止工作油口C倒流;使用液压马达,液压马达遇到过大阻力时进行反转,而不会使液压马达损坏。实施例3: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中设置有总油道(1),所述总油道(1)包括进油口油道(2),所述进油口油道(2)上设置多个非直线形的过渡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包括阀体,其特征在于:阀体中设置有总油道(1),所述总油道(1)包括进油口油道(2),所述进油口油道(2)上设置多个非直线形的过渡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部包括第一过渡部(22)、第二过渡部(23)和第三过渡部(24),所述第一过渡部(22)、第二过渡部(23)和第三过渡部(24)在油口油道中沿油液流动方向依次布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22)、第二过渡部(23)和第三过渡部(24)呈U形圆弧设置,所述第一过渡部(22)、第二过渡部(23)和第三过渡部(24)的油道面积大于油口油道剩余部分的油道面积。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成式铸造阀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过渡部(22)的波峰处设置有工作联接口一(221),所述第二过渡部(23)的波峰处设置有工作联接口二(231),所述第三过渡部(24)的波峰处设置有工作联接口三(24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具有均压功能的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杰耿浩袁欢李锐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军源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