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清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9392727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7-23 2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包括传动机构、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机构、支撑机构和内、外离合机构;传动机构包括固接的凸台和传动轴;连接机构套设在传动轴上;行星齿轮机构包括沿传动轴设置的两个行星齿轮组件,各行星齿轮组件均分别包括固定套接于传动轴的行星架、位于行星架内侧且与传动轴转动连接的太阳轮、与太阳轮啮合的若干行星齿轮和与各行星齿轮啮合的齿圈,两太阳轮固接,内侧行星架与外侧太阳轮固接,内侧齿圈通过制动器与支撑机构连接,动力由外侧齿圈输出;支撑机构位于行星齿轮机构内侧;内、外离合机构分别安装于连接机构的内侧与凸台之间和连接机构外侧与支撑机构之间。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实现不同减速比的输出和辅助制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变速器制动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轮毂电机技术这一驱动方式有着很大的发展前景,是汽车电动化的关键技术,但其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尚存些许问题,例如:目前大部分轮毂电机电制动性能有限,维持制动系统运行耗能较大等。针对这些问题,现已有几种典型的解决方案。第一种方案在轮毂内添加了齿轮组,再通过连接到车体上的操纵机构滑动齿轮进行换挡,原理和手动变速箱十分相似。虽然能够达到换挡的目的,但其机构复杂,重量大,不适合放在轮毂上。同时,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轮毂要受到很大的振动,该设计里复杂的齿轮配合降低了机构的可靠性和耐用性,同时为养护造成了很大的困难。第二种方案就是根据形式情况,自动匹配动和转矩。目前,国内已有类似的动力切换装置,例如申请号为201210226346.4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的一种机械化智能化自适应两档多凸轮自动变速驱动器,就是利用行驶阻力驱动凸轮,达到自动换挡和根据行驶阻力自适应匹配车速输出转矩的目的。通过多个凸轮结构的相互作用,实现动力输出的相应适配。不过在这种方案中,部分零部件结构较为复杂,变速器体积较大,同时,由于采用了多个凸轮结构,稳定性不够理想,使用寿命也还有改进空间。综上所述,目前的轮毂电机动力切换装置无法实现性能的良好适配,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具体是一种可以实现不同减速比输出和辅助制动功能的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该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是为了辅助如轮毂电机等动力源实现输出不同的减速比和辅助制动功能的需求。目前,轮毂电机大多缺少变速装置,无法实现变速功能以适应复杂工况,且存在制动力不足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轴设置的传动机构、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机构、支撑机构、内离合机构和外离合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连接,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固接的凸台和传动轴;所述连接机构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之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沿所述传动轴设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与支撑机构之间的制动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远离凸台一端的第一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内侧且转动套接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相啮合并与所述第一行星架之间转动连接的若干第一行星齿轮、以及与各第一行星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圈,由所述第一齿圈实现动力输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与第一齿圈内侧固接的第二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二行星架内侧的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固接且转动套接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相啮合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转动连接的若干第二行星齿轮、以及与各第二行星齿轮相啮合且的第二齿圈;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内侧,与车辆的悬架、转向节、车梁或承载式车身的任意一者相连接;所述内离合机构安装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内侧与所述凸台之间;所述外离合机构安装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外侧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所述外离合机构接合、内离合机构分离且制动器分离时,所述连接机构、支撑机构和各太阳轮均不转动,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架带动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一齿圈同步转动;同时,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二行星架带动第二行星齿轮和第二齿圈同步转动;所述内离合机构接合、外离合机构分离且制动器分离时,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同速转动;同时,所述传动轴使所述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均同速转动;所述内离合机构和外离合机构同时在分离状态且制动器接合时,所述第二齿圈被锁止,由此调节所述第一齿圈的转速,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架带动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一齿圈同步转动;所述内离合机构和外离合机构同时接合、制动器分离或者接合时,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使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制动,同时所述传动轴通过各行星架使相应的行星齿轮和齿圈制动。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针对目前轮毂电机大多缺少变速装置,无法实现变速功能以适应复杂工况,且存在制动力不足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采用双排行星齿轮机构实现变速,可以实现多种速比输出,以适应更多工况,同时可以实现制动辅助动能,在制动时提供额外的提动力,并且可以在这些功能中快速、任意地切换,使得如轮毂电机等动力源适用场合更广泛。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省略了齿圈的输出端。图3是图1所示辅助装置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为了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以下详细阐述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的应用实例。参见图1~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变速制动辅助装置包括共轴设置的传动机构110、行星齿轮机构120、连接机构130、支撑机构140、内离合机构150和外离合机构160。其中,传动机构110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固接的凸台112和传动轴111;连接机构130套设于传动轴111之上;行星齿轮机构120套设于传动轴111远离凸台112的一端;支撑机构140位于行星齿轮机构120内侧;内离合机构150安装于连接机构130的内侧与凸台112之间,外离合机构160安装于连接机构130的外侧与支撑机构140之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各组成部件的具体实现方式及功能分别描述如下:参见图2、3,传动机构110包括固定连接的传动轴111和凸台112,凸台112的内侧(即凸台112面向纸内一侧)与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中的任意一者相连接,由轮毂电机或轮边电机带动凸台112和传动轴111转动。参见图2、3,行星齿轮机构120包括沿传动轴111轴向间隔设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以及设置于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与支撑机构140之间的制动器(该制动器在图中未示意出),本实施例中第二行星齿轮组件相对于第一行星齿轮组件更靠近支撑机构140设置,制动器采用带式制动器。其中,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包括第一行星架121、第一行星齿轮组。第一行星架121位于行星齿轮机构120最外侧,并与传动轴111远离凸台112的一端固定,随传动轴111的转动而转动。第一行星齿轮组包括若干第一行星齿轮122,第一太阳轮123和第一齿圈124;第一太阳轮123通过轴承套设于传动轴111上且位于第一行星架121内侧远离支撑机构140的位置处,第一太阳轮123可相对于传动轴111进行转动;若干第一行星齿轮122均匀分布于第一太阳轮123外围并与第一太阳轮123相啮合,各第一行星齿轮122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轴设置的传动机构、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机构、支撑机构、内离合机构和外离合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连接,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固接的凸台和传动轴;所述连接机构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之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沿所述传动轴设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与支撑机构之间的制动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远离凸台一端的第一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内侧且转动套接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相啮合并与所述第一行星架之间转动连接的若干第一行星齿轮、以及与各第一行星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圈,由所述第一齿圈实现动力输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与第一齿圈内侧固接的第二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二行星架内侧的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固接且转动套接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相啮合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转动连接的若干第二行星齿轮、以及与各第二行星齿轮相啮合且的第二齿圈;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内侧,与车辆的悬架、转向节、车梁或承载式车身的任意一者相连接;所述内离合机构安装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内侧与所述凸台之间;所述外离合机构安装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外侧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n所述外离合机构接合、内离合机构分离且制动器分离时,所述连接机构、支撑机构和各太阳轮均不转动,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架带动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一齿圈同步转动;同时,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二行星架带动第二行星齿轮和第二齿圈同步转动;/n所述内离合机构接合、外离合机构分离且制动器分离时,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连接机构带动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同速转动;同时,所述传动轴使所述第一行星架、第二行星架、第一齿圈和第二齿圈均同速转动;/n所述内离合机构和外离合机构同时在分离状态且制动器接合时,所述第二齿圈被锁止,由此调节所述第一齿圈的转速,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架带动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一齿圈同步转动;/n所述内离合机构和外离合机构同时接合、制动器分离或者接合时,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连接机构使所述第一太阳轮和第二太阳轮制动,同时所述传动轴通过各行星架使相应的行星齿轮和齿圈制动。/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离合变速制动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共轴设置的传动机构、行星齿轮机构、连接机构、支撑机构、内离合机构和外离合机构;其中,所述传动机构与驱动电机连接,包括由内至外依次固接的凸台和传动轴;所述连接机构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之上;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包括沿所述传动轴设置的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和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与支撑机构之间的制动器;所述第一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远离凸台一端的第一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一行星架内侧且转动套接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一太阳轮、与所述第一太阳轮相啮合并与所述第一行星架之间转动连接的若干第一行星齿轮、以及与各第一行星齿轮相啮合的第一齿圈,由所述第一齿圈实现动力输出;所述第二行星齿轮组件包括固定套设于所述传动轴且与第一齿圈内侧固接的第二行星架、位于所述第二行星架内侧的与所述第一太阳轮固接且转动套接于所述传动轴上的第二太阳轮、与所述第二太阳轮相啮合并与所述第二行星架之间转动连接的若干第二行星齿轮、以及与各第二行星齿轮相啮合且的第二齿圈;所述支撑机构位于所述行星齿轮机构内侧,与车辆的悬架、转向节、车梁或承载式车身的任意一者相连接;所述内离合机构安装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内侧与所述凸台之间;所述外离合机构安装于所述连接机构的外侧与所述支撑机构之间;
所述外离合机构接合、内离合机构分离且制动器分离时,所述连接机构、支撑机构和各太阳轮均不转动,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一行星架带动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一齿圈同步转动;同时,所述传动轴通过所述第二行星架带动第二行星齿轮和第二齿圈同步转动;
所述内离合机构接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航侯之超支云峰赵天罡刘冉懿冯时朱翼民董震宇
申请(专利权)人:清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